奥地利极右翼自由党(FPÖ)领导人赫伯特·基克尔(Herbert Kickl)的崛起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广泛争议。
在去年9月的选举中,自由党以29%的得票率名列第一。尽管未达到绝对多数,但中间派政党的联合组阁尝试未能成功,基克尔很有可能出任总理。这在奥地利国内外引发不同反应。
自由党此前曾以执政伙伴的身份参与政府,而此次其领导人有望直接掌权。基克尔倡导“堡垒奥地利”政策,主张收紧边境、限制难民,这些立场引发争议。由于在议会中仅占31%的席位,自由党需要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目前,中右翼人民党(ÖVP)是可能的合作对象,但此前曾拒绝在基克尔领导下组阁。未来谈判中,是否能够在政策上达成妥协仍是关键问题。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可能会引发新一轮选举,而民调显示自由党在新选举中或将获得更多支持。这种情形可能促使中间派政党重新尝试联合执政,以推动更加温和的政策。
奥地利的局势也引发了人们对德国政治前景的讨论,因为德国将在明年2月举行大选。尽管如此,奥地利与德国存在明显区别。自由党自1983年以来多次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而德国的极右翼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尚未进入任何州或联邦政府。即便在2024年图林根州选举中赢得多数票,该党仍被其他政党联手排除在执政联盟之外。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奥地利的情况反映了中欧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án)以亲俄强硬立场著称,曾多次延迟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拒绝军援乌克兰的物资通过匈牙利。他对布鲁塞尔和一些国际民主机构保持批评态度。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乔(Robert Fico)与其立场相似,而捷克可能在未来迎来另一位疑欧派政治人物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s)的回归。这些国家的政党正试图通过合作提升其在中欧地区的影响力。
与波兰及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不同,奥地利的部分政治派别对俄持较温和态度,认为俄罗斯是传统价值观的守护者。自由党与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建立了合作关系。
奥地利虽然只是一个人口仅900万的小国,而且并非北约成员,但其右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远不及法国或德国右倾化所带来的影响大,但它依旧重要。在特朗普准备再次上任、俄乌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之际,欧洲又出现一位反对布鲁塞尔、抵制欧盟集体行动的领导人,这对欧盟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