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科技企业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

文摘   2025-01-31 22:12   山东  

本文作者Matt Kaplan 是 Shield Capital 的分析师,曾在美国国防部(陆军网络部门)工作。这是他的最新文章,立场不同,观点仅供参考借鉴,请注意甄别。

2022年2月26日,俄乌战争爆发的两天后,乌克兰数字转型部长米哈伊洛·费多罗夫向埃隆·马斯克发出紧急请求,希望通过星链系统提供互联网服务。俄罗斯此前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网络攻击,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的数字通信网络。次日,马斯克回应称星链已在乌克兰启用,并承诺将尽快运送更多地面终端。

星链隶属于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但它并非唯一支援乌克兰的西方科技企业。微软在战争爆发前检测到俄罗斯恶意软件,并向乌克兰预警可能受到的网络攻击。亚马逊云服务和微软随后帮助乌克兰政府将关键数据迁移到云端,以防数据丢失。战争爆发后,谷歌和微软持续提供网络安全支持。此外,欧洲航空航天企业空客、美国卫星制造商ICEYE,以及Capella Space、HawkEye 360、Maxar Technologies等空间技术公司向乌克兰提供了重要的战场成像和数据支持。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也在整合这些信息,为战场提供更完整的态势感知。

商业公司成为战争前线的一部分

企业介入战争并不新鲜,过去,私营企业主要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生产武器和设备。然而,乌克兰战争标志着战争模式的新阶段。许多企业,尤其是美国科技公司,直接提供并维护关键的数字基础设施,并且通常是自主决定是否参与,甚至免费提供服务。

例如,在战争初期,俄罗斯试图摧毁乌克兰境内的数据中心,但由于AWS和微软的云迁移措施,这一行动未能破坏乌克兰的关键政府服务。同时,微软的干预使得俄罗斯的恶意软件攻击影响有限。此外,俄罗斯成功攻击了美国卫星通信公司Viasat,而乌克兰仅用了几天时间就转向星链,继续维持军事和政府通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依靠星链进行夜间视频讲话,以向乌克兰人民证明自己仍在基辅,并反驳俄罗斯的虚假信息。如果没有这些科技公司的支持,乌克兰政府可能会迅速失去战时指挥能力。

这些企业虽然不直接生产武器,但它们在数字战场上的作用已成为一种新的“商业前线”——战场上至关重要的能力掌握在私营科技公司手中。

由于私营企业在许多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领先于政府,并且能够更迅速地部署技术,它们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重要。然而,如何确保这些企业的决定与国家安全利益保持一致,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在乌克兰的案例中,企业介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乌克兰领导人此前与一些科技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使得这些企业愿意提供支持。此外,西方国家在战争初期对乌克兰的支援意愿较强,而许多企业认为战争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因此愿意承担短期成本,提供免费服务。

但未来的冲突可能更加复杂。一个重大不确定因素是,如果中国收复台湾,美国是否会介入。这个问题不仅取决于美国政府的决定,还受到企业自身利益的影响。中国可能会在战争初期攻击台湾的数字基础设施,北京已经多次通过网络攻击和切断海底光缆来测试相关战术。保护台湾的数字网络可能需要与乌克兰类似的技术支持,但目前许多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它们在2022年对俄罗斯的投资。因此,这些企业是否会像在乌克兰战争中一样支持台湾,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此外,科技企业高管越来越多地涉足全球政治事务,这也增加了不确定性。例如,《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自2022年以来,马斯克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保持着定期联系,并在某次交谈中,普京要求马斯克关闭特定地域的星链服务,以配合盟友的利益(但未说明马斯克是否同意)。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马斯克目前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顾问,负责政府效率改革。此外,多家科技巨头的高管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亮相,显示出这些企业正试图通过拉近与政府的关系,影响国家政策走向,使其更符合企业自身利益,其中可能包括优先考虑股东回报,而非国家安全。

要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不受企业决策左右,政府需要更好地掌控这一“商业前线”。首先,美国政府需要深入了解保护盟友数字基础设施所需的关键技术,并在冲突发生前,与相关企业签订正式合同,以确保它们在国家授权下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次,政府应提前部署这些关键技术,并在可能的冲突地区预先储备必要的物资,以防战时出现供应链断裂。此外,政府还应将这些关键技术公司视为盟友,在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时,将它们纳入国家防御体系,而不是完全依赖企业的自愿参与。

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确保对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掌控,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间接支持盟友。

在乌克兰战争初期,AWS、微软和SpaceX等企业在全球冲突中几乎没有先例可循。它们的介入并非出于长期战略规划或政府命令,而是基于与乌克兰或美国政府的直接联系,以及有利的外部环境,迅速做出决策。

在战争爆发前几周,时任乌克兰驻英国大使瓦迪姆·普里斯塔伊科与AWS政府事务总监利亚姆·麦克斯韦讨论了将乌克兰数据迁移至云端的可能性。普里斯塔伊科曾是计算机科学家,而麦克斯韦曾担任英国政府首席技术官,两人早有交情。战争爆发当天,他们亲自用纸笔列出需要紧急迁移的关键数据,包括土地所有权记录、税务信息和银行交易数据。数据迁移完成后不久,俄罗斯就对基辅周边的数据中心发起攻击,但由于关键数据已被转移,乌克兰政府的核心系统得以维持运作。

企业支持乌克兰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与美国政府的紧密联系。就在战争爆发前几个小时,微软发现俄罗斯对乌克兰政府机构和金融系统发起大规模恶意软件攻击。此前,微软高级安全主管汤姆·伯特曾与白宫网络安全高级官员安妮·纽伯格建立了联系。在面对类似攻击时,他会直接向纽伯格寻求与乌克兰方面的可靠联络人。当更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来袭时,微软能够迅速通知乌克兰网络安全部门,并采取应对措施。

俄罗斯全面开战的紧迫性,使私营企业在战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比美国政府更具优势。大型科技公司能够立即采取行动,以速度和规模优势填补政府响应的空缺。例如,AWS迅速向乌克兰提供了用于存储和转移数据的物理设备“Snowballs”,避免了通过互联网传输大规模数据的延迟。SpaceX在战争爆发两天后即启动了星链服务,并承担了所有初期费用。公司还从其南加州总部运送大量终端设备,以满足乌克兰的紧急需求。SpaceX的一名官员回忆道:“人们正在死去,我们认为可以在战争的紧急阶段提供帮助。”

相比之下,美国军方的援助速度相对较慢。美军首次物资运输花费了两周时间,部分军事援助的交付周期更长。五角大楼国防创新部门的太空项目主管史蒂文·布托少将表示:“当我们运送了25件物资时,乌克兰每天已有超过1000台星链终端在运行。”在乌克兰战场上,星链被形容为“战场通信的核心支柱”。

随着战争持续,企业提供的技术援助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截至目前,微软为乌克兰提供的免费云存储和其他服务价值已超过5亿美元。SpaceX在星链终端和网络服务方面投入超过8000万美元。尽管这些公司否认经济利益是它们决定介入的主要考量因素,但最初它们也没有预料到介入的时间会如此之长。

战争初期,美国外交政策圈普遍认为乌克兰将迅速战败。这些企业也有类似的预期,因此它们最初的援助多为短期性支持。但当战争进入长期消耗阶段,一些公司开始调整策略。例如,微软仍为乌克兰政府提供免费云存储,但SpaceX在2022年底将乌克兰星链服务的成本转移至美国政府,使其成为美国援乌计划的一部分。此外,部分星链终端由欧洲盟国提供,以分摊成本。

科技企业在下一场冲突中的角色

乌克兰战争是全球科技企业首次大规模介入军事冲突的案例,但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战争的形势可能会有所不同,影响企业援助决策的因素也将发生变化。

首先,乌克兰政府与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个人关系在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双方能迅速沟通并采取行动。但在未来的冲突中,类似的紧密联系可能并不存在。此外,许多企业在援助乌克兰时,是在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如今,它们已经认识到战争可能比预期持续更久,援助成本可能不断增加,公众支持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截至2024年12月,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首次支持尽快结束乌克兰战争,即便这意味着乌克兰需要做出领土让步。

这些因素将影响科技企业在下一场重大冲突中的角色,尤其是在台海局势中。

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战争很可能首先从数字战开始,即破坏台湾的数字基础设施。台湾已与SpaceX和美国政府官员讨论了星链服务的可行性。然而,马斯克对支持台湾的意愿较低。2023年,他曾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比作美国与夏威夷,并表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方面也对依赖星链保持谨慎,因为马斯克与中国市场有着深厚的商业联系。特斯拉在中国设有多家大型工厂,近期还在中国建设首个美国本土以外的能源存储工厂。这种商业关系可能会影响SpaceX在台海冲突中的立场。

鉴于这一情况,台湾选择与欧洲卫星通信公司Eutelsat OneWeb合作,并考虑与亚马逊的Project Kuiper合作。然而,这些公司目前的卫星数量远少于星链,在战时环境下的可靠性也未经过充分验证。与此同时,台湾正在自主建设卫星网络,但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其首颗通信卫星要到2026年才能进入轨道,距离建立完整的卫星网络仍需更长时间。

SpaceX并非唯一一家对台湾支持存疑的科技公司。尽管AWS、谷歌和微软近年来大幅缩减了在中国的业务,但这些公司仍然依赖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并向中国市场销售产品。这种商业利益上的交织,使它们在未来冲突中可能面临两难选择。

由于大型科技企业可能在战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必须提前规划,确保盟友在冲突爆发前能够获得关键技术支持。为此,美国需要:

  1. 确保关键技术能力的可用性

  • 预先与台湾等盟友达成合作协议,保障其在紧急情况下能获得数字基础设施支持。

  • 在战前就建立必要的合作渠道,确保政府与企业在冲突发生时能快速协调。

  • 提前引入新兴科技公司

    • 未来战场将依赖人工智能(AI)、分布式通信网络(如Mesh通信)等新技术。美国应主动与这些领域的企业合作,提前在可能的冲突地区部署相关技术。

  • 利用科技能力进行威慑

    • 如果美国政府主导加强台湾的数字基础设施,可能不仅能在战争爆发后提供支持,还能提高中国大陆对开战后果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战争风险。

    美国国防部应提前制定战略,以保护盟友的数字基础设施免受潜在冲突的影响。首先,国防部需要充分了解每个盟国的需求,并与相关科技公司(如曾支持乌克兰的企业)签订合同,以便在危机发生时立即提供技术支持。例如,星链终端、AWS Snowballs数据存储设备等物理资产应提前部署。对于不需要提前部署的技术,如AWS云许可证或射频卫星通信,美国政府无需立即投入资金,而是可以提前签订合同,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价格和技术供应都已确定,企业清楚自己的交付义务。乌克兰战争表明,私营企业的技术部署速度远超政府,因此美国应提前为这些企业提供合同,以确保在盟友遭遇到攻击时能够迅速提供支持。

    让国防部直接管理这些技术资源,不仅可以确保关键技术在盟国最需要时能及时到位,还能减少相关的法律和监管障碍。例如,乌克兰使用星链时,曾引发**美国《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的合规争议,该法规限制美国公司向其他国家提供军事技术。如果这些技术由国防部管理,这类问题将更容易协调。此外,政府管理还能简化商业技术进入战场的流程。

    为了甄别新的技术供应商并明确关键能力需求,国防部应成立特别顾问小组,成员包括:

    • **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官员

    • **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代表

    • 曾在乌克兰战争中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高管

    • 曾参与台湾冲突兵棋推演的政策专家

    此外,国防部拥有快速采购授权,该机制可缩短新技术的采购时间,使某些解决方案在80%成熟度时即可紧急部署,并能利用其8亿美元预算进行即时采购。

    美国政府应将私营科技企业及其领导层视为盟友,并通过积极外交管理公私合作关系。这意味着:

    • 对企业决策进行适当监督,防止其行为损害国家利益

    • 让科技公司参与国家安全讨论,赋予部分关键人员安全权限,以便共享威胁情报

    • 公开认可企业对国家利益的贡献,鼓励企业维护正面公众形象

    乌克兰政府曾授予AWS、Google和微软“和平奖”,以表彰它们在战争中的贡献,同时公开赞扬马斯克和SpaceX。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在表彰科技企业方面显得滞后。

    例如,2022年9月,SpaceX在承担乌克兰星链费用数月后,要求五角大楼接手支付相关成本,媒体随即指责该公司“不够慷慨”,而美国政府并未主动澄清。2023年,马斯克因拒绝为乌克兰在黑海的无人机行动提供星链支持,担心此举会导致冲突升级,受到广泛批评。然而,美国政府当时也在限制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进行进攻性行动,但却保持沉默。这种情况可能会让其他科技企业高管在未来冲突中对提供技术支持更加犹豫。

    如果台海冲突爆发,数字基础设施的韧性将再次成为决定性因素,就像乌克兰战争中所展现的那样。因此,美国政府必须提前行动,确保盟友能够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华盛顿领导人应认识到,科技企业的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利益并不总是一致,但其商业能力在战争中的作用可能不可或缺。因此,美国政府需要制定一个协调国家安全与企业利益的框架,确保二者相辅相成。美国未来保护盟友和合作伙伴的能力,很可能取决于它能否有效整合国内科技企业的力量。


    奥利瓦雷斯公爵
    全球大动荡时代,一个不可或缺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