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开错医嘱并未及时更正的事件,虽然看似偶发,却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不良后果。这类错误不仅涉及到患者的安全,还反映了医务人员工作流程中的潜在漏洞。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这类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的重点。根本原因分析(RCA)作为一种深入剖析事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的系统方法,能够帮助医疗团队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通过这一过程,医院能在问题的识别和预防中形成更加科学和严密的管理体系,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服务质量。本案例将通过RCA的框架,系统分析医生开错医嘱未及时更正的事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以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出台了多项政策以规范医疗行为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了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强调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性。此外,《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等核心制度,规范实施各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以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强调了规范医务人员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临床能力评估,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带教等授权管理,以保障患者安全。这些政策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医嘱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因此,对1例医生开错医嘱未及时更正的不良事件进行RCA根本原因分析,对于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响应国家政策、提升医疗护理安全的具体实践。
客观呈现事件的启始及后续的处理结果,内容需保证完整 重点信息无遗漏。
本次事件被判定为系统性错误。根据IDT决策树分析,错误的发生与技术安排、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操作程序和组织流程的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并更正错误。此事件的发生揭示了医院在相关制度执行和医嘱管理的执行力上的问题。
该事件的严重程度较高,若未及时发现,可能会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根据SAC评估,该事件属于4级风险,需启动RCA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事件的频率和影响评估,发现这一类型的错误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RCA 启动后,关键在于提出问题,助力小组聚焦分析与制定措施并确定事件类型。
RCA小组成员由五名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涵盖临床医生、护士、质控管理人员等。每位成员在RCA分析过程中有明确的职责,确保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组长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RCA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团队高效推进分析工作。
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分工,包括事件回顾、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对策拟定等,确保分析流程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在这一阶段,团队搜集了事件相关的资料,包括医嘱记录、护士反馈、医生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通过这些资料,重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并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通过构建时间序列表,详细记录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点,帮助小组梳理事件顺序,确保没有关键细节被遗漏,精准还原事件发生的全貌。
结合头脑风暴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利用鱼骨图分析,进一步梳理了导致错误发生的多重因素。
通过团队讨论,对潜在原因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发现管理体系不健全、医务人员培训不足以及制度执行不到位是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通过5W法分析,确认了以下根本原因:
医院在医嘱管理的培训体系存在缺陷,医务人员对规范要求认识不够
医嘱作废和修正的流程缺乏明确规定,且未进行足够的强化培训
护士在医嘱管理中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对流程监督力度不足
医嘱核对流程缺乏实时监督与反馈机制,制度执行出现漏洞
针对每一个根本原因,运用对策系统图,召集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制定具体的改善方案,设定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评价指标,对提出的各个对策按照这些指标进行评估打分(如优 5 分、中 3 分、差 1 分),选择得分较高、综合情况较好的对策,同时将同类对策进行合并优化,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改善方案,并根据评价指标选定最终执行的方案。
对策一:
①每月组织医生进行医嘱管理专项培训,重点讲解医嘱规范开具、书面医嘱更改及作废流程的具体要求。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因医嘱错误导致不良事件的深层原因,强化医生对规范要求的理解和执行力。培训结束后安排考核,将培训成绩纳入医生年度绩效考核,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②制定覆盖医嘱开具、核对、更改、作废等环节的详细SOP。例如,明确书面医嘱修改后需及时签字并注明时间,作废医嘱必须使用红笔标注“作废”并签名。将SOP张贴于医生工作区域,同时制作培训手册和电子学习资源,方便医生随时学习和查阅。
③联合信息科优化电子医嘱系统,增加错误警示功能。例如,当医生开具剂量、配伍或频率异常的医嘱时,系统弹窗提醒;对未签字的修改医嘱或未作废的医嘱实施流程锁,强制医生完成相关操作,杜绝不规范情况。
对策二:
①科室编写医嘱作废流程规定,明确作废医嘱的具体操作要求,包括标注“作废”字样、用红笔签名、注明作废时间及原因等内容。同时明确医生和护士的责任分工,例如医生负责作废医嘱,护士负责复核与登记。将流程规定纳入新员工岗前培训及医生、护士的日常学习,定期更新内容。
②在医嘱作废过程中,要求医生与护士共同核对后签字确认,避免单人作废医嘱可能导致的错误或遗漏。设立责任护士每日核查作废医嘱的台账,重点关注作废时间、签字及执行记录的完整性,确保流程的闭环管理。
③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抽查医生的医嘱作废记录,包括核对书面记录和电子系统记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未按规定执行的情况,及时反馈科室并整改,严重者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通过季度监督结果报告,督促全员改进作废流程。
对策三:
①组织护士开展以“风险意识”为主题的专项培训,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医嘱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因疏忽可能带来的后果。培训内容涵盖异常医嘱的发现、报告及处理流程,并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护士在面对异常医嘱时的应对措施,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将结果纳入护士绩效考核体系,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②每季度组织护士集中学习“三查七对”制度,结合实际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薄弱环节,逐条优化执行中的不足。科室为每位护士制定核对工作清单,规范核对环节,并定期考核其对查对制度的掌握情况,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晋升挂钩,增强护士执行查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③建立表彰奖励制度,针对发现医嘱问题并及时纠正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或通报表扬。科室将奖励与评优、晋升挂钩,提升护士主动查对医嘱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定期分享表彰案例在全科营造“敢于发现问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
对策四:
①在现有核对流程的基础上,增加重要节点复核。例如,在药物配伍完成后增加二次核对环节,注射或给药前需由两人共同复核并签字确认。每个核对节点明确具体责任人,并记录在系统或纸质文档中,确保流程的可追溯性。通过流程优化降低因单人操作或多任务影响导致的错误发生率。
②建立医嘱核对标准化考核体系,每月对医嘱核对的执行准确率进行抽查考核。未达标人员需接受再培训并重新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个人绩效挂钩,激励护士加强核对工作的规范性。对于考核表现优异者,可给予表彰与奖励,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③设立核对问题快速上报机制,例如通过电子医嘱系统一键上报功能、微信工作群或电话直接反馈的方式,确保医嘱问题能迅速传递至责任医生或管理者。对于反馈的问题,科室安排专人实时跟进并记录处理情况,避免因流程复杂或延误上报而导致风险升级。
④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召开核对制度落实审查会,全面检查核对流程的执行情况,梳理核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及时整改。审查结果需书面化反馈给所有相关人员,并存档作为后续改进的参考依据。通过定期审查巩固制度执行力,减少医嘱核对的漏洞。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医院通过持续跟踪相关指标,发现错误医嘱的发生频率显著下降,医务人员对流程的遵守情况有了明显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除了量化成果外,改善行动还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了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医院的职业安全文化氛围得到了积极改善。
通过对改善措施的总结,制定了标准化操作手册,明确了每项流程和规范,确保所有医务人员能够遵循统一标准执行,避免人员更替导致的流程断层。
团队定期回顾和总结RCA过程,发现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某些细节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的策略,确保改进措施能够持久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制作不易,如果觉得有用,右下角分享收藏再看支持一下~关注RCA根本原因分析PPT了解查看更多优秀案例!
····
声明
本公众号致力于RCA根本原因分析、不良事件、质控分析、质量改进案例分享,内容仅做参考,不具备对您的任何建议,更严谨详细的内容请查阅相关书籍学习。
以上案例已放入资源库,搜索“RCA”即可找到!
更多优质案例可进入资源库了解或下载
公众号后台留言需求的类型已逐步在资源库更新,记得关注哦。
往期内容可在公众号内搜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