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技术是借助将药物经肌肉组织直接注入体内的方式,促使药物快速且有效地发挥治疗功效。在着手进行操作前,务必深入知晓药物特性,涵盖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与此同时,要对患者身体状况予以细致评估,掌握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等情况,以此保障注射操作具备安全性与合理性。另外,环境准备工作、工具的消毒处理、注射部位的恰当选择以及对患者做好心理引导等事项同样极为关键。唯有在上述各方面均做好充足准备,方可顺利施行肌肉注射技术。
今天带来的是一份关于肌肉注射技术的PPT。
目录按照以下6点展开:
1.肌肉注射介绍
2.肌肉注射的体位、部位、角度介绍
3.准备工作
4.操作流程
5.注意事项
6.并发症的处理
肌肉注射的定义: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简称IM)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方法。
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肌肉注射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需迅速发挥药效或不能经口服用药的药物情况
有些药物,其药效的及时性要求很高,口服给药方式由于需要经过胃肠道的吸收等一系列过程,可能会导致药效发挥延迟。而肌肉注射能够让药物直接进入肌肉组织,通过肌肉内丰富的血管网快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挥药效。另外,对于那些不能经口服用药的药物,例如患者无法吞咽、药物在胃肠道环境中不稳定易被破坏等情况,肌肉注射就成为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
二、对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的情况
有些药物由于自身特性,例如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等因素,可能会对静脉血管造成刺激或其他损害,不适合进行静脉注射。同时,相比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药物吸收速度更快,因为肌肉组织的血液供应比皮下组织更为丰富,药物能够更快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快速发挥药效的目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肌肉注射。
三、在注射刺激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的情况
当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时,肌肉组织相对皮下组织和静脉血管来说,对刺激的耐受性更好。肌肉注射可以将药物分散在肌肉组织中,减少局部刺激浓度,降低对局部组织的损伤风险。对于药量较大的药物,肌肉组织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够容纳一定量的药物,而且通过肌肉注射可以使药物在肌肉内缓慢吸收,避免大量药物短时间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的作用:
快速吸收和发挥
肌肉注射能够使药物在肌肉组织中迅速被吸收,这是因为肌肉内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药物进入肌肉后,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挥其治疗作用。与口服药物相比,避免了胃肠道的吸收过程,无需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能更高效地让药物成分在体内起效。
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
对于那些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肌肉注射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替代方式。例如,部分患者可能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胃肠道疾病导致药物吸收障碍等原因不能正常口服药物。通过肌肉注射,可以直接将药物注入体内,保证患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治疗药物,维持治疗进程。
减少不良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肌肉注射可以有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当药物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时,口服给药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而肌肉注射避开了胃肠道这一给药途径,能够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对于一些可能在胃肠道被破坏而失去活性的药物,肌肉注射可避免药物失效,减少因药物失效导致的治疗无效而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局部治疗作用
有些药物通过肌肉注射可以在局部发挥治疗作用。例如,某些具有局部抗炎、止痛作用的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后,药物在局部的浓度相对较高,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的炎症区域或疼痛部位,起到缓解疼痛、减轻炎症的效果,而不需要药物经过全身循环再到达局部,提高了局部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药效肌肉注射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效果。
一方面,如前面所述,快速吸收使药物能够更快地到达作用部位发挥药效;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生物利用度较低的药物,口服给药可能会因为胃肠道吸收不完全等因素导致药物实际发挥的作用有限。通过肌肉注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保证药物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肌肉注射的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肢体放松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较方便
坐位--应稍高。门诊常用上臂三角肌、臀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的角度:
肌肉注射的角度为90°
肌肉注射的部位:
股外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上臂三角肌
肌肉注射的方法:
臀大肌定位:“十字法”:
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选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
臀大肌定位:“连线法”: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连线的外上1/3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连线的外上1/3为注射部位。
股外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
在大腿中外侧。
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定位: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2横指-3横指处。
肌肉注射的步骤:
1.绷紧皮肤
2.垂直进针
3.抽取回血
4.推注药液
5.快速拔针
准备药品和注射器
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包装是否完好
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法
准备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无菌和完好
检查注射器的排气孔是否通畅
抽取所需剂量的药品,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检查注射部位,确保无感染和破损
洗手、核对病人信息
洗手:在注射前护士需要先洗手确保手部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核对病人信息:护士需要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确保注射对象正确
准备注射用品:护士需要准备注射器、针头、消毒棉球、注射药物等用品,确保注射过程顺利。
检查注射部位:护士需要检査病人的注射部位确保注射部位正确,避免注射错误。
告知:
携执行单到病床旁: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刚测您的体温是39.2℃,遵医嘱需要给您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2ml,帮助您降温,希望您配合一下,我们在右侧注射好吗?请您侧卧,让我看一下局部皮肤。“
评估
拉上隔帘,协助侧卧,检查局部皮肤,再协助平卧,整理床单。“很好,您的皮肤没有炎症硬结、瘢痕,请您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一下。”
准备:
七步洗手法,戴口罩,检查、准备用物。
铺无菌盘,碘伏棉签消毒安瓶,打开安瓶,打开注射器,扫抽吸药液放入无菌盘内,折叠无菌盘。
准备用物:
无菌盘、弯盘、碘伏、干棉签、注射执行单推治疗车到病房。
调整体位: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屈曲,使肌肉放松--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保暖。
确定注射部位:
碘伏棉签皮肤,直径大于5cm。从无菌盘中取出注射器,再次核对,取掉安瓶,排尽空气,取一干棉签,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利用手腕力量,迅速刺入皮肤。
左手拉动活塞,见无血,缓慢抽注药液,嘱患者不要紧张,肌肉放松,利于药物注入体内,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拔针前,用干棉签按压,迅速拔针,做到两快一慢。
注意观察病人反应:
注射过程中,观察病人是否有疼痛、不适等反应
观察病人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
注射后,观察病人是否有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
如发现异常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在案
调整体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
告之注意事项:
“您好!感谢您的配合,注射完后会引起出汗,请您多饮水,吃清淡的饮食,30分钟后我会来复测体温,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我也会随时来看您的。”拉起隔帘。
推治疗车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应谨慎挑选注射部位,以规避刺伤神经与血管的风险。严禁在存在炎症、硬结、瘢痕等异常的部位实施注射。这些部位的组织状态已发生改变,在其处注射,不仅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还会因组织的异常增加操作难度,极大提升刺伤神经和血管的几率,进而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
多种药液同时注射的配伍禁忌考量
当需同时注射2种以上药液时,必须着重关注它们之间的配伍禁忌。不同药物的化学性质与药理特性各异,若彼此间存在配伍禁忌,在混合注射后,可能会引发药物的理化性质改变,如出现沉淀、变色、产气等现象,不仅会使药物失去原本的疗效,甚至可能生成有害物质,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多种药液同时注射的先后顺序
在同时注射多种药液的情况下,应遵循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随后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这一顺序。如此操作,可使患者在初始阶段所承受的不适相对较轻,随着注射进程的推进,即便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带来一定不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因前期较弱刺激的适应而有所缓解,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因强烈刺激引发局部组织过度反应的风险。
注射操作的速度要点在进行注射时,需做到“二快一慢”。
即进针要快,迅速穿过皮肤与肌肉组织,可有效减少进针过程中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拔针同样要快,快速离开注射部位,避免因针头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额外的不适;而推药则需缓慢进行,这是因为缓慢推药能让药物在肌肉组织中均匀分布,减少局部压力骤升引发的疼痛与不适,同时也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
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增加按压时间。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先臀大肌注射,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注射。
长期注射的病人,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并发症--药液回渗
发生原因:
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
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
注射的速度
注射针头的内(外)径
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
进针的深度
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
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
预防措施:
在注射前,以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皮肤侧移1cm左右)
然后以左手食指和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该部位皮肤,维持到拔针后
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
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
并发症--局部硬结
发生原因:
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
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
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屡受刺激。
预防措施:
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硫酸镁湿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芒硝大黄外敷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
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
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
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
并发症--感染
发生原因
注射器过期或者在抽药过程中污染活塞、乳头、针头;
皮肤消毒不彻底。
预防措施
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
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并发症-- 神经损伤
发生原因
注射部位定位不准
注射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
预防措施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性质决定进针的深度。
治疗措施
损伤后及时处理,给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
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
同时给于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
采用内服西药、外敷中药,并辅以针灸、按摩等治疗坐骨神经损伤,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并发症-- 晕厥
发生原因
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精神紧张过度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速度过快而引起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而使应激能力下降。
预防措施
注射前做好准备工作
让患者充分休息防止疲劳
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注射时用交谈或听音乐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提高注射水平两快一慢,达到无痛注射目的。
并发症– 过敏
预防措施
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注射后观察30Min。
再次核对患者药物过敏史
处理措施
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一般过敏反应
安抚患者,取合适体位
立即叫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过敏休克
立即停药将患者就地平卧抢救,呼叫援助,吸氧并保暖,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立即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心跳停止,予以行胸外按压,并通知麻醉科,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并发症--断针
发生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
操作时手法不对,进针角度掌握不好;
用力过猛,碰到骨头或疤痕、硬结处;
针头质量差
预防措施
注射前仔细检查注射器质量针头与针栓连接处是否牢固
嘱患者取舒适体位,肌肉放松
进针时避开疤痕、硬结
治疗措施
一旦出现折针,不要慌张,嘱患者不要移动
用血管钳钳住外露于皮肤的针梗迅速拔出
如果针梗完全进入肌肉,马上请外科大夫切开取出断针。
分享结束。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完成并非工作终点。注射结束后,需密切留意患者反应,观察有无过敏、疼痛、红肿之类不良症状显现。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必须即刻采取对应的处理举措,以保障患者安全。另外,应对注射部位予以恰当护理,防止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同时,要向患者详尽阐释注射后的注意事项,涵盖饮食调整、休息规划、药物效果观察等方面,助力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状态。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制作不易,如果觉得有用,右下角分享收藏再看支持一下~关注研嗨设计PPT了解更多医学PPT知识!
研嗨设计PPT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医学制作PPT的参考方向,如果你正在为如何制作汇报内容发愁,不妨来这里看下,文中所有内容都是结合相关经验以及查阅各类书籍以及资料总结出的内容,仅做分享交流,并不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主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制作方向。目前公司开放承接PPT定制服务,有这方面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后台联系。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研嗨设计PPT的支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分享更多好的案例,希望能帮助到正在汇报的同仁们,让我们一起进步。
以上案例已放入资源库,搜索“肌肉注射”即可找到!
更多优质案例可进入资源库了解或下载
公众号后台留言需求的类型已逐步在资源库更新,记得关注哦。
往期内容可在公众号内搜索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资源库搜索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