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我们会遇到个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如果呈现的回答是我问问,我觉得应该怎么样,这是规定……这些回答都因没有熟悉掌握标准内容。
血液采集时间过长 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 采集后未立即轻轻摇匀或摇匀时间不够,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运输过程剧烈震荡 采血顺序不当 从正在输液的静脉导管中抽血 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充分 采集前没有对血培养瓶瓶口进行消毒
正常、溶血、抗凝标本凝集或标本凝固、采血量不足、血培养标本污染。
血量不够,离刻度线太远。
冬春季血液的凝固率处于较高水平,采用正确的混匀方式能够降低凝固情况出现的概率。
在凝固初期,凝血过程被激活,微小凝块开始形成。此阶段凝血激活,凝血酶产生,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具体表现为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FIB)下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 - 二聚体(FDP/D - Dimer)升高。
当进入凝固后期,大凝块逐渐形成。
此时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血液转而表现为低凝状态,其特征是凝血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FIB)下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 - 二聚体(FDP/D - Dimer)升高。
抽血不顺,用力拍打,反复挤压,混匀时用力颠倒等 血肿、瘢痕部位抽血 注射器针头接触不牢,空气进入 用注射器注入速度过快 血量不够,残留真空负压导致红细胞破坏 消毒剂(酒精)未干就立即抽血 送检时振荡过度
在静脉采血流程里,各操作步骤的正确率存在较大差异。
曾有一项横断面研究针对我国三级医院护士对静脉采血的整体认知情况展开评估,该研究共计发放问卷3400份,之后回收了有效问卷3077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0.5%。
研究发现,护士在静脉采血的整个过程中,绝大部分操作的正确率能超过90%,不过也存在部分操作方面其正确率处于较低水平。
2020年4月,最新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发布。
同年4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针对成年人静脉血液标本采集的最新行业标准《WS/T 661 - 2020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
该标准自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成年人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工作。规范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极为关键。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的主要技术内容:
许多血液指标会受到饮食摄入的影响,通常建议空腹采血。
一、空腹的定义
患者在采血之前,其饮食习惯不应有所改变,并且在24小时内不可饮酒。空腹状态要求禁食时长至少达到8小时,以12 - 14小时左右为宜,不过禁食时长不宜超过16小时。在空腹期间,可以少量饮水。采血时间适宜安排在上午7点至9点之间。
二、需要空腹采血的检测项目(不限于)
1. 糖代谢相关检测项目
包含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这些项目用于评估人体糖代谢功能。空腹血糖能够反映基础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等糖代谢疾病的关键指标之一。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水平则有助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对于糖尿病的分型等有重要意义。
2. 血脂相关检测项目
涵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等。血脂检测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具有重要价值。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载脂蛋白参与脂质的转运和代谢过程,其水平变化也与血脂异常及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3. 血液流变学相关检测项目
血粘度是其中重要的检测内容。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血粘度的改变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高粘血症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影响微循环灌注,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等。
4. 骨代谢标志物相关检测项目
包括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骨碱性硫酸酶等。这些标志物可反映骨代谢的动态变化。骨钙素是骨组织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其水平变化与骨形成有关。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是骨吸收的标志物,骨碱性硫酸酶主要由成骨细胞产生,与骨的形成和矿化有关,这些指标对于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5. 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检测项目
血小板聚集是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可以了解血小板的功能状态。血小板聚集率异常增高可能提示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预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宜在输液结束3h后采血 对于输注成分代谢缓慢且严重 影响检测结果(如脂肪乳剂) 的宜在下次输注前采血 紧急情况必须在输液时采血时, 宜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或同侧肢体 输液点的远端采血, 并告知检验人员
采血时: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采血物品的准备:
个人防护
患者身份与准备情况确认
采血管信息标记
采血部位的暴露
穿刺静脉的选择
绑扎止血带
消毒
静脉穿刺与血液标本采集
拔针与穿刺点止血
医疗废弃物处理
采血时间记录
采血时,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中采血物品准备如下:
采血管:宜采用真空采血管。
采血针:常规情况下,宜使用直针。血培养标本采集时,宜选用蝶翼针。
止血带:条件允许时,宜选用卡扣式止血带;若使用非一次性止血带,每次使用后需进行规范消毒。
消毒剂:可使用的消毒剂包含(但不限于)碘酊与异丙醇复合制剂、葡萄糖酸洗必泰、聚维酮碘与乙醇复合制剂、碘、醋酸氯己啶与乙醇复合制剂、75%医用酒精等。
止血用品:需准备无菌棉球、纱布或棉签、低致敏性的医用胶带等。
垫巾:应配备相应垫巾。
锐器盒:锐器盒宜一次性使用,使用时其容积不宜超过3/4 。
个人防护用品:需准备医用手套、口罩及帽子等。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制作不易,如果觉得有用,右下角分享收藏再看支持一下~关注研嗨设计PPT了解更多医学PPT知识!
研嗨设计PPT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医学制作PPT的参考方向,如果你正在为如何制作汇报内容发愁,不妨来这里看下,文中所有内容都是结合相关经验以及查阅各类书籍以及资料总结出的内容,仅做分享交流,并不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主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制作方向。目前公司开放承接PPT定制服务,有这方面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后台联系。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研嗨设计PPT的支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分享更多好的案例,希望能帮助到正在汇报的同仁们,让我们一起进步。
以上案例已放入资源库,搜索“静脉采血与血液标本采集”即可找到!
更多优质案例可进入资源库了解或下载
公众号后台留言需求的类型已逐步在资源库更新,记得关注哦。
往期内容可在公众号内搜索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资源库搜索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