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之一,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生命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及时消除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医院期间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保障患者安全。该方案特别强调了加强药品耗材安全管理,严格防止假冒伪劣、过期药品耗材流入临床,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加强患者自带、外购药品使用管理,对可重复使用的耗材,加强洗消、检测管理,及时清除超使用寿命、性能不达标的耗材。这些政策要求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要求医疗机构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和管理工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因此,对1例针刺伤的不良事件进行RCA根本原因分析,对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响应国家政策、提升医疗护理安全的具体实践。
本节将客观呈现针刺伤事件的起始及后续处理结果,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重点信息的无遗漏。
系统性错误指由于不良的技术安排(如组织因素或行政因素)所造成的延迟发生的不良后果,借IDT 分析法评事件是否系系统问题。依流程图公正检视个人,聚焦组织系统而非责难。从刻意伤害、能力、外部、情境四方面考量,若为系统问题则启动 RCA。
异常事件严重度评估(SAC)通过事件严重程度与发生频率构建风险矩阵,其分级助医院判异常事件优先级,以定管理者介入必要。危害严重度从临床与医院层面评估,再发频率依通报者经验判断,未遂事件则评其可能致最严重结果的再发频率,综合二者得综合严重度,1、2级及部分3、4级事件可能需RCA。
团队由7名成员组成,他们来自不同的科室,具备相应的RCA基础知识及运用方法。成员各展所长,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团队目标的实现。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根据活动时长合理规划RCA四大阶段分工。
搜集资料时,资料含目击者陈述、物证与书面文件,涉及人员、地点等关键要素。整理资料阶段,需详描事件发生详情并定义,绘制时间线确定顺序,助小组聚焦事实,常用叙事时间表等工具,本案例选时间序列表整理。
利用时间序列表确认操作程序有无问题,结合头脑风暴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鱼骨图作为一种直观的问题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探寻问题根源。在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我们采用鱼骨图,将问题置于鱼头位置,随后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支展开,细致梳理可能导致问题出现的各种因素。
要因评价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对通过鱼骨图等工具识别出的所有潜在原因进行系统的评估与排序。在这一阶段,我们组织团队成员,结合实际情况与数据支持,对每个要因进行量化打分或定性描述
利用5W法(五问法)从事件问题点与近端原因着手,寻找根本原因。经过分析,本次活动根本原因为:护士对针刺伤的风险意识不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采血操作不规范;工作环境:重症病房患者多,护士工作量大,操作环境光线不足;科室对护士的培训不够,预防针刺伤针对性不强;防针刺伤措施培训不到位,采血流程未细化,未充分考虑针刺伤;护士对针刺伤的风险防范不足;设备物质因素:没有安全型采血针。
针对查找出来的根本原因,运用对策系统图,进行对策拟定。依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为评价指标,全体成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将选定措施进行同类项合并。
对策一:
护理人员遵循操作规程,严格落实预防针刺伤和锐器伤的措施;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督促护理人员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采血针使用后要握住操作翼,先撤管,再拔针,避免采血针失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护士长严格抽查各班护士对针刺伤预防措施的了解情况
医护人员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保持沉稳,注意力集中,避免心情急躁或紧张
对策二:
提供安全、明亮的工作环境。
充实夜间护理人员,增加助早岗位,及时补充人力,杜绝过于繁忙和紧张。
对策三:
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明晰针刺伤的处理措施,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科室组织不良事件学习和讨论,进行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
组织学习有关针刺伤等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对策四:
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性采血针,用于躁动患者的采血
购置并推广使用安全型采血针,提高操作安全性。
通过上述措施,提升医院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具体成果将通过各量化指标来体现。
制作标准化作业书是确保工作流程规范化、操作统一化,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步骤。
在本次活动中,有获得也有不足,我们对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力求下一次避免出现重复性错误,也为了审视自身目前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严谨的自我反思与剖析,我们能够更精准地定位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改进策略。
风险认识不足是针刺伤频发的主因:在这次事故里,护士在执行抽血等操作时,没有充分预估到针刺伤的风险,且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针刺伤的发生,既反映了操作规范上的缺失,也揭示了护理团队在日常作业中安全意识的不足。所以,加大对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力度极为关键。
优化工作环境同样刻不容缓:事件调查揭示,重症病房病人密集、护士负担重、操作区域光线暗淡等因素,都增加了针刺伤的风险。未来的改进策略中,应着重优化工作环境,比如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增强照明条件等,以降低环境因素导致的操作差错。
科室培训必须更加深入:针刺伤事件发生后,科室在针刺伤防护方面的培训被发现有明显不足,护理团队对职业危害防范的认识不够。科室已着手相关培训项目,未来应常态化开展职业危害防范的专业培训,并将其作为日常护理技能评估的一部分,确保每位护士都能标准作业,并能迅速应对紧急情况。
设备升级与物资保障需并行推动:本次事件也揭示了科室设备配置的不足,特别是缺少安全型采血针等必要的防护工具。为预防类似事件重演,科室已着手购置安全型采血针等装备,并计划逐步推广其使用。同时,确保防护用品的充足供应,为前线护士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持。
全面优化与标准作业流程:基于此次事件的深刻反思,科室已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详尽的改进举措,涵盖了优化采血操作流程、加固防护措施、增设双人核对环节等,并将这些措施规范化,融入日常护理操作体系中。未来,将定期对这些标准流程进行评估与调整,以保障护理工作在安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长效监督与成效考量:针刺伤事件的应对不应仅限于短期的整改,还需长期的监督与成效评估。科室将持续关注防护措施的执行状况,通过定期的效果考量,灵活调整并优化各项工作,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在安全的作业环境中履行职责。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制作不易,如果觉得有用,右下角分享收藏再看支持一下~关注RCA根本原因分析PPT了解查看更多优秀案例!
····
声明
本公众号致力于RCA根本原因分析、不良事件、质控分析、质量改进案例分享,内容仅做参考,不具备对您的任何建议,更严谨详细的内容请查阅相关书籍学习。
以上案例已放入资源库,搜索“RCA”即可找到!
更多优质案例可进入资源库了解或下载
公众号后台留言需求的类型已逐步在资源库更新,记得关注哦。
往期内容可在公众号内搜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