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趣谈(4)搬个徽宅去美国

文摘   2024-10-21 05:36   美国  
白铃安女士(Nancy Berliner)是美国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史专业,在美国波士顿Peabody Essex Museum(简称PEM)担任中国艺术主管。这个博物馆位于波士顿北郊的塞勒姆镇(Salem)上,它创建于1799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且持续经营至今的一座私立博物馆。馆内最主要的收藏是来自亚洲的艺术品。

白铃安自幼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后来她在 1975- 1979 年间前往台湾学习中文,并曾到中央美院学习中国艺术史,1985年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中国大陆,属于中美1979 年建交后首批来到中国,并深入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士。她旅游大半个中国,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让她十分迷醉,甚至产生了把一栋徽宅搬去美国的想法。

徽派建筑的马头墙

波士顿博物馆有一个日本的花园,白铃安自称可能受到那个地方的影响和启发。1996年,白铃安开始一边和中国的政府部门沟通,一边物色搬去美国的徽宅,按照相关规定,受保护的建筑是不能买卖的。于是她与助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走遍徽州的大街小巷寻找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单的精美古建。在一次兜兜转转的巧合之下,一栋位于婺源古朴精致的宅院把她深深地吸引住了。(按:婺源为古徽派文化发祥地之一,原属安徽,1949年起划入江西

这栋徽宅名叫荫余堂,是由一位黄姓富商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修建。此后8 代黄氏后人在此居住,荫余堂热闹了200年时光。直到 1982 年,最后一批人搬离黄村后,一直处于废弃状态。1996年 10 月,当时荫余堂的拥有者黄家的一位老人希望能从上海回到荫余堂养老,但限于黄村当时的医疗和生活条件很差,最终他们决定把这座百年老宅卖掉,这就产生了后来的故事。

荫余堂总建筑占地大约有 400 平米,两层的结构容纳了 16 间卧室、一间中堂、一间贮藏室,四方屋檐向院内的天井倾斜。天井下是一方鱼池,粉砖黛瓦以及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的标志,院内砖墙上雕刻有别致的花鸟鱼兽,镂空的木窗上又有变形的龙纹和如意云……是一个原汁原味的清代建筑,已历经了百年沧桑,这个宅子部分结构虽然有破损,但仍然不失昔日的光彩。

搬迁前原貌

建筑细节

幸运地是,这个计划得到了中美两国政府部门的批准,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项目。项目也得到了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Fidelity及其基金会的支持。和黄家的交易经过讨价还价也达成协议,荫余堂的后人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将已经18年无人居住的祖宅以3万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给博物馆。

房子快要拆的时候,黄氏后人给他们的祖宗做了一个仪式,告诉他们的祖宗这个房子要搬走,然后烧纸钱和各种的纸糊的电视、灶台等等。

白铃安请来专业的建筑师傅慢慢进行拆解。他们需要给每一块木头、每一堵墙甚至每一块砖做好测量及编号,记录其组合方式以便后续的重建。拆之前,在每一块木头、石头和砖底下都写了一个号码。

房子里的家具杂物

就这样,荫余堂被拆成了 2700 多块木件、8500 多块砖瓦以及500 多块石件。

拆除现场
拆除持续了将近 4 个月的时间。19 个集装箱先运到上海,再登船回到美国。集装箱在纽约卸下来,然后用卡车拉到波士顿,98年 1 月进入库房。接下去的工作化了5年。给每一块木头做了一个英文的小牌子,写上这是什么东西。分类分了好几个月。好多瓦片坏了,在美国重新做了一些新的瓦片。美国东部处于地震带,地质活动极有可能让荫余堂处于危险之中。为此,美国团队经过研究最终不得不在老石料中打上钢筋。请了十几个中国木匠、石匠和砖工。原则是修旧如旧,保持在搬迁时荫余堂的状态。他们从中国带来的方法和技艺时常引得美国人惊呼赞叹。

中国木匠

美国的工人测量水平都拿着现代的工具——激光仪。中国工匠则拿一块石头,拴一根绳,一吊,拿眼一瞄,就行了。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工具,完全按照中国传统古老的工艺手段用榫卯来嵌、拼、修复这些东西,使美国人大开眼界。到上主梁的时候,还要烧纸钱放鞭炮杀鸡。

荫余堂上梁仪式,中国工人烧纸钱。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栋中国建筑,波士顿政府听闻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支持。为了方便这些古老建材的运输,他们专门拓宽了博物馆前的道路。而为了更好地展示这栋中式建筑,当地甚至拆迁了附近的一片居民楼。斥资达到1.25亿美元。PEM博物馆为它做了一个精美的网站,名为:Yin Yu Tang, A Chinese Home。

网站主页

网站上对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解析

2003年6月21日,荫馀堂正式向公众开放。宅院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最初的模样。为了保护宅院,博物馆规定,参观荫馀堂需要单独购票(9美元),游客按批参观,每批只能进20人,背包不允许带入,严禁摄影,限时半小时。当天博物馆就迎来了10000位参观者。但由于每拨只能进20人的“死板”规定,当天实际上只有700人得以进入参观。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发了贺电。美国当时的总统夫人劳拉·布什也发了贺电。包括电影导演张艺谋、建筑大师贝聿铭、音乐家马友友等知名人士都纷纷前往。真是一场盛典,非常热闹。

马友友前来表演

开馆的时候,第一天门外等候的人排了长长的队。博物馆每次只开放20个人进入,等所有人参观完一圈才能进第二批。尽管如此,外面满怀期待的观众还是络绎不绝地排起长队,只因为这是美国唯一一个能“原汁原味”感受神秘的古老中国的地方。

博物馆里的荫馀堂

在荫余堂中参观的美国孩子

博物馆中的荫余堂外墙

博物馆内展览荫余堂原封不动的内部陈设
黄家后人黄秋华等在春节的时候来了,他们特别感动,因为祖宗牌位都挂起来了,他们一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宗磕头。当时,世界顶级提琴大师马友友正在庭院里面拉大提琴,黄秋华觉得自己穿越了时空,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就在“荫余堂”运抵美国后,安徽省颁布了《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其中规定:1911年以前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民用建筑(包括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均在保护之列,未经政府部门批准,不得拆除或买卖。“荫余堂”成为最后一座原样移至海外的清朝徽派古建筑。

老凤按:这篇文章是根据白铃安的回忆文章《1997 年,我搬了一栋徽宅去美国》,再参考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写成的。图片大部分选自她的原作,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在此特向她致以深深的感谢。她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白铃安近照

长按二维码,关注半杯公众号

半杯清茶社
华府地区的一群爱书人士,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相约以“半杯清茶社”为名,以茶清心,以文会友,定期举办讲座、沙龙,或彼此分享读书心得,或邀请作者解惑决疑,期以开阔视野,丰富阅读经验,提升心灵境界。http://tea4soul.or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