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英格兰的一天
文摘
2024-09-07 02:48
美国
农历初五(公历二月十四日)早晨,伴随着老家乡亲“迎财神”的鞭炮声,我们离开待了四个月的上海;由于时差,抵达伦敦,还是二月十四日,适逢欧洲传统的“情人节”。一日双节:“财神”
+
“情人”!快意人生,不过如此,不亦乐乎!
伦敦街景
凡事常有缺憾。浦东机场起飞前,机长不放心据说有点毛病的发电机,波音
787
的梦幻“鸡”(机)在滑行道上
“孵”了几乎九刻钟。本来,我们可以在晚饭前到达希思罗机场,有足够时间弄个“烛光晚餐”,浪漫一番!可惜,更换电机,航线绕行,多耗了四个小时——鸡(机)飞蛋打,黄花菜也凉了!走进旅馆,办好房卡,早已精疲力竭。不过,旅途中人比较放得开,一路走去,大堂里、电梯上,情侣们成双作对,晚餐后的“恩爱秀”,任随欣赏:微醺中的婉约、酣热后的奔放;旁若无人,倒也难得。猛一转念:热眼旁观他人的浪漫,何尝不也是一种浪漫?!·
航班晚点,还耽误了我们与家人的异乡重逢。先生有个侄女,是小学老师,寒假里去英国探望研修硕士的女儿。那天正好要从希思罗飞上海,相约在候机大楼会面,喝个下午茶。航班迟到,侄女已登机启程;人未见到,茶叙也就“泡汤”。幸好,“后会有期”还在,来日可待。
上海四个月,收获了一个新鲜观察:当年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的“海外关系”,如今已司空见惯,深入社会肌理、遍及各个阶层:左邻右居,亲朋好友,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个把亲属在“海外”;留学的、定居的、陪读的、劳务的
……
;
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日本、东南亚、非洲
……几乎无处不在。细想想,也真是,大陆的改革开放,历经了三、四十年、熏陶了三、四代人;无论情势或人心,变化巨大,见所罕见。
我们走过的“海外”地方,无论哪里,城市、乡镇,旅游点、商业街,总能见到“中餐馆”;不少亚洲餐馆,挂着陌生文字的招牌(泰文、越文,日文、韩文)一旦进门,十之八九,总会见到说汉语的,或前台、或大厨,或老板。屡试不爽!
了不起!“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华裔、华人!
自然历史博物馆
伦敦,五年未见,没看出明显的变化。五年
“
脱欧
”
谈判、三年
“
新冠
”
流行,英伦三岛,风已平而浪未静。雾伦敦,世界金融首都,底蕴深厚,见多识广,遇事不慌
——
瘟疫、火灾、战争、恐怖袭击、街头暴乱——哪一次
“
大难
”
之后,不是
“
重建
”“
恢复
”
得有模有样!?是的,悲剧还是闹剧,总有
“
落幕
”
的时候。该来的,躲不过;但是,已经来的,终归过得去的!
我们下榻的希思罗
“
希尔顿花园酒店
”
,声誉不错。这次亲身体验了:服务一流,前台服务尤佳,很有点
“
如归
”
的感觉;其内部的装潢与设施,却差强人意,也就是大陆三线城市的
“
三星
”
水准;橱柜、床铺、窗帘,竟让人想起二十多年前的
“
汽车旅馆
”
;卫生间的设施,倒很新潮,长途旅行后,舒舒服服洗个澡,睡个好觉,补足精力,应对第二天的市区往返颠簸。
“希尔顿花园”占有“地利”,在希思罗机场三号航站楼左近,那是大伦敦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地铁、公交车四通八达,去哪儿都方便。
伦敦市区西南的肯辛顿,依照儿子提议,是此次“英格兰一日”的主要目的地。
伦敦,去年五月,开通了机场到市中心的轻轨——“伊丽莎白专线”(
Elizabeth Line
)。进站前,请教了车站工作人员,给五年前用过的公交
“
Oyster Card
“(牡蛎卡)充了值。专线车平稳、跑得很快。不料,到站后却走不出去!原来“专线”票价不菲,超过“专家”预算。好在也有站台人员相助,补足了余额,额外收获一条建议:回程不要搭“伊丽莎白”,因为班次少,等车的时间可能抵消“专线“的高速优势。呵,价廉物美!我们当然从谏如流。
肯辛顿的市容景观,特色鲜明:新古典风格的大型建筑,设计典雅、气势恢宏;更有几个街区,清一式的乔治王风格(
King George Style
)的三层寓所,沿街一路排开,从街首到街尾;前后呼应、左右相对;行道树影婆娑、房顶蓝天白云;有韵有味、可圈可点,煞有看头!
肯辛顿街区
博物馆未开门,先去早餐。街上有十来家餐馆、咖啡屋,脑子一热,选了个“美式”店:菜单上的图片看着就觉得亲切,店堂里飘着顺耳的“美语”,跑堂小伙一套“美式”待客接物,包括用餐后递来的账单,也是“美式”的(包含小费)。五年前,在伦敦、爱丁堡、约克、科茨沃尔德兜了一圈,不记得见过含小费的账单。哈哈,我们提前“到家”了!
早点的味道?乏善可陈,“美”得不到家,直白说,还不如亚利桑那旗杆城康复医院提供的早餐!到伦敦去
吃“美式“早餐,又能怨谁呢?!
中午的印度餐,感觉好很多。据说,印度菜在英国算上乘菜品。以前有个朋友介绍称:印度菜改变了英国人的味蕾。此话大概不虚。当然,印度菜不等于咖喱,印度人那么多,不会只有一道招牌菜。如今,印度菜在华府也很流行。城里的两家“
Rasika
”餐厅,天天顾客盈门;在那儿用一顿“正餐”,需要提前一两个礼拜预约订位!
英国与印度,打交道的历史很不短。
17
世纪,英国国王派遣“特使”,去求见“印度王”——
岂料,当时的莫卧尔国王,刚愎自恃,爱搭不理,常把“特使”晾在一边,“特使”觐见时奉承的礼品,也被弃置库房,惹尘蒙灰。泱泱东方古国,瞧不起西洋的“奇技淫巧”!无独有偶,百多年后,自诩“十全”的清朝乾隆帝,亦步亦趋,照本复制!
造化会弄人!到了维多利亚时代(
1837-1901
),时势逆转,两个东方大国先后尝到
“
自闭
”
的苦果。印度,彻底跪下,归顺了英国女王;清朝,面对军舰大炮,签了城下之盟,以致“日不落”的米字旗,在天朝港口的上空,迎风飘扬。
往事,哪能如烟,随风飘逝?且看,博物馆里,那么多的“物证”,风吹不倒,雨打不散,实打实地见证了沉重的往事!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
(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V&A
),历史悠久,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背后的男人”——曾经的巴伐利亚小公国王子——阿尔伯特公爵的杰作。博物馆的最初收藏,是阿尔伯特公爵为
1851
年“万国博览会”收集的展品。公爵过世后,博物馆在女王的赞助下,几度扩展;搬到现今的地址,是在女王身后的
20
世纪的初年。
据说,
V&A
博物馆的展廊,总长达
12
英里;陈列的藏品,包括美术品(
fine arts
)、装饰品(
decorative arts
)和工艺品(
applied arts
)等几大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见证了五千年人类文明的演化:六个楼层(包括地下室)分别陈列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藏品;从亚洲和中东——大英帝国曾经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收集的艺术品,展示在主楼层(
Grand Floor
)。
V&A
展示的藏品,实在太丰富了!一个白天根本看不过来。再说,本人的艺术细胞,实在有限;看得再仔细,也未必领悟到多少“艺术美”的真谛。行外人,看个热闹,长点见识,也就不虚此行了。是不是?
地理博物馆
肯辛顿,大概是伦敦的一个文化中心区,有好几个博物馆。
V&A
博物馆上午十点开放,我们早到一刻钟,大门口已经排起长龙。马路对面的“地理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候开门的人群更加庞大,排的队伍也更长更长。
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的博物馆能够吸引这么多的看客、游客,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猜,一定有其独到之处。
伦敦博物馆收藏的那么多珍品,能够聚拢一起,与大英老牌帝国曾经拥有的强权强势,形影相随,自不待言。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西方国家博物馆收藏珍品的“归属”问题,屡起争端,诉讼不断。不少博物馆(包括
V&A
),已根据
1920
年代初的“海牙公约”、
1954
年《武装冲突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
1970
年和
1995
年关于禁止“非法进出口”“非法转让”文物的“国际公约”,陆续与当事方(埃及、埃塞俄比亚、贝宁、中国,等)达成“归还”或“租赁保管”的协议。当然,还有更多文物正在走复杂的法律程序;“产权”归属,前景待定。
每次参观欧美的博物馆,尤其那些藏有中华珍品的地方,常会浮想联翩:这些藏品的背后,会有多少惊心动魄、凄美悲惨的故事
?
面对我辈观赏客,藏品们会想说些什么?有幸在异国他乡观赏这些珍品的人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思绪飘逸,此时无声胜有声。
傍晚,返回希思罗机场,我们搭了“慢车”,城际通勤火车。很巧,邻座是一位印度裔加拿大人,
IT
精英,在伦敦工作。一路闲聊,同为亚裔,同为远离故乡、寓居“英语世界”的移民,伦敦偶遇,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当然,躲避不开的,是“移民“话题——欧美社会面临的“移民潮涌”、“文化冲击“,还有,”人道主义“困境。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起,
“
移民
”
成了危及欧美社会的大祸患?经济发达国家,又有没有可能妥善应对所谓的
”
移民危机
“
?
曾几何时,在我们熟读的历史教科书上,
“移民”可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欧洲列强排除“过剩”游民,开拓疆域,驯化“野蛮”族裔,拯救“异教徒”,保持本土“纯粹”文化,传播现代文明,
......
,灵丹妙药,手到病除。
迄今为止,
“
移民
”
问题,没有脱离被作为“法律难题
“
的传统轨道:合法移民,非法越境,走私
/
贩卖人口
......
等等。奉行法治的美利坚,
19
世纪末,排除华裔,继而排除亚裔,走的也是法律途径——
1882
年《排华法案》,
1924
年《排亚法案》。废除这些恶法,走的还是法律途径——
1960
年代的“平权运动”、民众推动的一系列“平权法案”!
很高兴,听了那位地铁员工的建议,不搭“专线”:省了预算,还“偶遇”一位背景相似的亚裔“一代”移民,兼有一场思路相通、开诚布公的跨国讨论!“英格兰的一天”,因此添了一笔珍贵的记忆。善莫大焉!
2024.6
长按二维码,关注半杯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MTI3OTk0Nw==&mid=2247491551&idx=1&sn=529552e0aa4375bcf1e6df5ee7d87274
半杯清茶社
华府地区的一群爱书人士,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相约以“半杯清茶社”为名,以茶清心,以文会友,定期举办讲座、沙龙,或彼此分享读书心得,或邀请作者解惑决疑,期以开阔视野,丰富阅读经验,提升心灵境界。http://tea4soul.org
最新文章
文物趣谈(6)大埃及博物馆之“圖坦卡蒙宝藏”
1930年代的北漂往事
文物趣谈(5)一身红装的法国吉美博物馆
瓦伦西亚:名胜古迹,科幻新城
近代扬州四大家族今何在?
一幅小画点亮的逐梦人生
不凡的“凡鳥” — 嵇喜
半杯清茶社11月16日讲座预告 - 泛论旅行文学兼谈文化深度行
文物趣谈(4)搬个徽宅去美国
“乡下人”的闲话
数学男神张贤科二三事
1977年,我15岁--回忆文革后首次高考
文物趣谈(3)中国青铜器上的动物世界
孤独的铜像
渔樵啜饮品《世说》(四)
文物趣谈(2)中外文物中的金面具
长沙到重庆,风雪特斯拉
文物趣谈(1)单色釉--中国陶瓷艺术最高境界
英格兰的一天
渔樵啜饮品《世说》(三)
民国往事(40 )蒋介石的持久战思想
民国往事(39)黄濬、川島芳子和李香兰
民国往事(38 )民国时期的留学潮
民国往事(37) 抗战中的中国空军
波士顿的爱尔兰小道
挪威风光
渔樵啜饮品《世说》(二)
民国往事(36)德、苏、美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骑行漫记(第七日)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骑行漫记(第六日)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骑行漫记(第五日)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骑行漫记(第四日)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骑行漫记(第三日)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骑行漫记(第二日)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骑行漫记(第一日)
渔樵啜饮品《世说》(一)
波士顿的“自由小道“
民国往事(35)悲壮的滇缅公路和驮马古道
民国往事(34)金圆券和蒋经国打“老虎”
学习视频拍摄的技巧---半杯清茶社七月活动简记
民国往事(33)抗战中的高校内迁
自新世界
民国往事(32)国脚1936
小子何莫學夫詩?- 淺析《詩經》《楚辭》古韻
民国往事(31)远征军魂归何处
童年回忆:荒唐岁月
竹石诗书怪才 — 郑板桥
民国往事(30)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
童年回忆:牛鬼蛇神
民国往事(29)协和医学院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