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37) 抗战中的中国空军

文摘   2024-08-21 19:42   美国  
中国空军在全面抗战爆发时有飞机600余架,可作战的只有300余架,分别从英、美、法、德、意、日等国进口,机型众多,国产飞机极少。中国空军飞行员仅600多人,相较日本陆海军的航空兵,飞机性能和训练条件都非常简陋。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校,曾有这样的训条:“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中央航校第三期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是投笔从戎的大学生,以完备的教育基础和强烈的爱国心,成长为优秀的战士。不幸的是,他们当中近一半的人,都没能亲眼看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资料显示,抗战时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寿命,只有6个月。他们甚至是同年毕业、同年殉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倡航空救国,鼓励学生从军,他的四子张锡祜就是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生。1937年8月2日,张锡祜写下家书,“若能凯旋而归,当能奉双亲于故乡以叙天伦之乐,倘有不幸虽负不孝之名,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8月14日,张锡祜为支援淞沪会战殉国,年仅25岁。1941年3月14日,成都双流空战牺牲8名飞行员,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走出校园,换上军装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众多大学生。除了大学生投笔从戎,还有“北京汇文十烈士”“金陵五烈士”等群体,是汇文中学、金陵中学毕业投考航校的青年,牺牲时只有20多岁。“北京汇文十烈士”中的夏孙沄曾是1500米冰上速滑全国纪录保持者,洪炯桓是从南洋归国的华侨子弟,曾为空军官校中尉教官,牺牲时仅26岁。这些生活条件优越的青年,原本会顺利地完成学业,或者利用家庭资源避祸他乡、娶妻生子,安稳地等待战争结束。但面对破碎的山河,苦难深重的同胞,他们毅然投考航校,“我们要用血汗永固中华魂”。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21597架次,击落敌机599架,击伤敌机110架,炸毁敌机627架,炸伤敌机120架,击沉击伤敌舰船8013艘,炸毁炸伤敌坦克和军车8456辆,另有高炮部队击落敌机171架。抗战中中国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阵亡或殉职,7897名空军官兵负伤或致残,损失飞机2468架。

1938年中国空军首次飞临日本,投下百万张传单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中国军队损失惨重,长江防线被突破,武汉成为最后的大本营。

中国政府提出轰炸日本的计划,以打击日本的侵略意志和士气,鼓舞因徐州会战战败而低迷的中国抗战斗志。蒋介石专机飞行员徐焕升主动请缨要求负责组建远征队,并被授予14队队长职务。

第一次行动决定发放传单,由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负责编写,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翻译为日文,其中包括《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工商者书》等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日本反战同盟撰写的《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所有传单共计200万份。蒋中正和宋美龄亲赴机组成员受训的武昌南湖机场,勉励队员为国奉献。

1938年5月19日下午14:00,徐焕升从宁波前沿基地向航空委员会发送电报:“职谨率全体出征人员向最高领袖蒋委员长及诸位长官行最后敬礼”。之后,徐焕升等8名机组成员乘坐两架马丁139WC轰炸机从宁波起飞,前往日本本土。马丁139WC是美国生产的双引擎轻型轰炸机,在1937年初交付给中国空军使用。该型飞机最大航程为2000公里左右,在当时属于先进水平。执行任务的两架飞机是当时中国仅存的远程轰炸机。为了执行远程飞行任务,马丁139WC进行了改装,加大了油箱体积,并从容克斯Ju-52运输机拆卸电话定向仪加装到马丁轰炸机内。

经过长达13个小时的飞行,1938年5月20日凌晨3:00,他们的飞机抵达了日本熊本市上空。由于日本的防空警戒尚未建立起来,马丁轰炸机成功避开了日本的防空部队。两架飞机飞过计划中的长崎、久留米、佐贺、熊本、佐世保、福冈等城市,抛撒下100多万份传单。抛撒传单的任务完成后,马丁轰炸机开始了返回航程。8时48分,1404号机首先在江西省玉山机场降落,1403号机在南昌降落。两架飞机在机场加油后再次起飞,于11时13分在汉口上空会合后,安全降落在汉口王家墩机场。行政院长孔祥熙、军政部长何应钦、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代表周恩来等人及数千市民到机场迎接。汉口人民放鞭炮庆祝,整个城市沉浸在打了胜仗的喜悦当中。

胜利归来的飞行员在机场受到了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人的热烈欢迎。

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袭击,打击了日本在二战初期的心理防线。日本人被迫认识到,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在战争中置身事外,中国已经有能力将战争带到他们的家门口。这次行动也提升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空袭事件很快就轰动了全世界,中外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刊登了二战中闻名于世的12名飞行员的照片,其中就有徐焕昇。

22日,周恩来等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办事处对凯旋的中国空军人员进行慰问,并敬献两面锦旗,各写着:“德威并用,智勇双全”、“气吞三岛,威震九州”。周恩来还发表了讲话,赞扬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英勇行为。

“八一四”首次空战

“八一四,西湖滨,海风怒吼山岳倾。浓云如墨天地昏,杀气弥空草木腥。逞凶锋兮彼荒鹭,蓄健翮兮我雏鹰……”由爱国音乐家刘雪庵谱曲、杨泓作词的《永生的八一四》,讴歌的是1937年八一四空战(也称笕桥空战)。这是中国空军首次与日军展开的大规模空战,打破了日本航空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前,杭州笕桥机场属于为数不多的一级机场,是中国空军的中枢。所以开战后,日军欲除之而后快。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重兵向上海发动进攻,威胁首都南京。航空委员会发布《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急令空军各部队于14日16时至18时必须进驻“京沪地区”完毕,并完成攻击前一切准备。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受命前往杭州支援淞沪会战,这个大队装备较为先进的“霍克”Ⅲ型驱逐机,成员大多为中央航空学校毕业的优秀学员,大队长是他们的航校教官高志航。

当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计划空袭杭州、南昌等机场,试图摧毁中国的空中力量。13日正值台风过境,日军暂缓空袭。14日晨,中国空军主动出击,出动飞机76架次,分9批轰炸了日军司令部、弹药库、登陆码头等重要军事目标,给日本侵略者予以沉重打击。14日下午,日军自台北松山机场出动18架轰炸机,兵分两路,9架轰炸杭州笕桥,9架轰炸安徽广德。此时,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经过恶劣气象条件的长途飞行,油料将尽,即将在笕桥机场降落。收到空袭警报后,高志航在飞机余油不多、气象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毅然率领所属3个中队27架飞机紧急升空迎敌。因天空乌云密布,能见度极差,中国空军从云层上搜索到云层下,发现敌机后,立即占据有利位置。高志航首先击落1架日本九六式陆上攻击机,这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击落的第1架敌机。第23中队飞行员梁添成击落了第2架日机,击落第3架日机的是第22中队中队长郑少愚。据中日双方资料,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3架、重伤日机2架(后来触地损毁、迫降坠海各1架)、轻伤日机4架。

中国空军飞行员在空战中无一伤亡,八一四空战告捷,中国空军首战以“3比0”的战绩打破了日本航空队不可战胜的神话。8月15日、16日,中日又爆发多次空战,年轻的中国空军重创木更津、鹿屋这两个日军的主力航空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士气。《永生的八一四》赞美他们“群英奋起如流星”。

带着血泪的怀念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牺牲的空军英烈,由傅清石作词、刘雪庵作曲创作了《西子姑娘》,“铁鸟威鸣震大荒,为君亲换征裳。叮咛无限记心房,柔情千缕摇曳白云乡”。描绘了西子湖畔的一位少女,向她的飞行员恋人表露深切的叮咛和殷勤的寄盼。“春光旖旎不胜情,我如小燕,君便似飞鹰”,看似轻快的旋律,却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年轻的中国飞行员,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在一瞬间。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成长、牺牲,别无选择。而带给他们的亲人却是无尽的悲伤和怀念以及永远的遗憾。

1937年8月17日,轰炸机飞行员闫海文跳伞落地后被围,他用手枪击毙数名日军后自杀殉国,年仅21岁;8月19日,轰炸机飞行员沈崇诲、陈锡纯放弃生还机会,驾机撞向日军,牺牲时沈崇诲26岁,陈锡纯22岁;12月3日,王牌飞行员乐以琴,在保卫南京时牺牲,年仅23岁;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经河南周家口机场接受苏联援华战机时,遇日军轰炸牺牲,时年30岁……飞行员遗孀夏庆华回忆战时的心境:“他一穿上那个黄色衣服,我心里真的担心。作为飞行员的眷属,不是人受的,真的不是人受的。”

1937年10月26日,王牌飞行员刘粹刚在支援忻口战役时飞机失事殉职,年仅24岁。“我的麟!我最亲爱的麟!真的,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这是刘粹刚写给妻子家书里的话。1933年,两人在杭州初遇,刘粹刚20岁,刚加入空军,许希麟18岁,已是镇小学校长。1936年,两人结为连理。他殉国的噩耗传回南京后,妻子许希麟痛不欲生,吞食36枚硬币自杀,幸为家人发现送医急救,才捡回一命。她最终于昆明创办“粹刚小学”,担任校长。该校学生都是空军的子弟或遗孤。1990年,许希麟前往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祭拜自己的丈夫,献上她亲手所书的王昌龄的《出塞》寄托哀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者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在南下逃难途中,在旅馆巧遇一群来自杭州笕桥航校的青年学生。他们交谈甚欢,结为莫逆,这群学生后来更邀请两人出席毕业典礼,担任“荣誉家长”。与此同时,林徽因的三弟林恒也参加了空军,她感到自己与这群热血奋发的年轻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林徽因和弟弟林恒

林徽因的空军弟弟们

后来,这些年轻人一一在战斗中牺牲,林徽因一次次在家中接到邮局送来的噩耗。在重病与极度伤痛的心情下,她写下了长诗《哭三弟恒》: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特别要提到的是作家齐邦媛与恋人张大飞(空军第三大队二十八中队分队长)的往事,令人动容。张大飞的故事悲惨壮烈,他是东北子弟,父亲在满洲国成立时任沈阳县警察局长,因为协助抗日,被日本人公开浇油漆烧死。张大飞逃入关内,进入中山中学而与齐家相识;七七事变张大飞考入航校十二期后,两人分隔两地,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通信。但张大飞一直都压抑着这份情感。他对少年齐邦媛的呵护成为两人最深刻的默契。在写给齐邦媛哥哥的诀别信中,他曾说,“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在战役中掩护战友时,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年仅26岁。此时距离抗战胜利只差三个月。不久,齐邦媛收到一个绿色军邮袋,过了两天,齐邦媛才敢打开那个邮包。里面是一百多封信,是她多年来写给张大飞的。

年逾八十后,齐邦媛写下自传性作品《巨流河》。从1931到2009,八十年间,几乎没有出现一部真正杰出的,用中文写作的,记述战时国人生命的个体回忆作品,直到齐邦媛的《巨流河》面世。回忆抗战胜利那一夜,她写道:“我受不了这样的狂欢。在昏天暗地的痛哭之中,我度过了胜利夜。

《巨流河》是这大半个世纪里浪涛的汇集,在人心中激荡翻涌,奔腾不息。这是一本私人化的书,不必把它看作严肃历史,但每一字都带着血泪的真诚。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1932年,国民政府在紫金山北麓建设了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陆续安葬了170余名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中国和援华的前苏联、美国、韩国航空人员。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為公墓進行大規模修葺,基本按照抗戰前的狀況重建,逾二千名日軍戰俘被勒令參與修建;當局搜集空軍烈士的遺體,陸續把他們葬於此公墓,並為找不到遺體的空軍烈士按家屬要求修建衣冠冢。政府在1946年至1948年的3月29日(即革命先烈紀念日)分別安葬了三批烈士,並舉行公祭典禮。

1985年正值抗戰勝利40周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的一些委員提出重修航空烈士公墓,政府撥款45萬人民幣重建了航空烈士公墓。1995年9月,在公墓上方建成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镌刻着3304名中外航空烈士的英名,后来补刻了990名中美航空烈士英名。由于空间和载体所限,公墓和纪念碑并不能将当年航空烈士伟绩充分地展现 在世人面前。因此,筹建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成了很多人的心愿。2002年,向社会发出募捐号召后,南京航空联谊会一共收到了280多万元捐助。除国内个人和单位的捐款外,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个人也为纪念馆的建设“慷慨解囊”。2009年,建成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

烈士陈怀民的航空手套和银首饰

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
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抗日空军阵亡将士实葬墓地,安葬有1938年起到抗战胜利的中、美、苏三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在中国的空军战士168位。埋在空军坟里的烈士许多都只有衣服、皮鞋、皮带等遗物,即便有遗体的也大多残缺不全。60年代文革,有外来红卫兵进行打砸,并有闲杂人员,以为墓中有值钱陪葬物品,大规模挖毁烈士墓,烈士尸骸四散,墓碑等毁灭殆尽。2005年,社会舆论要求重修,2010年正式开放。

长按二维码,关注半杯公众号


半杯清茶社
华府地区的一群爱书人士,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相约以“半杯清茶社”为名,以茶清心,以文会友,定期举办讲座、沙龙,或彼此分享读书心得,或邀请作者解惑决疑,期以开阔视野,丰富阅读经验,提升心灵境界。http://tea4soul.or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