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资讯|张学谦《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

文摘   2024-10-23 10:00   北京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为了聚焦经学研究的学术动态、分享经学研习的参考书目,《经学研究》公众号开设专项栏目——“新书资讯”。本栏目主要介绍近年来经学相关文献的出版信息和内容概要,与诸位同道展开更加丰富的学术交流。每期介绍的书籍文献,源自近几年与经学相关的出版物,大体分为“学者新著”“学术辑刊”“新校古籍”等三类。

本期介绍的是张学谦老师新著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



本期书讯

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




作者: 张学谦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10
页数: 386页
定价: 92.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1349564


作者简介


张学谦,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在《文史》《中国哲学史》《国学研究》《文史哲》《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等奖项。





内容简介


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近年来的谶纬研究更多地是从政治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等角度切入,探讨谶纬与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的政治、经学、文学的互动关系,对谶纬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关照不足。从研究时段上看,往往是立足于某一时代,作静态考察,缺乏对谶纬从兴起到衰亡长时段的通贯性研究。从文献的使用上看,更多利用的是史传等外围资料,对谶纬文献本身的研究与利用不足。尤其对现存的谶纬文献缺乏细致的文本分析,因而忽略了今传谶纬文献的复杂文本构成。因此,本书以东汉图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观念史、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其成立过程、性质变迁、结构与篇目、流传与散佚、文本构成等基础性的文献学问题,并重新梳理谶纬辑佚的历史,为谶纬文献的重新整理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目 录



【滑动浏览】

绪论

第一章 东汉图谶的成立及其观念史变迁

第一节 张衡《请禁绝图谶疏》的不同解读

第二节 图谶产生之前的“河图”“洛书”

第三节 方士造作:河洛谶的成立

第四节 从数术到儒学:东汉初的图谶校定与七经谶的

成立

第五节 从儒学到数术:魏晋至隋唐间谶纬观念的变迁

附录  释“五经六纬”


第二章 东汉图谶流衍与散佚的目录学考察

第一节 六朝至隋唐间东汉图谶的流传情況

第二节 宋至明代《易纬》的流传与衍变

第三节 清乾隆间《永乐大典》本《易纬》八种的辑佚


第三章 东汉图谶的结构与篇目——兼论谶纬的断代标准

第一节 图谶八十一篇的结构

第二节 河洛谶篇目考

第三节 七经谶篇目考

第四节 图谶注者注本考


第四章 《易纬》文本研究

第一节 今传《周易乾凿度》文本构成的再考察

第二节 今传《易纬稽览图》的文本构成——兼论两种易占、易图类著作的时代

附录一 “日主一爻”图

附录二 《易通统卦验玄图》佚文辑录


第五章 谶纬辑佚史研究

第一节 谶纬辑佚的滥觞:百卷本《说郛》

第二节 百二十卷本《说郛》之编刻与谶纬佚文之增辑

第三节 明代后期“古学”的兴起与谶纬辑佚专书的出现

第四节 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与谶纬辑佚的新局面

第五节 研究的细化:清代谶纬校注著作

第六节 现代学术转型后的新辑本:《纬书集成》

第七节 重理谶纬文献刍议

附录一 百卷本《说郛·古典录略》所收谶纬佚文校录

附录二 清河郡本纬书献疑

附录三 现存谶纬辑本知见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 师 序

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但是东汉勃兴之后,历经改篡禁毁,文本散佚,兼之内容艰深,几近绝学。明清以降,虽陆续有学者辑佚勾稽,然断简残篇,难睹原本之貌;现代学界转而进行政治、思想史层面的研究,不乏优秀成果,但因依赖文献基础薄弱,难免捉襟见肘、无法弥合的尴尬。学谦博士在读期间,我们时常谈及隋唐以降文献的流变,遂起意以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选题方向,基于目录学、辑佚学方法展开文本流传梳理与内容辑考。此选题颇具难度,记得学谦当时表示,大概只有读博期间才能集中精力挑战这样的题目,愿意知难而上。学谦的博士论文《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获得审查专家的一致好评,而且被评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后,他又以《谶纬辑佚史研究与谶纬文献新辑》题,完成博雅博后出站报告,并顺利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支持。该书即是学谦博士论文与博士后研究成果的结晶。

该书全面考察东汉图谶的成立过程、性质变迁、结构篇目与流传散佚,并以《易纬》个案,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还梳理了谶纬辑佚的学术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辅之以观念史、文本学的观照,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依我个人之见,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辨析谶纬概念的义界,明了河洛谶与七经谶的区别;考察东汉图谶流传、演变与散佚的轨迹,揭示图谶性质从数术到儒学再到数术的变迁路线;推断东汉图谶的结构与篇目,区分东汉图谶与六朝谶书;考证今传《易纬》的文本来源与构成,揭示图谶文本复杂的成书过程,纠正旧说之误;考实清河郡本纬书是有意作伪的纬书辑本,而当代研究者作基础文献使用的日人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沿袭了明清辑本诸多缺陷,也不可信据。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东汉图谶文献梳理有正本清源之功,不仅图谶文献的重新辑校奠定了基础,而且可以推动对于图谶文献的合理使用与深入研究。因此,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的反馈意见,不吝奖掖之辞,认作者许多创见具有发覆、开辟之功;提出东汉谶纬与六朝谶书区别的标准,对于谶纬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有此研究基础,后续推出的重辑校理本,必将大大促进谶纬文献研究的进展,有望成谶纬研究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专家一致肯定,这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成果。

学谦博士文献学训练系统,基础扎实。此书征引文献几近五百种,足见取精用宏之功。不惟对于谶纬文献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归纳总结的区分东汉图谶和六朝谶书的原则,多元文本、流传增益文本的离析方法,重理谶纬文献的设想,对于以文本校勘核心的古典文献学,亦具有普适性的意义,甚至可以作现代辨伪、辑佚学术的通则。本人与程苏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两汉经学佚籍的新辑与研究,也会借鉴学谦博士整理研究谶纬文献的方法与经验,共同促进两汉经典研究的开展。

学谦博士人谦恭低调,潜心科研,在同辈学人中,无论学品、人品,都堪称佼佼者。花甲之年,得见古典文献学科新生代有如此造诣,后继不乏,喜不自胜,遂不避卖瓜之嫌,予以推介。是序。

刘玉才

甲辰年夏书于北京大学燕归庐



 出版后记


这本小书是我的第一部著作。2016年初,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期间,我决定选择谶纬作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而在此前,我对谶纬研究毫无积累,这是一个近乎拍脑袋的决定。之所以没有选择原本熟悉的经学文献或版本目录的题目,是希望能在学习期间拓展知识范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所有突破。我的想法得到了导师刘玉才教授的认可与支持,于是我抓紧访学的最后时间,在早大收集了许多日本学者的相关论著。最初,我将论文的重心放在谶纬与经学的关系上,希望考察纬学兴衰与魏晋至隋唐间经典诠释演变的互动关系。但随着写作的进行,我发现学界在谶纬的义界与性质、成立与散佚过程、结构与篇目、文本构成与衍变等问题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当前对谶纬文献的整理也存在严重缺陷。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不予厘清,后续研究也难以推进。于是,我调整了博论的重心,希望从文献学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当年10月底,我参加了程苏东老师召集的汉唐经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报告题目《〈纬书集成〉误辑辨正——兼谈重理纬书的原则与方法》。这是我第一次以与会学者的身份参加正式的学术会议,会上蒙评议人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点拨,倍感鼓舞。武汉大学曹建国教授当时也以《河图括地象》例,讨论了谶纬文献的甄别与运用问题,说明我从文献角度切入谶纬研究的想法应该可行。一同参会的老师们,后来在我的学习与工作中多有奖掖与提携,每次忆及,都会感念这一机缘。

20185月,我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后来有幸入选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博士毕业以后,我以博雅博士后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发愿重新整理谶纬文献,以取代学界通行而问题很多的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编《纬书集成》。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重新梳理谶纬辑佚的历史,对历代纬书辑本的优缺点加以评判,进而提炼、总结出谶纬文献辑佚应当遵循的原则与方法,以指导接下来的辑佚实践。在博士后出站报告中,我完成了谶纬辑佚史的研究,并对《易纬》进行了重新整理,自信能够超越前人成果。出站以后,我又有幸留系工作,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对博士论文和博后报告偶有修订。2023 年暑假,我重新董理旧稿,拿掉博论中研究图谶知识体系的第五章《东汉图谶的世界图式》,而将博后报告中的上编《谶纬辑佚史研究》补入。之所以如此处理,一方面是藏拙,暂时隐去自己不满意的部分,以待完善;另一方面也是了更契合书名中的文献学研究,内容研究以后再另行结集。因此,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小书实际上是我博论和博后报告部分内容的组合。

从求学到工作,我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得到过许多师长无私的指导与帮助,还有同门、学友们砥砺切磋,何幸如之。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五位本师:南京师范大学王锷教授、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北京大学刘玉才教授、早稻田大学稻畑耕一郎教授和北京大学傅刚教授。王老师是我本科期间的班主任,带我走进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大门,此后也一直关心我的成长。硕士阶段,我先后参与《清人著述总目》《山东文献集成》《十三经注疏汇校》等项目,在编辑部与杜老师朝夕相处,许多知识与方法都是在日常工作乃至饭后散步的过程中习得的。2013年我初入燕园,从刘老师问学,忽忽已十余年。刘老师既对文献学的核心议题有深入思考,又十分关注学术前沿,重视中西比较视野的关照以及相邻学科的交融。指导学生方面,老师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大家从自身兴趣出发,基于文献学的方法,探索各种学术议题。此,老师努力帮助我们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不仅时常提示乃至提供相关研究材料与成果,还积极我们联络研究相同议题的学界师长,共同指导。我的这本小书,从论题的确定到最终的成书,自然也离不开刘老师的鼓励支持与悉心指导。稻畑老师是我到早大访问时的日方导师,中文极佳,研究领域也十分宽广。感谢稻畑老师提供的宝贵机会,使我能够通过课堂、学会,亲身感受日本学界的研究风格与方法,并得以从容搜集日本学者的谶纬研究成果。傅老师是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老师的研究方式是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上对事实加以考辨,最终关注的是文学史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理论问题。入站以后,傅老师特别提醒我要打开研究格局,注重理论思考。由于我的愚钝,在这方面进步缓慢。但老师仍关心我的成长,某篇论文发表后,还特意发微信鼓励,使我不敢懈怠。就学以来,历经多校,五位老师的风格各不相同,我能够转益多师,何其幸运。此外,值得致谢的人太多,这里无法一一具名,但都铭感于心。

书中的部分章节曾在《文史》《中国哲学史》《文史哲》《国学研究》《传统文化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古典学》《古典文献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收入本书时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与补充,请学界同仁以此准。感谢廖可斌教授推荐,文库主编申丹主任及丛书主编李四龙、彭小瑜教授慨允,使得小书有幸列入《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古典学研究丛书》。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马辛民编审对小书的出版安排,以及责编魏奕元老师的细致编校,使得小书能够顺利面世,接受学界同仁的检验。作一枚学术青椒,我的教学科研工作常常难以避免地侵入日常生活,感谢家人的宽容与支持,小书献给你们。


张学谦

2024829

于北京大学人文学苑6号楼研究室


注:部分图文信息,源自“中国古典学”公众号、“豆瓣读书”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如需引用,请参考出版原书。


编辑:石林林 李蝶


往期推荐
01

 新书资讯|冯渝杰《神器有命:汉帝国的神圣性格及其崩解》

02
 新书资讯|胡安顺《春秋左传导论》
03
 新书资讯|朱汉民主编 《王闿运全集》



经学研究
《经学研究》由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主办,旨在推动国内经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创建高水平经学研究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