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資訊|[清] 段玉裁《詩經小學二種》

文摘   2024-08-07 10:00   贵州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為了聚焦經學研究的學術動態、分享經學研習的參考書目,《經學研究》公眾號開設專項欄目——“新書資訊”。本欄目主要介紹近年來經學相關文獻的出版信息和內容概要,與諸位同道展開更加豐富的學術交流。每期介紹的書籍文獻,源自近幾年與經學相關的出版物,大體分為“學者新著”“學術輯刊”“新校古籍”等三類。

本期介紹的是由彭慧副教授新点校的清儒段玉裁著作《詩經小學二種》。



本期書訊

《詩經小學二種》





作者: [清] 段玉裁 撰 / 彭慧 點校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73210401



作者簡介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號茂堂,江蘇金壇人。清代經學家、小學家,師從戴震。曾任玉屏、巫山等地知縣。段玉裁在文字、音韻、訓詁方面成就極高,爲清“《説文》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六書音均表》《汲古閣説文訂》《説文解字注》等書。在經學、校勘學方面也有一定貢獻,著有《古文尚書撰異》《詩經小學》《毛詩故訓傳定本》《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經韻樓集》等書。

點校者

彭慧,1980年生,文學博士,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訓詁學和詞彙學研究。






內容簡介


段玉裁撰《詩經小學》一書原三十卷,經臧庸摘編其精華為四卷,收入拜經堂叢書梓行於世,是為四卷本。原稿三十卷在段玉裁身後方由盧氏抱經堂刊刻問世,是為三十卷本。四卷本並非簡單地刪節原書,增加按語,而是經過了編訂,與三十卷本同一條目往往並非完全一致,故三十卷本與四卷本二者各有獨特價值,不能互相替代。本書即是對《詩經小學》二種的整理點校。作者除了録文、標點與校勘外,還摘録了段玉裁後來寫成的《說文解字注》中的相關內容,以補充或訂正本書舊說,可見段氏治學之演進。書後編有音序、筆畫兩種索引,方便讀者查找。
目  录



【滑动浏览】



點校説明/一

詩經小學三十卷

卷一 國風 周南/三

關雎/三 葛覃/六 卷耳/八 樛木/一〇 螽斯/一一 桃夭/一三 兔罝/一四 芣苢/一六 漢廣/一六 汝墳/一八 麟之趾/二一

卷二 召南/二三

鵲巢/二三 采蘩/二四 草蟲/二四 采蘋/二五 甘棠/二八 行露/二九 羔羊/三〇 殷其靁/三〇 摽有梅/三一 小星/三二 江有汜/三二 野有死麕/三三 何彼襛矣/三四 騶虞/三五

卷三 邶/三七

柏舟/三七 緑衣/三九 燕燕/四〇 日月/四〇 終風/四一 擊鼓/四二 凱風/四三 雄雉/四四 匏有苦葉/四四 谷風/四八 式微/五二 旄丘/五二 簡兮/五三 泉水/五四 北門/五五 北風/五六 靜女/五七 新臺/五八 二子乘舟/六〇

卷四 鄘/六一

柏舟/六一 牆有茨/六二 君子偕老/六三 桑中/六七 鶉之奔奔/六七 定之方中/六八 蝃蝀/七〇 相鼠/七〇 載馳/七〇

卷五 衛/七三

淇奥/七三 考槃/七七 碩人/七八 氓/八四 竹竿/八五 芄蘭/八七 河廣/八八 伯兮/八九 有狐/八九 木瓜/九〇

卷六 王/九一

黍離/九一 君子于役/九二 君子陽陽/九二 揚之水/九三 中谷有蓷/九四 免爰/九四 葛藟/九五 大車/九五 丘中有麻/九六

卷七 鄭/九七

緇衣/九七 大叔于田/九七 清人/九九 羔裘/一〇一 遵大路/一〇二 女曰雞鳴/一〇二 有女同車/一〇三 山有扶蘇/一〇三 蘀兮/一〇四 褰裳/一〇四 丰/一〇六 東門之壇/一〇六 風雨/一〇七 子衿/一〇八 揚之水/一〇九 出其東門/一一〇 野有蔓草/一一〇 溱洧/一一一

卷八 齊/一一三

雞鳴/一一三 還/一一四 東方未明/一一五 南山/一一六 甫田/一一六 盧令/一一七 敝笱/一一八 載驅/一一九 猗嗟/一二一

卷九 魏/一二三

葛屨/一二三 汾沮洳/一二五 園有桃/一二五 陟岵/一二五 伐檀/一二六 碩鼠/一二八

卷十 唐/一二九

蟋蟀/一二九 山有櫙/一二九 揚之水/一三一 椒聊/一三二 綢繆/一三三 有杕之杜/一三三 杕杜/一三四 采苓/一三四

卷十一 秦/一三七

車鄰/一三七 駟驖/一三八 小戎/一三九 蒹葭/一四一 終南/一四二 黄鳥/一四三 晨風/一四三 無衣/一四四 渭陽/一四五 權輿/一四五

卷十二 陳/一四七

宛丘/一四七 東門之枌/一四八 衡門/一四八 墓門/一四九 防有鵲巢/一五〇 月出/一五一 株林/一五三 澤陂/一五三

卷十三 檜/一五五

羔裘/一五五 素冠/一五五 隰有萇楚/一五六 匪風/一五七

卷十四 曹/一五九

蜉蝣/一五九 候人/一六〇 鳲鳩/一六二 下泉/一六三

卷十五 豳/一六五

七月/一六五 鴟鴞/一七三 東山/一七五 狼跋/一七九

卷十六 小雅 鹿鳴之什/一八一

鹿鳴/一八一 四牡/一八三 皇皇者華/一八四 常棣/一八六 伐木/一九〇 天保/一九一 采薇/一九三 杕杜/一九四 魚麗/一九四

卷十七 南有嘉魚之什/一九七

南有嘉魚/一九七 南山有臺/一九八 蓼蕭/一九九 湛露/二〇〇 彤弓/二〇〇 菁菁者莪/二〇一 六月/二〇一 采芑/二〇五 車攻/二〇八 吉日/二一二

卷十八 鴻鴈之什/二一五

庭燎/二一五 沔水/二一六 鶴鳴/二一六 祈父/二一七 白駒/二一八 黄鳥/二一九 我行其野/二二〇 斯干/二二〇 無羊/二二三

卷十九 節南山之什/二二五

節南山/二二五 正月/二二八 十月之交/二三一 雨無正/二三六 小旻/二三八 小宛/二四〇 小弁/二四一 巧言/二四四 何人斯/二四六 巷伯/二四七

卷二十 谷風之什/二五一

蓼莪/二五一 大東/二五二 四月/二五五 北山/二五七 無將大車/二五八 小明/二六〇 鼓鐘/二六一 楚茨/二六二 信南山/二六七

卷二十一 甫田之什/二七一

甫田/二七一 大田/二七三 裳裳者華/二七七 桑扈/二七八 頍弁/二七八 車舝/二七九 青蠅/二八一 賓之初筵/二八二

卷二十二 魚藻之什/二八五

魚藻/二八五 采菽/二八六 角弓/二八八 菀柳/二九一 都人士/二九一 采緑/二九二 隰桑/二九三 白華/二九三 瓠葉/二九四 漸漸之石/二九五 何草不黄/二九六

卷二十三 大雅 文王之什/二九七

文王/二九七 大明/二九九 緜/三〇二 棫樸/三〇八 旱麓/三〇九 思齊/三一〇 皇矣/三一一 靈臺/三一七 下武/三二〇 文王有聲/三二一

卷二十四 生民之什/三二五

生民/三二五 行葦/三三二 既醉/三三四 鳬鷖/三三五 假樂/三三六 公劉/三三八 泂酌/三四一 卷阿/三四二 民勞/三四四 板/三四五

卷二十五 蕩之什/三五一

蕩/三五一 抑/三五三 桑柔/三五七 雲漢/三六一 崧高/三六五 烝民/三六九 韓奕/三七〇 江漢/三七七 常武/三七八 瞻卬/三七八 召旻/三八〇

卷二十六 周頌 清廟之什/三八三

清廟/三八三 維天之命/三八四 維清/三八五 烈文/三八六 天作/三八六 昊天有成命/三八八 我將/三八九 時邁/三九〇 執競/三九〇 思文/三九一

卷二十七 臣工之什/三九三

臣工/三九三 噫嘻/三九三 振鷺/三九四 有瞽/三九四 潛/三九五 雝/三九六 載見/三九六

卷二十八 閔予小子之什/三九九

閔予小子/三九九 敬之/四〇〇 小毖/四〇〇 載芟/四〇一 良耜/四〇三 絲衣/四〇四 酌/四〇六 桓/四〇六 賚/四〇六 般/四〇七

卷二十九 魯頌/四〇九

駉/四〇九 有駜/四一四 泮水/四一五 閟宫/四一八

卷三十 商頌/四二五

那/四二五 烈祖/四二六 玄鳥/四二八 長發/四三〇 殷武/四三五


詩經小學録四卷

刻詩經小學録序/四三九

卷一 國風/四四一

卷二 小雅/四七九

卷三 大雅/五一一

卷四 頌/五三九


音序索引/1

筆畫索引/21


點校說明

段玉裁,字若膺,號懋堂,早年嘗字喬林,又字淳甫,晚年號長塘湖居士、硯北居士、僑吴老人,江蘇金壇人。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生,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去世,是清代乾嘉樸學的代表人物,在中國傳統小學的各方面研究中均做出了傑出貢獻。
段玉裁一生克己勤勉、著述宏富,據劉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譜》、羅繼祖《段懋堂先生年譜》及王華寶《段玉裁年譜長編》等記載,其畢生著述多達三十餘種,其中尤爲突出者有《六書音均表》《説文解字注》《詩經小學》《毛詩故訓傳定本小箋》《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説文訂》《春秋左氏古經》《經韵樓集》。
《詩經小學》是段玉裁約四十二歲時所作,段氏《書富順縣縣志後》云:“丙申(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二月,金酋平,民氣和樂,輓輸不勞,風雨既時,原隰高下倍登,盗寢訟簡。……予乃能以其餘閒成《詩經小學》《六書音均表》各若干卷。”其中,《六書音均表》是在此前所著《詩經韵譜》《群經韵譜》的基礎上增訂而成的,因而這一年段玉裁的主要業績便是開始並完成了《詩經小學》的撰著。而且,根據書中所載,成書之後的許多年裏,如乾隆四十三年、四十五年、四十八年、五十年、五十七年,段氏又陸續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增訂。
段氏生於樸學大興的時代背景下,繼承清初“復古”與“實證”的學術風氣,發揚戴震“訓詁音聲,相爲表裏”的治學理念,秉持“治經莫重於得義,得義莫切於得音”的思想宗旨,由音韵入手以治訓詁,對《詩經》文字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解讀分析。
《詩經小學》是《詩經》學史上首次從文字、音韵、訓詁角度對《詩經》文本進行系統研究的奠基之作,洪湛侯稱其“或考古體,或訂誤字,或明通假,或述聲訓,皆有創獲”。該書不僅是“《詩經》清學”中的集大成之作,也對晚清的《詩》學研究産生了重大影響,晚清學者李慈銘稱其“簡核精深,治《詩》者不可不讀”。與此同時,段玉裁“以字考經,以經考字”,《詩經小學》既是段氏語言文字學思想的發端,也爲其晚年《説文解字注》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虞萬里曾明言:“要研究《説文注》、要研究段玉裁的思想及其發展,《小學》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
《詩經小學》全本共三十卷,其中十五《國風》每國各一卷,共十五卷;《小雅》每什爲一卷,共七卷;《大雅》每什爲一卷,共三卷;《周頌》每什爲一卷,共三卷;《魯頌》一卷;《商頌》一卷。在行文上,段氏首列卷名,次列詩名,最後標明所釋字詞。如卷一首列“國風 周南”,次列“《關雎》五章,章四句”,最後標明所釋首條詞目“關關”。在内容上,段氏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羅諸家經籍,相互比勘,是正《詩經》經文及注文的訛誤。如卷一《周南•葛覃》“歸寧父母”下指出:“‘歸寧父母’謂文王之父母也。既歸曰舅姑,未歸言父母,《禮記》‘親迎,女在塗,而壻之父母死’是也。……上文‘言告言歸’,毛傳‘婦人謂嫁曰歸’,此‘歸’字即‘言告言歸’之‘歸’也。‘父母在,則有時歸寧耳’,此九字蓋後人所加,非《毛傳》本文。説詩者以全篇爲已嫁之詞,又惑於篇末‘父母’之稱、‘歸寧’之義,乃謂序所云‘後妃在父母家’之句不可通矣。”
二、利用《説文》考釋經義,從字詞形音義的内在聯繫入手,疏通古字古義,闡明《詩經》詁訓。如:卷三《邶風•靜女》“愛而不見”下云:“《説文》:‘僾,仿佛也,《詩》曰“僾而不見”。’ 《祭義》曰‘僾然必有見乎其位’,《正義》引《詩》‘僾而不見’。 《爾雅》:‘薆,隱也。’《方言》‘掩、翳,薆也’,郭注云:‘謂隱蔽也。《詩》曰“薆而不見”。’ 玉裁按:《離騷》曰‘衆薆然而蔽之’,《詩》之‘薆而’猶‘薆然’也。 又《説文》:‘,蔽不見也。’”
三、比照《毛詩》與三家《詩》,并利用史籍引文与石經漢碑等各類資料,羅列《詩經》異文,以推斷經文本真或字詞所指。如卷五《衛風•竹竿》“遠兄弟父母”下云:“唐石經‘遠兄弟父母’。 宋本《集傳》‘遠兄弟父母’。 明國子監注疏本‘遠兄弟父母’。 明马應龍、孫開校刻《毛詩鄭箋》作‘遠兄弟父母’,母叶姥罪反。 《欽定詩經傳説彙纂》從舊本作‘遠兄弟父母’。玉裁按:《竹竿》二章,朱子《集傳》本作‘遠兄弟父母’……今俗本誤同《蝃蝀》一章作‘遠父母兄弟’,而‘叶滿彼反’之注仍存於‘弟’字下。玉裁每疑‘右’爲弟一部字,‘弟’爲弟十五部字,二部古少合用。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初四日,至西安府學觀石經碑作‘遠兄弟父母’,而後其疑霍然。”
四、立足《詩經》文字,引申觸類,對所涉群籍和前人舊注中的舛誤之處加以考釋校訂。如卷七《鄭風•褰裳》“溱”下指出:“秦聲在今真臻韵,曾聲在今蒸登韵。《褰裳》一章‘溱’與‘人’韵,二章‘洧’與‘士’韵。出鄭國之水本作‘溱’,《外傳》《孟子》皆作‘溱洧’,《説文》及《水經》作‘潧’,誤也。 《史記•南越尉佗列傳》‘湟溪’,索隱曰:‘鄒氏、劉氏本“湟”並作“涅”。《漢書》作“湟溪”,音皇。又《衛青傳》云“出桂陽,下湟水”,而姚察云《史記》作“匯”,今本有“湟”“涅”及“匯”不同,蓋由隨見輒改故也。……’ 玉裁按:‘洭水’《史記》《漢書》作‘湟水’。‘匯’者‘洭’之譌,‘涅’者‘湟’之譌,‘淮’者‘匯’之譌,‘洭’又或譌爲‘㳝’。”
目前存世的《詩經小學》有兩種,一是嘉慶四年(一七九九)臧庸“删煩纂要”後的四卷本,一是道光五年(一八二五)抱經堂三十卷本。臧庸曾師從盧文弨,因而得從段玉裁討論學術,其《刻詩經小學録序》云:“《詩經小學》全書數十篇亦段君所授讀,鏞堂善之,爲删煩纂要,《國風》、小大《雅》、《頌》各録成一卷,以自省覽。後段君來,見之,喜曰‘精華盡在此矣!當即以此付梓。’時乾隆辛亥孟秋也。竊以讀此而‘六書’假借之誼乃明,庶免穿鑿傅會之談。段君所著《尚書撰異》《詩經小學》《儀禮漢讀考》皆不自付梓,有代爲開雕者,又不果。而此編出鏞堂手録,卷帙無多,復念十年知己之德,遂典裘以畀剞劂氏。”觀其大略,臧氏“删煩纂要”的主要原則是:保留段氏據古音而釋《詩》的見解和判斷,彰顯段氏的治《詩》思想,剔除異文、異訓等材料,合并相關詞目,使其整齊劃一。對於臧氏删録之例,虞萬里曾以“簡、并、補、删、改、按”六字加以概括。嘉慶四年,臧氏在廣東南海縣將節録後的《詩經小學》四卷本校刻付梓,隨後收入《拜經堂叢書》。道光六年(一八二六),阮元囑嚴傑在廣東學海堂刊刻《皇清經解》,四卷本《詩經小學》亦被收録。二○○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亦收入該本。由於四卷本的刊行時間較早、所入叢書的影響較廣,一直以來學界通行的便是四卷本《詩經小學》。
三十卷本流傳不廣,甚至一度被認爲失傳,劉盼遂著《段玉裁先生年譜》時亦未睹全本,遂稱“臧刻本即今《皇清經解》四卷本,其全書爲三十卷……今不可復見矣”。道光五年(一八二五),三十卷本方由抱經堂刊刻行世,並收入段氏後人編印的《經韵樓叢書》中。一九七七年,臺灣大化書局出版的《段玉裁遺書》收入該本,然而直至二○一五年《段玉裁全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十卷本才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二○一九年,師顧堂《詩經小學二種》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又加深了學界對兩種不同卷本的認識與對比。大體而言,兩本相互媲美、相輔相成,四卷本堪稱三十卷本的精華,而三十卷本則更爲真實完整地體現了段氏治《詩》的思想方法和内容成就。
此外,《小學》雖然堪稱段氏治《詩》思想和治《詩》成就的集中體現,但終究衹是段氏前半生的治學所得,在晚年撰著《説文解字注》時,部分結論又有所改變,或對言之不詳的加以補充,或對已下案斷的加以修正。這些改動不僅體現了段氏學術觀點的前後變化,也爲後世解讀《詩經》經義提供了重要參考。然而,由於後人在考察段氏的相關見解時往往只關注《詩經小學》,而未及重視《説文解字注》中業已變化的觀點,致使個别字詞的解釋聚訟紛紜、難以定論。例如,《衛風•碩人》“螓首蛾眉”,段氏在《詩經小學》中以許慎《説文》“”字注引“《詩》所謂‘首’”爲據,認爲“‘首’即‘螓首’之異文。《毛傳》但云‘顙廣而方’,不言‘螓’爲何物,《鄭箋》乃云‘螓,蜻蜻也’,知毛作‘’,鄭作‘螓’”,進而指出:“顔師古注《漢書》始有‘形若蠶蛾’之説,夫蠶蛾之眉與首異物,類乎鳥之有毛角者,不得謂之眉也。且人眉似蠶角,其醜甚矣,安得云美哉!此千年之誤也!……‘娥’作‘蛾’,字之假借。”傳之後世,學者們便多以此爲據,對“蛾眉”一詞的意義及“蛾”字的用法展開討論,然而事實上在《説文解字注》“”字下,段玉裁已然修正前説,明確指出:“‘首’當作‘螓首’,見《衞風•碩人》。……按:《方言》:‘蟬小者謂之麦蚻,有文者謂之蜻蜻。’孫炎注《爾雅》引《方言》‘有文者謂之螓’,然則‘螓’‘蜻’一字也。引古罕言‘所謂’者,假令《詩》作‘首’,則徑偁詩句,不言‘所謂’。”而且,在《説文解字注》“蛾”或“娥”字下,段氏均隻字未提“蛾眉”之“蛾”借用爲“娥”。由此可見,只有將兩書加以比較貫通,我們才能準確了解段氏釋字解經的觀點,把握其在《詩經》訓詁中的成就貢獻。
此次點校和注釋,以盧氏抱經堂刻三十卷本和臧氏《拜經樓叢書》四卷本爲底本,分别加以標點、審定。此外,還將三十卷本《詩經小學》與《説文解字注》相關條目進行了比對,摘録後來有所增補或修正的内容,以期完整呈現段氏《詩經》訓詁的成就貢獻,爲多學科視野下的《詩經小學》研究提供一個比較可信的底本。當然,《詩》三百吟詠千年,段氏之學又何其淵博!點校者才疏識淺、學養不足,惟有戰戰兢兢、一絲不苟,盡心力而爲之,歷時數年而成。其間舛誤不當之處,懇請方家學者批評指正!


注:部分圖文信息,源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相關內容如需引用,請參考出版原書。


编辑:石林林 李蝶


往期推荐
01

 新书资讯|马志亮《秦礼仪研究》


02
 新书资讯|龙晓添《丧礼知识传统与礼俗秩序建构》
03
 新书资讯|侯昱文 (Paul Nicholas Vogt)《西周的王权、典仪与宗室思想》



经学研究
《经学研究》由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主办,旨在推动国内经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创建高水平经学研究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