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六黄汤

文摘   2025-01-03 20:55   湖北  



本方为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所出的一首治自汗盗汗之名方。


当归六黄汤方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分,黄芪加倍。


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方用黄芪益气固表以摄汗,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补充汗出而耗伤之阴津以敛汗,黄连、黄柏、黄芩三黄泻迫汗外出之邪火以止汗。从而能使血中有热,表气不固的汗出得止。


汗证大体上讲,醒而汗出称自汗,睡中汗出称盗汗,自汗为阳虚,盗汗为阴虚。本方一因三黄苦寒,二因生地、熟地阴柔,所以方书一般都以用于治疗盗汗作解。而验之临床,不论自汗盗汗,只要具有心烦口渴,发热汗出,舌干唇燥,小便短赤者,均可放胆使用。这不仅因为自汗也有阳盛阴虚而致者,更因为当归六黄汤的主药当归性本辛温,补阴血而未尝不益阳气,而方中倍量于诸药的黄芪,功擅益气固表,直接止汗乃其临床专长。此二药的参与,决定了该方不是纯然泻火益阴之方。不但如此,本方自汗盗汗皆宜,是因为其组合结构,直接针对了汗出的根本病机: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汗的根本在于阴中的营血,而汗的启闭在于阳中的卫气。凡汗证皆是这种气血阴阳的平衡安宁受到了扰乱。本方调营而固卫,滋阴而助阳,故不论自汗盗汗,都可随证遣用。临床应用时,可加用性味平和而功长固涩的麻黄根、浮小麦、马料豆、龙骨、牡蛎等,以加强敛汗之功。


本方性偏寒凉,凡中气虚弱,脾胃亏虚之人,不宜使用。


◎病案举例

杨某,男,46岁。平日汗多,入夏以来,恣食瓜果,夜饮酒浆,更致终日大汗不止,尤以胸部以上为甚。口苦心烦,纳差脘痞,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腻,脉数。诊为湿热内盛,阳蒸阴分之汗证。拟先利湿热,直折病势,再予调摄止汗。以三仁汤加藿梗、佩兰、建曲。服药5剂,舌苔大半退去,诸症减轻,改投当归六黄汤加味:


黄芪30g,当归12g,生地30g,熟地30g,黄柏12g,黄芩12g,栀子10g,浮小麦30g,龙骨30g,牡蛎30g,麻黄根30g,建曲20g。


水煎,日1剂。


服药3剂,汗大减,脘痞消失,二便通畅。其汗出仅在进食或活动时较平时为多,守方再服6剂,恢复正常。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动者利人,静者利己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温馨提示:
文章中所有方剂不可随便套用,要找医生辨证用药,否则很容易出现误治。

随手建个中医学习群,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相互分享学习!
进群可点以下付费文章:进中医学习交流群


往期精彩付费文章:

甲辰年将至,少阳之火可以燎原!

价值不菲的口腔护理知识,电动牙刷解决不了的口腔问题,中医可以解决!

附子到底是不是激素,会不会烧干人体阴血,如何正确的运用附子?

现代人压力大,是得重大疾病的根源,要懂得三分治七分养,调养才是关键所在

大脑皮层控制人体的运动系统,为何中医认为肾出技巧,过度玩竞技游戏伤肾?理解肾气的作用

茶和咖啡提神功效,激素类药物对身体的刺激会损耗元精吗?

一脉相承,中国房地产市场被香港模式代入深沟!

为何现代住一楼容易得风湿病,住了风水差的房子必然生病。珍爱生命远离一楼!如何理解阳宅和阴宅的理念?

黄芪对高血压的影响:基于脾主升清与肌肉、经络运气原理的分析

从诸病源候论领悟练习八部金刚功的核心要领

练习八部金刚功多年的鼻炎有好转,一旦停止就复发,这是什么原理?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

五运六气和中医经络是如何发现的,是靠经验总结,还是靠感觉?

为何很多慢性病吃药有效,停药就反复?该如何调养慢性病

猪肤汤绝对是被低估的补肾阴的食材,吃后增加深度睡眠

为何要水火既济才能补血?分析中医补血的原理,教你补血

血证论里调节水火平衡才能深知补血精髓

为何情志的致病因素大于生活饮食习惯?

渐冻症的病理分析,励志精神就是疾病本身!

亲治疗老年人夜尿多,尿酸和肌酐高,其核心就是肾阳虚

骨质疏松牙齿松动可用右归饮缓补,切不可乱用四逆汤来补阳,顺便教你如何用四逆汤


我之所以写这么多关于中医的文章,是因为我最近正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写作是一种总结和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可以让自己对学过的知识点理解得更深刻。而我把我学到的相关知识分享出来。也可以让读者朋友们看到另一种可能性,同时也为传播中医作出一点贡献。不是只有西医可以治病。很多西医治不了,搞不清楚的病。中医搞得清清楚楚,精细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相关阅读:
新冠后遗症之心动过速,中医理论是如何解释的?
新冠后遗症为何可以用附子理中丸?
中医在治疗感冒优势明显,为何不能得到推广?
从八字命理看桃花运
从命理调候用神看人生成败
人口峭壁,将会改变哪些行业的命运?
怒伤肝,肝是如何决定人的控制欲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点赞、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脂砚卿
读书短评,生活感悟。以情理二字书写世间细微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