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寄生在大树上的“神仙草”唐朝皇帝亲自赐名“骨碎补”,疗伤止痛,补肾强骨

百科   2024-11-04 18:40   山东  

在南方温润的环境中,大树会附生像青苔和蕨类等秘境般的植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一种,槲蕨。槲(hú)蕨别名为猴姜、猢狲(sūn)姜、石毛姜等,是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槲蕨一般附生树干或石上,偶生于墙缝,海拔100-1800米。产自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植物的根状茎在许多地区作"骨碎补"用,补肾坚骨,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腰膝酸痛。

骨碎补之名最早见于唐朝的《本草拾遗》。陈藏器在其中有记载:"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
"骨碎补"之名一听而知其功用,这样一味可治骨折的中药背后,有什么样的传说呢?唐朝开元年间,有一次唐明皇带宠妃上山捕猎,一金钱豹突然窜出,宠妃受惊吓而摔下马。筋断骨裂,鲜血直流。当时,御医不在身边,众人不知所措。只见一名卫士,从岩石上采下一把草药,捣烂敷之,立刻止血痛解。时过不久,断骨接续而愈,伤口完好如初。皇帝龙颜大悦,即问卫士此药名,卫士说只知其药用不知其名字,唐明皇即赐名"骨碎补"。
骨碎补
【采收加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性味归经】味苦,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治斑秃,白癜风。
【药膳】
骨碎补炖鸡汤:将鸡肉和骨碎补一起炖煮,可以增加鸡汤的鲜美度和滋补效果。
骨碎补煲骨汤:在猪骨汤或牛骨汤中加入适量的骨碎补,使汤更加美味可口,并增加壮阳养肾的功效。
骨碎补炖猪蹄:将骨碎补与猪蹄一起炖煮,可以使猪蹄肉更加鲜嫩,同时具有强筋壮骨的功效。
骨碎补炖排骨:将骨碎补与排骨一起炖煮,能够增加排骨的滋补效果,提高骨密度。
骨碎补炖黑豆汤:将骨碎补与黑豆一起炖煮,具有滋阴壮阳、补肾益气的作用,适合男性调养。
骨碎补拌凉菜:将骨碎补煮熟后,切成丝或碎末,可以拌入凉菜中,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例如骨碎补拌黄瓜、凉拌骨碎补豆腐等。
槲蕨种植起来具有不占用农田耕地、成活之后较耐旱、管护简单的特点。之前有篇报道《他为何在石头上种了150亩"野草"》,其中就介绍了一位村民流转总计150亩林地种植骨碎补。
同时,骨碎补因其贴着石头生长的习性,还有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叶子长大后,还可以覆盖裸露的岩石,帮助减少坡地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植物形态

株: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5-50厘米。通常附生在岩石或树干上,以螺旋状攀援的方式生长。
槲蕨的叶子有两种类型,基生不育叶呈圆形,厚干膜质,下面有短毛。叶片深羽裂,裂片呈披针形,叶脉明显。成熟后的叶子纸质,上面有圆形的孢子囊群,同时还有许多腺毛。
根状茎上密被钻状披针形鳞片,营养叶覆盖在根状茎上,可以吸收树上的落叶和鸟粪等肥料,转化为植株所需的营养。孢子叶从营养叶中生长出来,宽大且羽状深裂,孢子囊群呈桔黄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

深白植物科普
自然科普图文,专注于植物及生态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