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山坡或者农村的路边,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开着紫花的植物,它就是米口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是珍贵的野生植物。大部分常见的野菜都带有一些苦味,但米口袋不同,米口袋自带一点微甜的味道,孩子们都很爱吃,所以也被称为“甜地丁”。
米口袋是正式中名,其得名是因为它的圆棒状的荚果内有多粒如小米粒状种子的缘故,在《中国植物志》中作为亚种处理,是少花米口袋的一个亚种,别名在《救荒本草》和河北叫米布袋;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紫花地丁;在多地叫地丁、甜地丁、多花米口袋、女儿草、草桔梗、地槐、破血丹等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豆科米口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米口袋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陕西中南部、甘肃东部等地区。除中国外,印度、老挝、蒙古、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地也均有种植。米口袋常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处,为田边常见杂草,偶入果园、苗圃或农田。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米口袋不止嫩叶可以食用,老了之后荚果也可以吃,根部挖出来也能吃,是灾荒年间非常好的救急植物。民间有一句民谚:"米布袋,面布袋,过了麦,换过来"。这句话说的是米口袋的荚果,意思是在麦收前,米口袋荚果里的果实还未成型,里面呈棉絮状,像面布袋,要到麦收后,里面种子成熟变成很多米粒,就从面布袋变成了米口袋,比喻也是非常贴切了。别看它荚果小,里面的种子还挺多的,小时候,孩子们会把成熟的荚果摘下来当零食吃。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可以入药,中药名:甜地丁。目前公认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在明代的《救荒本草》中也有它的相关文字记录,据说《救荒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植物食用的著作。
甜地丁药食同源,春天可以当作野菜食用,它味甘性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药效相对于紫花地丁要再温和一些。【采收加工】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干燥带根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扎把晒干。【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现代研究表明,甜地丁还有抗氧化的作用。甜地丁可治疗外耳道疗肿、痈肿疗疮、阑尾炎、痢疾、丹毒等。【性状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茎、叶、花、果混合。根圆柱形,直径0.3~0.8厘米,红棕色或灰黄色,切面黄白色,边缘绵毛状。茎细,灰绿色,有茸毛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灰绿色,有茸毛,蝶形花冠紫色。英果圆柱形,棕色,有茸毛。气微,味淡,微甜,嚼之有豆腥叶。治肠痈(慢性阑尾炎):地丁60克,红藤60克,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治急性脓肿,疗疮:板蓝根30克,地丁、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各15克。水煎,每日服3次。外用鲜地丁,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治烫火伤:地丁研末,香油调涂患处。(《吉林中草药》)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干燥全草,紫花地丁是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二者功效有相同之处,但甜地丁的应用范围更广。
甜地丁和紫花地丁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痈肿疗疮、丹毒等。
甜地丁还可治疗外耳道疗肿、阑尾炎、痢疾等。 植物形态株:米口袋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分茎极缩短,叶及总花梗于分茎上丛生。叶:托叶宿存,下面的阔三角形,上面的狭三角形,基部合生,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叶在早春时长仅2-5厘米,夏秋间可长达15厘米,早生叶被长柔毛,后生叶毛稀疏,甚至无毛;叶柄具沟;小叶7-21片,椭圆形到长圆形,卵形到长卵形,基部圆,先端具细尖,急尖、钝、微缺或下凹成弧形。花:伞形花序有2-6朵花;总花梗具沟,被长柔毛,花期较叶稍长,花后约与叶等长或短于叶长;苞片三角状线形,花梗长1-3.5毫米;花萼钟状,被贴伏长柔毛;花冠紫堇色,倒卵形,全缘,先端微缺,基部渐狭成瓣柄,翼瓣斜长倒卵形,具短耳。果:荚果圆筒状,被长柔毛;种子三角状肾形,直径约1.8毫米,具凹点。花期4月。果期5-6月。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