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肤木,长在树上的“盐巴”,大名鼎鼎的五倍子就出自于它

百科   2024-10-27 18:13   中国  

小时候天天摘各种野果吃,大部分都是酸甜的味道,但有一种野果是带着盐味的,他就是盐肤木。

盐肤木是漆树科盐肤木属的一种落叶小乔木植物。常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沟谷、溪边和灌木丛中。花期是在夏季的八九月份,而果期是在10月底成熟,果实一串串得很茂盛,挂在树上像极了葡萄。这种树木的生命力很强,基本上遍布我国各个省份,除了东北、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外。

这种树木之所以会有“盐肤木”这样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在它的果实上会有一层白色的像食盐的结晶状物质,并且就像是涂抹在树的皮肤上一样,并且它吃起来确实和盐巴一样,是咸咸的,所以而得名“盐肤木”。
其实它本身不产盐,只是其中有一种特别的液体,这种东西在晒干后就会析出盐末一样的东西,其树皮、树叶、果实和花瓣都能析出盐霜,尤其是果实中,盐霜的成分最多。因此,穷苦的百姓们在过去都会利用盐肤木去收集盐霜,从而满足最基本的食用价值。现在我们知道盐肤木虽咸,却并不含人体必需的氯化钠,盐肤木果实表面的白色粉霜是苹果酸钙的结晶,这也是为什么果子吃起来会酸酸的。它无法用来炼盐,倒可以用来做醋。
盐肤木的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据中医理论,盐肤木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的功效。在民间,常用于治疗咳嗽、咯血、便血等症。现代研究也发现,盐肤木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功能。
在《本草拾遗》中有记载:"五倍,蜀人谓之酸桶,亦曰酢桶。吴人谓之盐麸。戎人谓之木盐。"
《本草纲目》也说:"肤木即倍木,东南山原甚多。木状如椿。其叶两两对生,长而有齿,……盐生树上。即此物也。
五倍子 (Chinese Gall) 取自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瘦,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别名为文蛤,因"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同名"。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不止等。《本草经疏》记载:"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
盐肤木就是是五倍子蚜虫的常见寄主植物,挂在树上的小虫袋便是五倍子"长"出来的关键。袋子挂上之后,里面的蚜虫会快速爬上盐肤木幼枝吸取树叶汁液,分泌出一种酶,使树叶细胞大量增生。大约一星期,增生的树叶细胞就会把蚜虫包裹起来,形成"虫瘦"即五倍子。可供药用,所以盐肤木又被称为五倍子树,为中国特有经济树种。

盐肤木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树种,除了药用,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在园林绿化中,可作为观叶、观果的树种。除了用作造林绿化外,还是我国主要经济树种,可供制药、塑料和墨水等工业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种子还可榨油。花开于8~9月,蜜、粉都很丰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叶、花及其果均可入药。有些地方,会直接用盐肤木的果实做调料,或是泡水代醋。

植物形态
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株:盐肤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
叶: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6对,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多形,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小叶无柄。
花:圆锥花序宽大,雄花序长30-40厘米,雌花序较短;花梗长约1毫米,花瓣倒卵状长圆形,花药卵形。
果:子房不育,核果球形,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毫米
盐肤木的叶柄,受五倍子蚜虫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的虫瘦,通称五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

深白植物科普
自然科普图文,专注于植物及生态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