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是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九节菖蒲、薄菖蒲、石蜈蚣、岩菖蒲、野韭菜、水蜈蚣、 香草、水菖蒲、回手香和随手香等。
石菖蒲,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的生长习性是和石头相关的。这种植物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喜欢生长在潮湿环境,并且多生长在山涧溪流的一些石头缝隙,或者是山沟中。
它是一种怕旱却不怕涝的植物,即便是根部经常被水淹没了,依然能长势良好,并且因为是多年生的植物,生长的时间越长,根茎就会越粗壮,一小株就能长成一大丛。
石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古时端午节,百姓常喝菖蒲酒、带装有菖蒲的香囊,以补体强身、驱虫、避瘟、防病。
《神农本草经》中记录365种药物,按功效分上、中、下三品,而菖蒲超过菊花和人参,列为于上品草类之首,足见其在先贤心中的地位。
《神农本草经》对石菖蒲的具体论述: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石菖蒲的根茎药用,根据资料记载其味辛、苦,性温,具有开窍化痰、化湿开胃、醒神益智功效;主要含有挥发油、有机酸、菇类、黄酮类、氨基酸、木脂素、糖类等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石菖蒲取自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因其生长于水石之间,属于蒲类中昌盛的植物,因此被称为"石菖蒲"。【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厚片。【功能主治】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主治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腕痞不饥,噤口下痢。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
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石菖蒲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石菖蒲配佩兰:石菖蒲芳香开窍,温化湿浊,调和中焦;佩兰芳香辟浊,化湿和中,醒脾开胃。两药合用,共同发挥芳香开胃、行气和中的作用。石菖蒲配郁金:石菖蒲开窍宣气,解郁化湿;郁金解肝郁,清心热,凉血消瘀。二药合用,能开窍解郁、清心醒神,适用于热病痰蒙心窍引起的神志不清等。石菖蒲配香附:石菖蒲温中化浊,开胃消胀;香附疏肝行气止痛。二药配伍具有温中行气、消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寒气滞引起的胃腕部、腹部胀满疼痛。石菖蒲是一味活在诗里画里的中药,早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诗圣杜甫曾用"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描述石菖蒲,石菖蒲盘根错节、屹立山谷,叶片纤细、青绿可爱。古代文人常在书房摆放一盆石菖蒲,其盘根结节屹立于山岩石缝之中,与松齐骨,以达文人淡泊之心境。
《吕氏春秋》载孔子听说周文王特别喜爱嚼菖蒲,自己效仿,而菖蒲味道刺激难以下咽,每次都要要缩脖硬吞,执于一念的孔子坚持了三年才适应这种药味。孔子享年72岁而善终,在现在大家觉得很普遍,但是在春秋时期这确实是十分长寿,想来应有菖蒲的一份功劳。
石菖蒲长得很不起眼,它的叶子是条状的,看起来很像韭菜,这也是有些地方叫它野韭菜的原因。而且这种植物还自带芳香味,尤其是它的根茎香味浓郁,采挖后如果放在手里揉搓,那么这种香味久久不会消失。根:根多呈扁圆柱形,弯曲且有分枝,直径为5毫米~11毫米,呈棕褐色,表面有褶皱。叶:叶片为狭长条形,无叶柄,呈深绿色,革质,表面有光泽。花:生肉穗花序,花苞为叶状佛焰苞,花为两性,呈黄绿色。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