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种宝藏植物——菘蓝。菘蓝是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cm。本草谓菘蓝可以为靛染青,以其叶似菘菜,故名菘蓝。
菘蓝的根、叶均供药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叶还可以提取蓝色染料;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菘蓝一名最早见于《新修本草》。苏恭谓:“蓝有数种,陶氏所说乃是菘蓝,其汁为淀甚者清。” 《本草纲目》李时珍谓:“蓝凡五种……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荬。”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诗句中所描述的“蓝”就是用菘蓝和蓼蓝提取的。菘蓝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菘蓝对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很强,喜温暖,耐严寒,怕水涝,喜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砂质土壤。菘蓝的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菘蓝的根是常用的中药板蓝根;叶子是中药大青叶;菘蓝的茎叶经过浸泡数日发酵,水变蓝后,加入石灰搅拌沉淀,即得古代蓝色染料——蓝靛。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称靛花,捞出泡沫晾干即为青黛。大青叶是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草大青、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马鞭草科赧桐属植物大青木(路边青)和蓼科蓼属植物蓼蓝的叶。 本草考证《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为“蓝实”。《名医别录》中始用大青叶之名。陶弘景谓:“此即今染襟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苏恭谓:“蓝有数种,陶氏所说乃是菘蓝,其汁为淀甚青者。”其根为药材板蓝根。《本草纲目》谓:“大青,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大青叶在《本草纲目》中有记:“主热毒痴,黄痘,喉痹,丹毒。”主要用来治疗黄痘,喉咙肿痛,发热头痛和口舌生疮等病症。主治: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血;黄;泻痢;丹毒;喉;口疮;痄腮。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及枯叶,洗净,稍润,切段,晒干。《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青黛入药,最早记录在唐朝的《开宝本草》中,称青黛从波斯国传入。有学者考证这种从波斯国传入的青黛可能是“提尔紫”,一种从地中海及高加索地区贝类紫螺中提取的染料。由于波斯国遥远,青黛需求量大,人们就用蓝靛取代:“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青黛颗粒极细,在水中漂浮。入药部位: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未、团块或颗粒。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株:高40-100厘米;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叶: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叶蓝绿色,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4厘米,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花:花瓣黄白,宽楔形,长3-4毫米,顶端近平截,具短爪。果: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垂。种子长圆形,长3-3.5毫米,淡褐色。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