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芃篙君的第315篇原创
本文大概1850字,阅读需要6分钟。
现在来聊J.D.万斯似乎已经过了热点,前阵子作为川皇的新上位的副手,那阵势多少是有点一时无两的意思。不过最近风头已经迅速转向,各种黑料开始众说纷纭。但是这些都跟他早年这本著作没有关系,这周刚刚抽时间看完这本《乡下人的悲歌》,有一些感受,并且推荐你也看一看。
这本书是万斯刚刚迈入事业正轨后的个人回忆录。
万斯小时候的状态有几个典型的句子可以描述:
亲生父亲老早就放弃了这家伙的抚养权,早到他还没有什么记忆的时候;
母亲经常更换男朋友,三番四次的搬家。同时,后面还沾染上了毒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万斯提供尿液应付检查;
周围的人都大同小异。大部分人宁愿以政府救济金应付生活,也不愿意努力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
这大概就是一种地狱级难度的开局吧。虽然不至于说穷的揭不开锅,但是整个环境糟糕的难以名状。
好在万斯的外婆把他从那个环境中带了出来,从高中开始,他跟外婆一起生活。直到毕业后,加入海军陆战队,退伍后进入俄亥俄大学,毕业后再到耶鲁大学法学院进修。在耶鲁大学,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最后,写到了出书的时间点,应该说已经有了体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前后对比一看,可以算是“人生如梦”了。
对芃篙来说,最大的感受,应该就是“祛媚”了。
一方面,是对美国正向极端看法的祛媚。大概就是二十年前某些意林体的流毒,只不过这几年,信息的发达和某种程度上的引导,这种对所谓“美国梦”的美好描述,已经逐渐淡化。这本出版于2016年的小册子,描述了另一个视角下的美国,跟前些年经过重重过滤带来的刻板印象不同,它更加详细,也更加细节。之前可能会主观臆测,到美国的黑人、难民可能过得并不如意,但应该很少有人会想到,某些白人族裔,也会有这样的生存状态。
另一方面,是对这两年对美国反向极端看法的祛媚。这两年似乎往另外一个方向开始走极端了,似乎美帝除了金融厉害但还有大泡沫,其他种种百无一是。似乎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帝国,只剩一个纸糊的架子,但凡有一个国家站出来吹口气,就能吹倒吹散。但是,从这样一本自传,主角从地狱模式开局,依旧能看到一些上升通道的存在,依旧能看到所谓“底层人”的爱国情怀,依旧能看到制度上对现实问题在解法上的尝试。
所以,对一个国家的看法要做到中正平和,并非是从单一维度的信息能建立起来的。为了避免二极管思维,需要多维度的看各种信息,去总结、去评估。爱的时候爱到极致,恨的时候恨到极致,如果只是发泄发泄情绪倒是没什么。但如果跟自己的利益、立场有切实的关系,最好还是对现状有一个客观地认知,再做评论。跪舔和轻敌,都不会得到什么好下场。
第二个感受,就是关于阶级跃迁了。万斯这个经历,妥妥的可以算是成功从一个低阶的环境跳到高阶的环境了,这没啥争议。网上有不少说法,讲万斯的经历跟我们东北那边有点类似。作为一个东北人,虽然感受到了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个人感受上没有那么强烈。可能是因为芃篙的家庭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没有享受过东北当年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时代红利;而万斯的外祖父那一辈,是享受过美国工业化时代红利的。所以,某种程度上,万斯描述的那个铁锈带白人群体,是有“点得到又失去”的大背景的,是有一些不甘和麻木的。
共同点是啥?无论是亚洲人还是美洲人,大家都相信,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万斯的外祖母在那样一个困难的环境下,对外孙的教育是从来没放下过的,并且愿意花大价钱买类似计算机的电子设备。而万斯的状态稳定于跟外婆一起住的高中几年,又在海军陆战队的期间补齐了能力和状态,然后再到大学中进一步拓展能力、获得社会资源。
但是,万斯自己也在讲,他这种情况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前几天,恰好我们也讨论过所谓“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两相对比来看不免有些唏嘘。
怎么说呢,看完这本书,会对书里的万斯,有一种对励志人物一样的好感。但是,如果说书里的万斯,代表写书时万斯的状态的话,彼时万斯应该还不是一个政客。诚然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作品来了解某个人,但也没有必要把作品里的自我表述跟现实中的人强行关联在一起。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或许结合这本书描述的理念,结合这些年万斯的政治观点,对比来看一看,会更加有趣吧。
相关链接
关注芃篙君⬇️,每日获取思考与践行的认知更新...
可获取软考备考资料;
亦可加微信探讨开发者、职场与管理、IoT行业等话题;
共同成长,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