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芃篙君的第331篇原创
本文大概1750字,阅读需要8分钟。
你好呀,我是芃(péng)篙,一个相信思考和努力能够拿到结果的家伙。
自去年九月四号开始,到今天,整整一年了。在公众号发文这件事上,基本做到了日更。因为在前期,周末发文基本上是跟 AI 合作的一些内容,所以没有标记为原创。后来,取消了相关的内容类型。到现在,积累了332 篇原创文章。毛估日更两千字,差不多算是达成了。
在开始码字一周年之际,就写一些关于这件事的认知上的已经比较清晰、和变得更加迷惑的事情吧。
先写几个能想得比较清楚的点。
首先是,对于公众号发文这件事关于平台的理解。虽然之前也看过一些写公众号写作相关的文章,但是还是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写过才知道一些平台上的细节。比如,通知全员的文章,定时发布的话,最远只能到明天;比如,公众号后台的文章编辑器真是又难用、BUG 又多;又比如,日更的话,每年都能等到一波流量推荐,但是推的方向是不是你期待的那种,只能碰运气。
然后是,对于读者的理解。读者的来源大头是来自于公域流量的推荐,那么基本也就是来自于对内容价值的认同。而我的内容其实比较分散,有软考的、有管理的、有认知的、有物联网的、有读书的……知识学的有点杂,可能对读者的吸引力就不够强。这早就不是但凡是好内容就能轻易获取流量的年代了,另外个人也确实没有什么成功的过往可以背书。另外一个比较意外的点就是,即便这么小的流量、这么不招惹敏感话题的内容,在评论区也能看到一些骂骂咧咧的内容。连接带来的各种情况,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最后是,对于自己的理解。如上面所讲,其实这一年絮叨了不少细分品类的内容。一方面,对自己在文字表达这件事上的能力边界,大概有了一些更清晰的认知。不是说自己写得多好,而是知道自己在哪个方向的文字表达更加擅长、能写到什么程度,执行力是不是够强;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表达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是意愿上的,只要有一些思考或者情绪,都愿意转化成文字来表达;最后一个方面,在表达的过程中,确实可以让原本的思路更加全面、让原本的知识框架的链接更加紧密。表达的过程,也是认知成长的过程。
清晰的事情讲完了,再来讲更加迷惑的事情吧。
刚刚从自己的角度,讲了能力上和意愿上的想得更清楚的事情,但对应的,更迷惑的就是,在目标和方向上的理解——无法确定写文章的目标是什么。
年初曾经写过一个粉丝数翻几倍的目标,其实也是阶段性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当前看来,依靠目前的内容和自然流量,大概率是无法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粉丝数量这个目标,大概对应的是从粉丝流量获取流量利益的目标。
从别处学来的自媒体常见的三个模式。
第一是,流量利益;
第二是,知识付费;
第三是,流量转私域孵化项目。
从芃篙的个人现状来看,(一)其实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二)其实不太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做,最初模糊的想法是走(三)的路线,尝试把自媒体和主业做一些链接和强化。但是,跑了一年,可能还是能力上的问题、或者思路上存在偏差,在这个方向上是越来越迷惑了。
所以,从初心来看,所谓粉丝数翻倍的阶段性目标,本来就不像是一个必要的目标。虽然说,粉丝数是基本流量的数据基础指标,多数场景下是越多越好。但也不乏有一些垂直业务有千把粉丝也能维持住一桩生意的情况。这大概是 to B 和 to C 思路上的不同。
所以,在模式到底以哪个方向为主的问题没有想明白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只是探索。当然,最基本的,认为“发表公众文章是作为一张个人名片”的思路,芃篙还是认可的。
基于这种细节清晰、但宏观目标模糊的现状,在下个一年的思路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方向没有确定之前,“芃篙君”这个账号,不再日更了;这里作为一个个人名片的自留地,会持续发布一些个人成长相关的阶段性思考;坦白讲,过往一年,由于日更的压力,文章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后续在此发布的文章,咱们尽量保证质量是 OK 的。
感谢每一个关注的朋友,这里并不是说再见,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祝你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我们一起加油吧。
相关链接
关注芃篙君⬇️,每日获取思考与践行的认知更新...
可获取软考备考资料;
亦可加微信探讨开发者、职场与管理、IoT行业等话题;
共同成长,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