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典型的效能魔鬼

文摘   2024-09-30 11:50   浙江  

这是芃篙君的第【338】篇原创

本文适合在软件行业发展的朋友。大概25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你好呀,我是芃(péng)篙,一个相信思考和努力能够拿到结果的家伙。

曾经看到过一个时间管理的技巧,就是每天要把自己认为最难的任务放在前面

因为常规来讲,越到一天的后面,精力就损耗得厉害,如果一个多少有点畏难情绪的事情,上午不解决,那也别指望下午能够解决得掉。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下第三象限的最难的问题。如果第三象限是效能地狱,那么这里面的典型场景就可以认为是效能魔鬼了。

我们从效能魔鬼里面的最典型的场景开始——客户问题。

01

客户问题的突发性是自带属性,所以天生就在三、四象限;

在一个稍微大一些的组织中,大部分客户问题,可能都需要多个人协同来解决,这样就大概率命中到了第三象限。

客户问题的优先级和突然性,打破原本的工作计划,几乎是必然的;而排查一个问题需要找到另外一个或多个人时,就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芃篙之前写过一些关于客户问题的文章:

如何提高处理客户问题的效率

“客户用你们这个东西出了很多问题”

可以是说,从不同的角度,讲了一些如何提高解决客户问题效率的方法。在此,可以使用四象限的思路,来做一些拆解和补充。

02

我们按照图的思路来捋一捋。

首先是自西向东。从第三象限出发,往第四象限优化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想办法,把原本需要多个人协同才能解决的客户问题,往某个人就能解决的思路去优化。

方法其实还是会从数据中来,数据的细节中存在解决魔鬼的办法。

比如,我们可能发现,过去需要拉 10 个人进群来解决的问题,可能其中有两三个人是没必要进群的——这种情况组织越大越常见,多半是因为没有找对人。

那就去研究,如何才能找到对的人。方法可能有很多,沉淀经验也好、商定接口人文档也好、及时同步也好,总会有可以优化的思路。

比如,我们可能发现,有不少问题查了一圈发现,跟我们这一端是无关的,或者跟其他某一端是无关的——这种情况软件产品越复杂越常见。

那就去研究,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排除没有问题的那部分人力介入。越少人介入,效率越高,是不需要解释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日志体系也好、埋点体系也好,针对典型的数据流链路,做对应的排查体系,总会有可以健全的方向。

比如,我们可能发现,有一些问题,其实更前置的职能同事也可以解决。那就去想办法,让更前置的同事也能搞定这件事。

因为,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真正需要研发解决的软件故障。销售也希望自己就能直接解决客户问题;技术支持岗位也希望自己就能直接解决客户问题。

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哪些问题,自己就能获取答案。那么,知识库也好、Agent 也罢、培训课也可以考虑,总会有办法。

然后是自南向北。从第三象限出发,往第二象限优化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想办法,把原本突发性的事件,往计划性的方向去优化。

客户问题怎么降低突发性?乍一眼看去好像有点无解,其实乍一眼对应的思维多半是二极管式的反应。正如我们聊把多人协同往单人处理方向优化,并不一定是直接消除协同,哪怕只是降低一个人的参与也是好的。

所以,计划性首先可以是优化客户问题处理流程的计划性。比如建立简单的轮岗制,轮岗制实际上是从小组织的角度,把琐碎的客户问题集中到某个人的某一天上,从全局角度看,每个人可能有固定那么几天是痛苦的,其他时间可以保持高效。

对应的,在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方面,可以考虑建设跨团队的客户问题解决标准流程。

进一步的,可以建立对应的复盘和公布制度。就是挖掘解决客户问题的经验,并在团队中传播。当问题聚集在某几个节点时,身为程序员当然要去做分类、去提炼。那么,这个组织的计划性又再次提升了解决客户问题的效率。

再超前一点,如果我们的软件体系有足够强悍的故障预警机制,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其实有机会早客户一步发现问题。这样,主动权就在我们的手里了。这才是把突发问题,转变为计划性问题的最佳方式。

当我们把西东向、和南北向的优化都做好了,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流入到了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做到极限,无非是两点:

  • 非软件故障问题,都能有前置职能团队解决,不会流入技术团队;
  • 软件故障问题,都能及时发现,根据必要性,由我们主动通知客户。

03

那么,除了客户问题之外,还有哪些典型场景是作为效能魔鬼的存在呢?

芃篙拍了拍脑袋。

可能会有,一个突然被拉入的超过十个人的会议;

可能会有,一个突然插入优先队列的、倒逼时间点的、需要多方协同的项目。

但是这些场景,看起来需要不少”定语“来修饰。并且,前者属于内部事务;后者属于整段事务的插入。

即便在第三象限,离原点的位置可能也不远,影响没有那么大。再者就是,可以不断的通过预期管理,来降低这类事务出现的频率,相对于客户问题来说,还是好优化的。

你可能会发现,我们在聊效能问题第三象限的时候,甚至说在聊效能问题本身,都没有具体到某一个点里去讨论。即便是具体到客户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如何让客户问题往第一象限去走,而不是什么样的客户问题、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更快。

这是一个什么思路?这是一个把单点问题上升到结构性问题,再通过结构性的办法来解决的思路

这个思路的精髓在于,跳出三界外,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来想办法。

诚然,这些解法未必是一个一线员工可以去践行的,但是,员工有所在的团队,一个好的团队,总会有合适的发力渠道。

再退一步讲,假设我们想出了 10 个办法,但是最后团队所限,只执行了其中的 5 个。也不是什么坏事嘛。

站在更高维度看待第四象限的问题,在状态上更容易清理掉负面因素。是你在处理问题,不是问题在折磨你;

站在更高维度去解决第四象限的问题,更容易去思考如何可以让这些问题不再发生,上医治未病;

站在更高维度去解决第四象限的问题,其实你的视角就站到了至少你的主管一级,去思考问题、思考组织,思考组织如何高效的解决问题。也就是在提前储备进步的能量。



相关链接

效率:从全局视角解放自己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有收获,不妨给点鼓励,点赞、关注、加加星标;转发、在看、多多益善~ 谢谢~

   END    

  关注芃篙君⬇️,每日获取思考与践行的认知更新...

  可获取软考备考资料;

  亦可加微信探讨开发者、职场与管理、IoT行业等话题;

  共同成长,穿越周期!


芃篙君
专注于认知成长、一线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坚持学习与实践,每天提升一点点,等风来,拿结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