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更懂业务之客户

文摘   2024-10-31 11:50   浙江  

这是芃篙君的第【344】篇原创

本文适合在软件行业发展的朋友。大概22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你好呀,我是芃(péng)篙,一个相信思考和努力能够拿到结果的家伙。

今天来聊业务中客户这部分。

01

“客户”是一个比较泛化的概念。我们在专业术语里能看到,toB、toC、toG,甚至更加复杂的组成关系。

其实,就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在应用场景里,各种身份角色的付费者和使用者。

可能是付费的客户,但是客户会把我们的产品服务给到他的用户使用,对应的是具备某种行业属性的组织;

也可能直接就是软件服务的用户,对应的是,是具备用户画像的一类人。

作为软件工程师,我们日常接触到最多的是软件需求。由于现代软件的复杂性,和组织分工的需要,面向客户或者用户的工作,被销售或者产品经理来承接。

作为研发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后端位置的角色,来支持软件的技术研发。纯粹是纯粹了,很多刚毕业的朋友,可能都会享受这种纯粹。但是,年纪越大,越能发现这种纯粹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代价是我们很少跟客户直接沟通,所有的需求都是经过加工的,所有的反馈都是经过整理的;

代价是我们离真实的软件使用场景越来越远,KPI 导向会让有些功能和非功能性的演进是为数据服务,而不是为用户服务;

代价是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接受确定下的任务,对本就不确定非常强的业务领域,会产生习惯性的排斥、并且不自知。

单纯的需求编码人员,就只能作为组织的成本中心。前有同行们研究 AI 编码降本增效;后有入行的年轻人们努力赶超。在行业下行的大背景下,如之奈何?

02

打工人或多或少都会在企业里感受过诸如消费者导向、用户第一、客户成功之类的价值观。对于这类价值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可能,有人觉得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有人觉得价值观这东西很难考核,不考核就相当于不存在;也有人觉得,这东西多少能为日常决策提供一些指引,但是哪些是真的指引,哪些只是包装在口号下的蝇营狗苟,不好说。

芃篙认为,这是一个组织中比较正常的众生相。每个人都有藏在心中的看法,但是藏不住的是具体做事的依据。

我们从打工人视角感觉很难触动内心的价值观,如果换个角度,可能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

假如你是老板,你希望你的员工如何对待购买你产品和服务的这些人?

你可能会说,打工人为啥要共情老板——这大概是经济下行期间比较火爆但是欠缺思考的段子。问题不在于共情,而在于转换视角,如果我们永远不能从老板角度来考虑问题,那大概是永远都不会成为老板的。

所以,我们讲,要更懂业务,首先来聊的是,要更懂客户。

如果你接触过跟客户相关的价值观,那么,践行这种价值观,可能既可以算是跟组织需求调整到同一方向,也可以算是迈出了更懂业务的第一步。

03

这样来看,从个人的角度也好,从组织的角度也好,其实都需要我们更懂客户。

要做到更懂客户,大概有这么几步可以参考。

第一步,是要有了解客户的意识。没有这个意识,后面的都无从谈起。

芃篙经常听到技术人员这样的沟通:

“这个需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因为产品经理这样要求的。”

这就属于完全没有了解客户的意识,甚至不愿意去探究产品经理这样设计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明知道自己的位置离客户有几个岗位的隔离,却不愿意去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完全没有可能做到更懂客户的。

我们至少要明白,作为一个中年程序员,需要了解更多的业务信息,需要去更了解客户,需要去了解前置岗位的决策逻辑。

第二步,在有意之下,增加对客户信息的敏感度。这是进一步的状态延伸。

敏感度的直观表现就是,对任何客户相关的信息都感兴趣,换句话说,我们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找、去分析客户相关的信息。

可能是更售前环节的客户需求沟通;

可能是客户相关的数据挖掘,更多的信息属性,与更多的数据关联分析;

也可能是以往完全不会涉及的客户面对面访谈。

第三步,利用好跟协同岗位的关系。你肯定会有疑问。

需求沟通,不是项目经理的事情吗?

数据分析,不是产品经理的事情吗?

客户访谈,不是销售经理的事情吗?

我们去做这些事情,难道是要抢其他岗位的工作么?

如果定义自己最终的目标是独立创业的话,抓住机会往前置岗位轮岗积累经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我们今天聊的,显然不是这种类型。我们的重点,依旧是技术岗位如何更懂解客户。

我们参与这些事务,目的并不是成为项目经理、成为产品经理、成为销售经理。目的是通过这些事务,才能更加理解客户,更加理解需求,更加知道如何从技术角度,支持产品和服务的优化,更好的服务客户。

所以,我们跟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绝对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我们需要辅助他们,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来做更出色的软件产品、来赢得更多用户好评、来收获更多订单。

正常来讲,前线岗位应该是欢迎资深的研发来支持他们的工作的,因为这样对他们原本的 KPI 大概率有加持的作用。从这一点讲,又涉及到了后续要聊的组织话题,这里先不展开。

实际上,我们之前聊过架构师和系统分析师的职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企业实践里面,面向客户的能力,都是标配。这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

相关链接

【软考&实践】聊一聊解决方案架构师

【软考&实践】系统分析师的知识结构与软件人的升级路线

【软考&实践】系统架构师的理论定义与实际情况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有收获,不妨给点鼓励,点赞、关注、加加星标;转发、在看、多多益善~ 谢谢~

   END    

  关注芃篙君⬇️,每日获取思考与践行的认知更新...

  可获取软考备考资料;

  亦可加微信探讨开发者、职场与管理、IoT行业等话题;

  共同成长,穿越周期!


芃篙君
专注于认知成长、一线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坚持学习与实践,每天提升一点点,等风来,拿结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