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芃篙君的第327篇原创
本文大概19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你好呀,我是芃(péng)篙,一个相信思考和努力能够拿到结果的家伙。
01
人的复杂性感觉怎么说也说不完,所以当一件事情,需要两个及以上的人一起处理的时候,就难免会发生各种问题。
对事不对人,还是对人不对事,在不同的场景下,总是能讲出不同的道理来。
今天,咱们依旧聊“协同”。
很多事情一个人搞不定,所以需要分工;也有一些事情,不能让一个人搞定,所以也需要分工。但凡是个团队,都离不开协同。
当你跟需要协同的伙伴沟通时,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一个瞬间——你会强烈的认为,对面这个人,是一个“蠢货”。
有可能是,无论怎么讲,看起来他都听不明白。也很难判断他是不是在装傻;
有可能是,无论怎么讲,看起来他都不愿意认同。也很难判断他是不是有什么私心;
更可能是,无论怎么讲,都感觉不到一丝被尊重……
那干脆,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我怎么就碰见这么个“蠢货”!
02
稍微有点警惕性的朋友,到这里就要有意识的告诫自己——你可能已经陷入情绪了!
我怎么就碰见这么个“蠢货”!
一个是,看起来是对自己的运气愤愤不平。但是,在稍微大点的组织里,你碰到什么样的人都是可能的。在漫长的职场生涯中,碰见个把“烂人”几乎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其实没什么好气愤的。
另一个是,对方真的是“蠢货”吗?不一定吧。他可能只是没有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事。可能是因为立场,可能是因为利益,也可能是因为能力。这里面,可能只有“能力”跟“愚蠢”能贴上点关系。
最后一个就是,这只能算是一个情绪发泄。如果当面发作了,那事情肯定是没得谈了;如果当面没发作,那除非你真能喜怒不形于色,否则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只是背后发个牢骚,那也就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发牢骚,没啥用。
一种好的方式是,想办法让自己从情绪里走出来。先中断掉沟通,静一静也会;深呼吸,沉默一下也好。总之,让自己摆脱掉愤怒的情绪。
然后,再去思考、去判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是不是你认为大家在一条船上,立场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其实他只是认为大方向一致,不过这件事相关的小细节,其实不一致;
是不是你认为这点事情对于他来说,根本谈不上增加什么工作量、或者存在什么难度,但是其实对他来说也是有负担的,或者他认为给他增加的负担无法带来足够多的利益;
是不是你认为以他的能力和资历,可以理解这件事在长短期利益决策上的影响。但是其实他并不愿意关注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
……
都有可能。在大家没有一个环境畅所欲言,坦诚相见的时候。想自己把这些弯弯绕搞清楚的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冷静的头脑,而不是一个被情绪左右的头脑。
把这些事情想明白了,后面的问题也就简单了。
无非是,存在立场问题的,那么就想办法求同存异,重新找到共识点;
无非是,存在利益问题的,那么就想办法找到更合适的利益分配方式,重新找到共识点;
无非是,存在能力问题的,那么就想办法提升对方的视野和能力,找到他的动力源头,重新找到共识点;
……
所以,核心问题是,骂人没啥用,有用的是想办法找到共识。
03
那么,搞定了眼前这个“蠢货”,事情就算完美的结束了吗?
并不算。芃篙一向是建议把所有糟心事之中的价值挖到淋漓尽致的。
所以,当搞定一个“蠢货”之后,很自然的一个思路就是:如何争取让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蠢货”。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以待己之心待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则己,则寡过。
大概就有这么一点意思。
这就是一种反向思考和借鉴,办法也很简单。刘玄德说过,每与操反,其事乃成。就是说,他是咋干的,咱反着来就成。
比如说,他不是因为立场问题就卡着不动吗。如果事情轮到咱们,咱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这样的立场设定,是否合理;如果确实合理,那么是否可以坦诚的跟对方沟通,一起来想办法。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内耗;
比如说,他不是因为利益问题就卡着不动吗。如果事情轮到咱们,咱们是不是可以从更高视角去评估利益到底在哪儿,是否有更好的利益分配方式,是不是可以一起开诚布公地讨论下对方的思考盲区;
比如说,他不是因为能力问题就卡着不懂吗。如果事情轮到咱们,咱们是不是可以更主动的去沟通、去学习,去从更全面的思考框架下来考虑问题的本质原因,去里面找我方的投入价值点和成长点。
所以,核心思路是,主动来找共识,不局限于自己的局部视野看问题,总是渴望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影响力。
相关链接
关注芃篙君⬇️,每日获取思考与践行的认知更新...
可获取软考备考资料;
亦可加微信探讨开发者、职场与管理、IoT行业等话题;
共同成长,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