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芃篙君的第x篇原创
本文大概25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其实之前有不少内容都跟协同有关系,这里做一个阶段性的汇总。
01 小中见大
企业微信里敲几行字是小事么?
开会沟通是小事么?
拉十几个人解决客户问题算是小事么?
在程序员眼里,可能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日常中的小事。但这些都是日常中最常见的协同场景。我们可以大致做一些数据统计,就会有一定的感知。
比如,每周在沟通软件里发的消息有多少条,不少工具软件有这种统计功能;
比如,每周花在会议上的时间,大概有几个小时。反正理论上每周的工作时间只有40个小时,可以做一个比例看看;
比如,平均解决每个客户问题,需要拉多少工程师进来沟通,才能解决。
公司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协同占据的精力和时间也就越大。如果上面三个场景对应的数据有点出乎意料,那么对于协同我们就可以多花花心思了。
理论上讲,可以把所有的工作事务分成两种,一种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还有一种是需要协同完成的任务。
前者,是可控的,毕竟可能存在的阻力都在自己这里,自己想办法总是有可能解决的;后者,是不可控的,因为依赖于别人是不是配合。
对于不可控的协同性任务来说,任何一个配合的环节,发生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让协同链路上的所有人如鲠在喉。而协同上的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会影响工作结果。所以,协同上的问题没有小事,都应该谨慎对待。
02 协同问题的几个原理
芃篙认为,协同问题大概有这么几个典型的原因。
第一个是,信息差。我们聊过很多次了,信息差永远存在,这一点在工作中的协同场景依然成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衰减和偏差;而不全面的信息会导致误解;误解会进一步导致协同推进方向的偏离。
核心问题是:“他不知道这件事所有的相关信息”。
这种情况,在需要拉十几个人解决客户问题的场景下,非常常见。特别是对于后进群的工程师来说,如果没有达成共识的信息渠道可以看懂来龙去脉是什么,其实很难全情投入的解决问题。
甚至可能连问题优先级是怎样的都不清楚,等到复盘的时候,这边说我们这个问题是线上故障,为什么拖了这么久才解决。那边说,我也不知道你这是线上故障啊,拉我进群的时候也没人跟我讲,我这边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如果你觉得这个描述很眼熟,那就是这种协同问题,也算是屡见不鲜了
第二个是,认知差。这种可能存在的原因就有很多了。比如,双方就在不同的背景方向,对方就无法理解你讲的事情;比如,双方虽然在一个维度上,但是却处在不痛的经验层次中,对应的就是对方想不到你分析的那么深;还不如,双方使用的是不同的决策模型,你是长期利益优先、他是短期利益优先;他是安全性优先,你是效率优先;你是局部视角优先,他是全局视角优先。等等。
核心问题是:“他不理解/认同这件事为什么这样做”。
典型情况就是我的优先级,跟你的优先级在定义上不一致。我这边有个事情需要你帮帮忙,但是你告诉我需要排队到下个星期。这种情况在跨团队协同中太常见了;还有就是一个技术方案,我认为存到本地的数据都要加密,这样才是对安全性负责。你认为数据并不敏感,没必要都加密,都加密程序运行效率会比较低,用户体验不好。这样就发生了分歧。
第三个是,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换位思考。不换位思考,一旦发生有悖于自己的推进方向时,就会优先于认为自己是受害一方。这就导致了很多沟通,以疑似指责开始,以疑似推诿推进,以一拍两散结尾。大家都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去沟通,难免就会带上一些情绪,而情绪化除了带崩一件事之外,并没有任何正向影响。
核心问题是:“他没有配合做这件事的意愿了”。
03 对应的解法
《三国演义》中,刘备有一句名言,叫”每与操反,事乃可成“,就是说,一件事,曹操怎么干的,咱就反着来干,这样就把事情做成了。
那对应的协同问题怎么解决,对应的也就是根据原理反着来,就好了。
所以,对于信息差问题,我们需要让他及时、准确的了解更全面的信息。一个对应的就是准确性,最基本的就是对于一件事概念上的定义要拉齐理解,别讨论半天,大家用的是一个词儿,但是其实各自认为的不是一个意思;另一个对应的就是及时性,那么在一个长期的协同场景内,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沟通机制、汇报机制、传达机制,这些都是必要的。
所以,对于认知差问题,我们需要让他理解或认同要做这件事。大概有三个思路可以参考。
第一是建立目标共识,联合更多的相关方,促进共同目标;
第二是建立依赖共识,利益交换,相互成就,形成共赢;
第三是促进组织共识,走向上管理,寻求支持,在更高层次上,建立目标共识。
这个细节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之前讨论过。
所以,对于换位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去践行换位思考。至少要让他有意愿继续沟通下去。
整体来说,一个大原则,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增加敏感度,需要能够有效的识别别人沟通上的异常,一旦发现有情绪化的表述,就及时把话题拉回正轨;别人跟咱沟通的时候,增加钝感度,需要主动地过滤对方语言里面带有一定情绪和攻击性的阐述,要明白大家都是想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要明白事情的目标在哪里,不要在意目标无关的小节。
在这个大原则之下,其实就是剥离情绪之后,分析双方视角的客观因素,找到阻碍点,对症下药。
04 吃亏?
可能有的朋友读到这里,会有一点奇怪。
你似乎总是要我找更多的信息;
你似乎总是要我付出更多建立共识;
你似乎总是要我换位思考、做出“妥协”、
这么说,似乎我付出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我是吃亏了吗?
当然没有,事情分两面来看。
一方面,如果事情一直卡住,抑或是如果事情没有拿到结果。那么对应的可能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
另一方面,当你力排万难,把事情做成。
你会比别人具备更全面的视角!
你会比别人更具备影响力!
你会比别人更具备团结更多人、把事情做成的能力!
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还记得那句话吗,别人的麻烦,就是我们的机会。共勉。
相关链接
关注芃篙君⬇️,每日获取思考与践行的认知更新...
可获取软考备考资料;
亦可加微信探讨开发者、职场与管理、IoT行业等话题;
共同成长,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