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容溪同学的朗读
诸位同学:
暑期史传文言的学习,已经临近尾声。直播节奏紧张,首先大家能按时到课,并跟着思考,输出,这一点,已经值得表扬。
大家可能还没有太强烈的感觉:我们现在读的东西,难度上,实际比我们平时看到的所谓小古文,要更大。生词量也更多。大家许多人第一次翻开《三国志》 这样的史书时,肯定也是一头雾水,不禁思考,我为何要读这本书。
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只是在一个舒服的读本难度里阅读,其实很难有大的提高。我们都知道低年级要从读图到读文字转变,可惜大家很少有人知道,更需要提升的,是中高年级,从“简单而易读”向“费心去研读”的转变。
什么叫费心。简而言之是你乍看,没法看明白。你需要去借助些工具 (古汉语词典,古代地图,古代典籍) ,去翻译,去推理和判断,去两相对证;你需要审慎地看待里面犀利的观点,独特的人物,这些观点大有可能我们闻所未闻,这些人物也多属于见所未见——极大地超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再者,你需要去深入的思考,对无数人与事和自己的关系进行内在的拷问,如果我是他,我会这么做吗?
写作和表达其实就是写人性。你读不懂书中的人,他们在你心中不鲜活,那当你叙述他们时,笔端和言语也一定不生动。
因此,无论读文言还是其他文学类书籍,第一步,先能做到跳出舒适的圈子,去摸摸高。
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摸得很吃力啊,这样摸还有用吗?这本书读得我没自信啊,我还要坚持吗?似乎优秀的人太多。
问题来了,你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我从未和无数三国专家作比较,如果比较,恐怕我都自惭形秽,怎能敢于和大家分享这部历史。但这无妨碍我对史书的热爱和钻研。如果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于我有誉者竞逐之”,那么这平平无奇的一辈子还有什么挑战性。
成长贵在坚持,潜下心来,把畏难的包袱扔下来,聚焦于慢慢优于昨日的自己。从这个层面上想想看,你已经比直播开始前优秀许多。你该为自己鼓掌。
所以,很多时候,读书这件事, 内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培养引发兴趣的习惯,有兴致去了解更多;进而培养运用读法的习惯,有思路去分析;再去关注这些书籍背后的内涵是否可以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精神和思维上的指导与帮助,这是学以致用的习惯。
三个习惯整合起来,是我对大家最大的期望。
勉之!
LIGHTEN | 来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