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作,精神突然迸发,才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所以,精神太疲软的状态,没有跌宕,没有开心,也没有哀愁,难免不想写——可能你连说都不想说。
这是写背后的原动力。
可大家就会说,生活就是如此平淡,你让我如何能够“作”。确实,这不太容易。
作得太刻意,容易让人觉得假。作得不用力,又让人无法感同身受。怎么办呢。
三个办法。
一个,是找点感兴趣的写,不要有偶像包袱,觉得自己有读者,读者一人一张嘴一双眼睛一个观点,千人千面。一概不用担心,只管自己写了开心。当树洞一样操作。
一个,是暂时隔绝外界新的信息和事物,关起门,独坐在茶桌、饭桌、书桌前,想想这周的经历,哪怕是路遇的行人,偶见的琐事。哪怕是没有感想,作一纯粹的记录。
一个,是复盘多次发生过的事儿,多次记录过的事儿,被人老说的事儿。比如,从前老有人说我过得不接地气。那么我哪里不接地气了,我的“仙气儿”又是如何而来,是好还是不好。怎么改改。
你看,素材不就来了吗。总儿言之,要先克服第一步。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接下来,还要讲得有点质量和水平,怎么办。要懂得选。
人生就是选择,写作也是如此。没有既要又要一说。当今,许多人是拿着时代的红利天天说时代这个不好那个不幸。实属不客观不理性,我们不要学他们。
写作当中,你也不可能什么都齐全了。你想独抒性灵,抒发性情底色,你就不要想只挑好的讲。
写作,对面坐着的,当作老朋友。岂有在老朋友面前自夸的道理?该露丑露丑。偶尔自嘲,偶尔的自曝缺点从不会让人觉得你很不堪,反而,这人会更真实。
再者,文章内容,就像是去饭店里吃饭。你吃的是高端商务宴请的饭,还是去家里,吃看起来不一定很美,但一定爽口的小菜饭。
现在中学生写东西,很容易搞高端商务宴请。恨不得用词都是考究的。非鲁迅、巴金用过的词不用。那倒不必。附庸风雅太过太刻意就是大俗气。必要的引用只出现在必要的时候。总是引用展示,金句也能变成土句,名家也能变成砖家。造成读者审美的负累。不如平淡讲,但选最令你和读者动情的部分。
最后,内容是面面俱到,还是选择其中一点仔细解剖。这得看场合。我觉得两者结合最好。就好比你和人推销东西,你都浮皮潦草地讲,很容易没印象。
印象在于亮点。这就是那仔细解剖的一点。看孙悟空的故事,最惨的莫过于压在五行山下,栉风沐雨,牧童给他摘果子吃。这一个画面就够了。但你也要交代一句,这猴子当年多大本事,干了何事。只是为了衬托这个点,突出这个惨。面和点两相照应。
最末了,要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写。
写作本是人类社会形成中的发明。最初,这个能力并没有垂直到老百姓。都是贵族做的事情。有的记录言,有的记录行,有的言行都写写。
最古时的贵族,还是有点气节的。秉笔直书,记录如实。所以才有了杀了一个史官,下一个接着照实,再杀一个,杀到做亏心事的人无奈,甚至畏惧。
进而,写作成为了读书人一种斗争的权力和工具。所谓文以载道,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道。怎么宣传道,发扬道,让别人也信,写作就很关键了。
所以,斗争最激烈的阶段,怕大家不懂,写作语言就会愈发浅近,故事就会远远多过大道理,这一点,韩非吕览可见一斑。因此,写作本身就是为了宣传的,是给人看的。
从一点上讲,它如同人的衣着。你是想如实穿彰显个性,不避忌讳。还是想穿得提高腰线,遮住水桶,抑或是拉长身材。全在你自己。
另外,写作也是为了自己。用笔打发时间,这段时间一定是专心致志的,投入的,苦思冥想的。抬起头来,全未察觉时间的流逝。你毕竟还是留下了点东西。你毕竟还可以若干天、月、年后再看看,去感叹当时的聪明、愚蠢或者是可爱。但这些,看视频,玩游戏做不到。
你不可能看着你一个月前的视频,自问,我如此傻,还看修驴蹄子视频。
新媒体永远有新内容,体现在“新”字,这既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对旧的东西,并不沉淀和反思,也在引导着所有观众,一味求新,映衬着生活若有若无的单调。
但写作不是。你重新读过去写的,这也是一种写作。因为你已经有了当下的自己和过去自己的对照,也许还对未来的自己的,一点打算。
“我下次一定不会这么写” —— 你看,这就是继往开来。
LIGHTEN | 来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