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枣粽。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长沙是个阴天。二月份的天气,偶尔还会飘着雨,窗外的夜幕追随着重力落下,直到砸灭了许多盏路灯,再平静地躺在每一辆车消失的背影里。
最近一段时间,我总在思考,自己的二十岁到三十岁,所经历的,让我明白了什么。行路,读书,做事,有的还算有点建树,有的不忍去提。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是美的还是丑的,总得总结点什么,梳理出点什么,不然,日子都白过了。这比所谓的没成功,没立业,没挣到钱更令人焦虑。
一
思来想去,第一条明白的,是“要听话”。你可能觉得我说的没道理,但确实,回顾十年的经历,“听话”很重要。我指的不是别人说什么你做什么,而是真正字面意思的听话——平心静气把别人的观点、想法听完,并尝试去理解。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我们这一代人,九零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自己和自己说话。虽然朋友很多,但仍然重视自己的空间。所以这一代人创生了很多,有聊却又无聊的东西,比如火星文:文字本来是帮助表达,当时却成为了为表达和理解制造阻碍的角色。这并不重要,本来九零后许多人也不追求所有人的理解。
这种特立独行就造成了一种状况,类似于表面的共和。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与人若即若离。你很难说九零后能放弃自我去相信什么。真的。充满批判的一代,甚至是对自己,一样痛批。于是乎那些心理学课程被九零后购买的次数是最多的。八零后信命运,信大潮,信时代,信结构,科学主义。九零后信自己,信自己那颗自己也总是理解不了心。于是靠外力,去借助专家,然后听着专家的课,寻思着,这是胡扯吧。手机扔开,心里嘀咕着,钱花得不值得。
所以,作为九零后的我,不断提示着自己,去相信,去理解,去真正先把自己扔一边,去掏空了自己接纳所有。如愿的,不如愿的,合理的,不合理的。那些拍案,那些棒喝,放在心中,然后再将地铁站与城市的风一口气吸入胸中,就像吸入了一片过肺的云。
存在即合理,合理即正义,正义就要听,再批判性地取。
二
第二条明白的,是“别担心”。其实我们日常担心的东西挺多的。
太忙吧,担心身体,不忙吧,担心虚无。出世的时候担心被社会轮替,失去角色感,失去场上的位置;入世的时候担心做的事、想的事太具体,被卷入历史车轮如蝼蚁,被卷入滚滚红尘如烂泥。
我们小时候经历的时代充满了偶像,无论是严肃脸孔的还是那些明星。如今,我们却不停消解着偶像,提着诸如“榜样是谁”的问题。
社会太透明了。照空了你我,也照空了埋在地面,飘在空中的许多人。于是意义逐渐缺失,从上文的“不相信”,衍生出了一种底层的悲观,“别高兴得太早了”。所谓不极乐,也不会生悲,从未想拥有,亦不必担心会失去。
这种态度被很多老一辈嗤之以鼻:管那么多干嘛,豁达一些。倒也是。担心不是没用,只是没有大用。当你总是担心自己不行的时候,倒不如去担心一下别人——你真的没那么弱,没那么差劲,没那么不堪——或许是别人的问题呢——为什么你要自己怀疑自己?
自信点吧,把从小到大听到的那些不足都忘掉,你我已经足够优秀了。
做自己是个口号,做到自己才是核心。
三
第三条明白的,是“随心意”。九零后这一代很难被欲望控制,这是真的。对于心意的看重,对于情谊的珍视,远超过了对数字和价格的追求。你让我去选利益和情感,我绝对选情感。
这也为我们造成了很多困惑。比如我离开了谁,谁会不会伤心,谁离开了我们,他们会不会难过。想多了,太善良。人的自愈能力其实极强,外加这个信息繁杂的花花世界,注意力想集中,一辈子只盯着一件事,实在是难。况且,你眼中的不舍,如果在别人看来是牵绊,反倒是浪费了感情。还是应当保持克制,眼神要笃定,心海要平静。
也许更该做的是把心意表达清楚。不一定是花花哨哨,不一定是样式新奇。但是一定得用心。亲手做的东西,没什么价值,却足够感人,也足够鼓动内心的“别担心”和“要相信”。看人时候眼睛不要飘忽,这也算是有心意。我总是不喜欢那种不真诚的眼神,眼睛里有事情,藏不住的。
这是我的心意,愿这句话常说,真说,不伪饰。
眸中常怀真眼泪,口里不赞大言人。
四
第四条明白的,是“有中心”。你生活的核心是什么,你要搞清楚,围绕什么。对于我,是读书。
我喜欢书,爱书,爱买书,如果说书店是吸铁石,我就是铁。读书时候能察觉不到时间流逝。不开心的时候开会儿书,能舒眉舒心;开心的时候开会儿书,能一目十行,微言细校,神接今古人。书太好了,真的。
当然,有些人会说,光书里钻着没用,你经世致用啊得。说的没错,不过我管不了那么多,先看饱为止。这些年,渐渐不爱看虚构的东西,史书是心头爱。几千年来的人性,真真假假,成事坏事,都写在了里面。我常常想,如果真的让我把史书的所得用在生活中,我并不能保证去达成什么所谓的成功,但最起码不会太惨。
史书教给我第一个道理是,万事有周期。别指望谁和谁一直好,要有出现问题的准备;也别指望你们俩会一直闹矛盾,最终大不了分道扬镳,谁还会记谁的仇?所以,我们生活在每一个大周期和小周期里。既然周期在转,那么不妨你的思维也跟着转转。
史书教给我的第二道理是,史书是假的。这句话说得绝对了点。但确实,有些史书文笔好,但前后矛盾。有些书看似金玉良言,里面却夹带大量经不起推敲的私货。凡有表达,皆有隐藏,皆有目的。反倒我们该珍惜那些率直的言论,冒犯你颜面的话。如果是亲近的人更是如此。他们可能真的相信你是个大格局的人,不会为这些事儿生气。
史书教给我的最后一个道理是,胜败不可预料。谋定而后断,许多是事发后的总结,所有的事儿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是不遵循规则去发展的。所以,考虑结果有时候本无意义。十拿九稳的事儿最后败了,偶一为之无心插柳却促成了大转机。古往今来许多时候,都是如此。所以,办一个事,变量太多了,与其想把所有的按钮都操控住,还不如去静观这个系统的变化。姿态足够低,维度足够低,足够渺小的时候,就不会被车轮压死。平凡并不可怕。
你看,我还没罗列完。光看史书,就带给我这么多东西。对不对倒其次,反而是平息了我许多愤怒。每次情绪起来的时候,都会被书里的人压下去,去观察自我,有时候,这远比你去沉浸在情绪里重要得多。这么多年来,这一条,一直陪伴着我,擦汗擦泪擦血,擦掉恐惧和狂喜和大悲哀。
遂成为我。
以上,说了许多,发自肺腑。很多话说得唐突,客官见笑。上面的所有,也许都不对,也许都对。你得信你自己。
2月4日夜
LIGHTEN | 来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