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 聊 | 如 何 培 养 学 习 习 惯

职场   教育   2023-07-19 06:50   湖南  

                     

培养学习习惯,我不是心理学专家,也不是教育专家,只能结合经验去说几句。

第一,提升专注程度

这类孩子有个特点,玩的时候也认真,学的时候也带劲。不会玩时候想学,学时候想玩。我有时候观察他们,就会想,为什么会这么摇摆。后来发现,确实也有我们培养者的责任。

首先,在孩子成长阶段,做某件事的时候,大家最好减少干预,能够让他沉浸其中。举个例子,拼积木,就不要时不时打断。因为孩子一旦体验了沉浸感,他就会自觉地在做这件事儿时屏蔽外界其他无用的信号。

不打扰,真的是一种温柔,学会心无旁骛。

想到达心无旁骛,还有很关键的点,就是心能静下来。

做事不要火急火燎,有条理有效率做就可以。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情绪表现得让孩子感知到,孩子便会将这种对于事儿的情绪转移到家长对于他们的评价。他们下意识地会认为,这样做事,这么慢,这么笨,是不对的。所以做事的目的原本是事儿本身,现在完全成为了对“怎么做事,多快做事”的关注。

偏移了目的,而过分关注过程的效率,最后便是目的也得不到。

因此,能静,能沉浸,才会形成我们说的这种专注力。我常想起那些漫长的日子,母亲把我放在图书馆,我从白天看到晚上,没有任何人打扰,日后对我的滋养,也是持久的。


第二,培养自主规划时间的能力

别安排,即便安排,也是商量着安排。我们千万不能给孩子代劳,帮他把人生都安排了。

时间是无价之宝,浪费不浪费,很多时候,有孩子们自己的认知,也有我们作为大人的看法。孩子的时间安排全部由我们决定,倒是简单省事,问题是他自己就失去这个能力。这就好比从小没见过钱的人,拿到第一笔钱不知道怎么花是一个效果。管理时间比管理财富要重要得多。

时间管理学会,创造财富是顺带的事儿。时间就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我的建议是,针对这个事儿,孩子拿方案,我们给建议。不听的话,可以来个挫折教育。写作业不专心而写不完(不会写另当别论),那就让结果发生。最后无非是老师谈话,他也挨批评。这个时候,家长再出现比较有效。撞了南墙,疼吧,好,我来帮你,咱们以后规定好什么时间一定写完,爸妈相信你一定可以。

这样亲子关系拉近了,老师的教导作用也起到了。现在许多时候是反了过来。亲子关系搞得贼差,逆反得很。只是老师的话,孩子才听。这是有问题的。

老师雷霆手段,家长菩萨心肠。孩子毕竟是陪伴父母一辈子的人,还是彼此要包容。有时候把孩子当大人看,反而能解决很多问题。


第三,懂得享受

大家可能会说,别提了,我家孩子最会享受,还需要懂得。是的,懂得。

首先,孩子们知道什么是享受吗?口腹之欲,还是智慧开启时内心的豁然洞开。享受的层次不一样,他们衡量世界的价值观一定不同。有些孩子认为听古代曲子是锯木头,有些孩子却神往其中,眼中闪烁光芒。

我不是教大家都带着孩子欣赏高雅音乐,而是让孩子们真正懂得,享受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不光吃喝玩乐那么简单。

那是不是带着孩子去欣赏高雅的东西,他就懂得享受的内容丰富了呢?必然不是。光听是附庸风雅,不知道原理,还是不懂得,更别谈喜欢。

所以,我的希望是孩子们多去体验,不一定真的去学这个东西,学多久,但是,你扮上过唱戏的装束,学着炒过菜,也曾经汗滴禾下土,或者一脸懵的弹过贝斯,打过棒球。都一样。先体验,不用一开始就确定什么。(体验课,不一定是长期班)。

参与其中,即便孩子未来没能在这条道路上有太多建树,他也会知道,生活可以享受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单单只有一种。他接触过,他便愿意去理解,他是自认为的局内人,便为后来更多的学习和关注埋下可能。

一辈子长着呢,别一开始就把孩子的视野限制死了。好奇心能害死猫,但也可以成就人。

第四,拥有榜样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某方面专业的人讲他们做本专业的故事。我觉得吸引我的倒不是他们的建树,而是他们的状态让人神往。那种状态是饱满的,充实的,积极向上的。

我喜欢过巴顿,也喜欢过拿破仑,最后,还是喜欢毛主席。挥斥方遒啊,神往。也是在回顾这一切时,我突然发现,人物传记对我的意义。

好的人物传记是一本好的成长指南。你能从这个人的成长中,看到他们为之快乐的东西。是金钱?是权力?还是他们心中的梦想,事业?每种人都有。

于是乎,读者在其中进行着自我的判断和拣择。少年时,总喜欢沙场英雄,难免,但也正因为这些传记,让我能够明白,所有最终某一时段的结果,都与之前他们的个人成长,选择,热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于是我会反省自己,和他们的差距,能改变的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去接受这种差异造成的不同。看了许多人的人生,其实并不是学习怎么过好人生的方法,而是明白,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是什么,能做得比常人好的地方又在何处。

我想,这收获也足够了:相对稳定的心态和比较明确的目标。


第五,学会减压

压力大身体不好,事情也不一定能做好。压力产生动力,我觉得,不一定对。

但压力并非是孩子自己可以选择的,即便家长不给压力,平时他的身边,也少不了给他压力的角色。因为这是一个处处有压力的时代。人们像活塞,要运动着,不快不灵就是完蛋。

我常和孩子们说:行到要紧处,建议坐船,不要开赛车。

是讲学习的心态,也是面对世界的心态。一艘船,无法挑在巨浪中,还是平静的波纹里。大潮来,掀翻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唯独是你稳坐其中,不要想着渡得过渡不过,反而这潮能退。

所有潮流,都是心潮。都是澎湃,都是一时的气象。不要慌张,坚持原本,坚持根本就可以。这就是许多时候孩子们动作变形的原因,听到小道消息,哪个卷子特别灵,买了一做。心潮骤起,这种撞大运的期待,造成内在动荡,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别去追逐这些。做原本和根本的事儿,去加强那些你觉得自己最该加强的地方,只有你自己能对自己负责,可以对自己负责。这不是一种穷途末路,反而,这是一个你去自我主宰的权力和机会。

学生们似乎是听懂了。那一年考试前,孩子问,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用你最舒服的方式完成一切。无他。


LIGHTEN | 枣聊

来谭
来自青年,百家之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