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谭 | 追 赶 2 0 1 9
职场
2024-09-26 22:38
湖南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一愣,但很快又明白了其中内涵。确实,这个题目很棒。告别人,告别城市,告别熟悉的辣椒炒肉粉。开始真正熟悉两地穿梭的上课生活。翻开当时的日记,照片,大都是在高铁上。那时偶然翻到书上的一句话,就记下来,拍照,分享欲强烈。
我仍旧能回忆起那个时候的体感。寒假上课时的疲惫,双目无神地移动,在滚滚人潮中,品味着春运的滋味。我也同样能够感受到那时的喜悦,走南闯北,尝试许多自己未曾想过的挑战。比如负责一个学校,再比如,给成年人讲座,都是在那一年。我每天都在重新认识我自己。是折磨,也是快乐。那个时候,对于课程,还有很多愤青一样的疑问。比如什么好的语文课该是如何。发在空间,和孩子们讨论。还曾想着搞一个写作比赛,就是不按照考试的来,只比拼创造力。用最舒服的方式写。找几个同学,搞文论的,搞现当代文学的,欧美文学的,自由评价。选出好的,一人奖励一套世界文明史。当时,孩子们看了要求,发现没有要求,纷纷期待。只可惜,到后来,疫情,许多事情发生变化,忙碌,自顾不暇,这个事儿,更无从谈起。最近睡前,会看看《吴宓日记》。讲他从上大学到后来治学当教授的过往。每看到北平开始动荡,教授,家人,学生纷纷南下。长沙临时大学成立,重组校园。再到昆明的西南联大。我都会再往前翻回到北平尚无战火罹患时的宁静,大家交往的开心,一杯茶,一杯酒的快乐。这一切随着卢沟桥的枪炮声悄然而逝。再找回清茶淡酒的生活,几乎是八年后的情形。山河如故,却没有了曾经那份闲适。
就像是疫情的前后。我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说着自己去俄罗斯的打算。莫斯科,凑几个人,一起去。也算是对劳累了一年的自己有所报赏。武汉江滩漫步,大可不必戴口罩。我依旧记得灰尘怎么扬到嘴巴里,才陡然发现旁边是未固化的滩涂。湘江的江边,几个人吃了饭,翻到靠近江水的芦苇稀疏处,拍照,天高地阔。张十三的烤肉已经没人吃的下去了,他打网球的舍友还在念叨着悲伤的感情故事。
我无语,张十三也无语,他拿起吉他,弹了起来。远处是一线江景,张十三在那一刻,变成了尧十三。(注:张十三是我朋友,命名方式大致与刘禹锡的刘十九雷同。)之后的四五个月里,我没有任何记录。再次出现,文字里已写满了疫情解禁后的感慨。二零二零年,那一年几乎变成了感慨之年。往后的年份,解了又封,封了又解。直到再也不封。其中还有在长沙度过的一个春节。支离破碎。二零二零年的文字记录也是,照片也是,许多都仿佛被删除了,找不到,没能去什么地方。疫情后的记忆,基本都是围绕长沙。再多的变化,无非是经营房子,离职。二零二零年没什么记录。不仅没有记录,也没有打破任何记录。充满遐想之年和回归现实的年份,就像是过去的房市和如今的房市。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今天看到的一句话:真正能让一切东西升值的,永远是四个字,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