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才是“固态电池”的最大赢家!这家创立于台湾、成长在大陆的公司“跑了”!

文摘   财经   2024-04-11 13:05   加拿大  

台湾地区实现了技术突破,宣布全球首个量产固态电池诞生,充电12分钟,续航1000公里!

对于中国已强势崛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爆炸性新闻了!

正所谓“得固态电池者,得天下!”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聊一聊台湾地区如此厉害的“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以及事件背后的这家公司。


1 得固态电池者,得天下

2023年1月,全球销量第一的日本丰田汽车集团掌门人丰田章男宣布,将卸任总裁、CEO一职。

就在他官宣不久前,他刚审阅完2022年全球汽车销售数据,让他开心的是丰田以超1000万辆的销售,连续三年击败老对手德国大众,蝉联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汽车品牌,日本也因此保住了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荣耀,但他忧虑的是第二名居然不是德国,而是通过锂离子电动车方案“换道超车”的中国,且与日本汽车出口数据的差距已微乎其微了。

(图片说明:丰田汽车集团前掌门人丰田章男)

丰田章男对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大变局深感恐惧,中国的电车迅速崛起,日本氢能源因成本问题而难以商业化落地。而就在他退位丰田掌舵者的8个月后,数据放出,2023年全球汽车出口国排名,中国汽车出口量成功超越日本,问鼎全球,

不过丰田章男还是一边狠批:中国主导的电动车不是新能源,丰田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才是未来;另一边,他默默关注着亲手打造的“丰田汽车帝国”不断投入一种叫“固态电池”的研究。

2022年的数据统计,全球固态电池企业专利排名中,日本以超过1300件专利排名第一,第二与第三也都是日本企业。

(图片说明:丰田固态电池专利世界第一)

丰田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日本人其实很明白:“得固态电池者,得天下!”固态电池这项新技术注定将成为下个10年群雄逐鹿的关键。

所谓固态电池,因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传统锂电池电解液和隔膜,因此,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循环性更强。

同时,固态电池技术能大幅缩减电动车成本,量产的固态电池成本预估仅为锂离子电池的40%。所以,全世界各国都希望尽快攻克研发,获得固态电池的技术与量产先发优势。

(图片说明:现行的锂离子电池与固态电池对比示意图)

国外军团中,宝马、现代、福特投资了美国固态电池公司Solid Power,比尔·盖茨投资了美国量子景观(Quantumscape),德国大众就宣布向整车交付量子景观Alpha-2 原型电池,2024 年正式使用。

中国军团中,比亚迪、宁德时代、卫蓝、太蓝、清陶能源、国轩高科、吉利集团等一众厂商也纷纷入局固态电池。

比如卫蓝新能源的技术加持下,蔚来已下线了搭载半固态的ET7,开创了固态电池概念的元年。最新发布的上汽智己L6就首搭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虽然被质疑是偷换概念实则为半固态电池,但也在市场上赚足了眼球,而广汽旗下高端品牌昊铂更放出豪言:固态电池已实现突破,即将量产。

(图片说明:智己L6发布会上介绍搭载的固态电池

但这些都不足为奇,因为已有一家中国台湾的公司官宣量产固态电池了,而且这家公司的掌门人直接放出豪言:就算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最多的日本丰田,技术也落后我3-5年!

说话的正出自中国台湾的辉能科技CEO杨思枏。


2 诞生于台湾的辉能创业史

2019年,一家来自台湾地区的的电池研发公司辉能科技找到了已量产高端SUV电车的蔚来,寻求固态电池的合作。

当时,还没有多少人了解固态电池技术,汽车用的动力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需要液态的电解液,固态电池突破了原本的技术定式,就算很多专家也只是听说过有这方面的研究,但似乎这个号称解决了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与续航、充放电问题的新科技,还远没有落地,仅存在于实验室里。

不过这家名气并不大的辉能科技就敢喊出自己很快将实现自研固态电池的量产,谁不心动,谁不想蹭这个热点。

彼时的蔚来已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先锋,背后站着大量资本势力,对于新技术,他们也想“尝尝鲜”,因此双方在2019年就达成合作意向。

“与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合作”让辉能科技创始人兼CEO杨思枏开心不已。

(图片说明:辉能科技创始人/CEO杨思

来自宝岛台湾的杨思枏从小就是“学霸”,从台北名校建国高级中学,考入台湾最好的台湾大学化工系,再到研究生时加入台大材化所,毕业后杨思枏的同学们都选择出国继续深造,不然就是进入台湾引以为豪的半导体产业,而杨思枏则独树一帜,他决定去找新机会。

2000年,液态锂电池行业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化,杨思枏顺势加入了一家名为台湾超能源的公司,入行后,他成功为全球前2大电池技术客户贝尔实验室和日本三菱优化了液态聚合物鋰电池系统,并且刺激全行业跟进研发,这一优化的电池系统至今仍广泛应用在锂电池中。

2003年SARS疫情来袭,结果这家台湾超能源公司没能熬过疫情寒冬,倒闭了,无奈之下,杨思枏重新择业,进入了台湾联友光电工作,负责LCD模组,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即便没有加班费,很多时候杨思枏都自愿留下来加班,很快的就升到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之后他又跳槽去了郭台铭的鸿海集团,负责旗下的PCB印刷电路板厂臻鼎科技的软性电路板业务,鸿海也就是富士康,这里的文化讲究的就是勤奋努力和专研,因此,杨思枏也曾说:我很喜欢鸿海的企业文化,非常适合我。

但他并没有选择为鸿海工作一辈子,在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后,2006年他自立门户创立了辉能科技。

对于创业,他认为是受到了家人的启发,他的爷爷是开纺织成衣厂的,父亲则是瓷砖工匠,杨思枏曾说:听我父亲说,台北国宾饭店的外墙磁砖,就是他烧的。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杨思枏从小的创业梦就在2006年成真了。

辉能科技创立后最重要的客户就是台湾大名鼎鼎的手机大厂HTC(宏达电),当时HTC发布了一款 One max大屏、指纹识别旗舰机,辉能将内部所研发的固态锂陶瓷电池,放进HTC One Max的保护壳中,如此一来,手机就可以在不需外接行动电源的情况下,多出1.5倍的使用时间,几乎可以2天不充电。

(图片说明:辉能为HTC提供的充电手机壳

这款手机的成功日后引来了奔驰集团的关注,奔驰的研发人员迅速在亚马逊上买到了辉能所做的充电手机壳,回去做逆向工程开发,不久后觉得这个产品太厉害了,就前往台湾地区拜访了辉能公司,双方讨论:如果这项电池技术能用在奔驰汽车上将是多么伟大的成就。

这件事也为未来奔驰与辉能的合作埋下伏笔。

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讨论的其实就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如何安装在一辆电动汽车上。

事实上,对高能又安全的超级固态电池的探索早于90年代就由欧美科技企业发起了,最早期的方向是研发薄膜技术,但由于成本昂贵,难以应用和普及,一直没办法量产,导致研发薄膜电池的创业公司不断破产或被收购。

而另一帮人研发固态高分子技术路线,也没太好过,因室温下传导率不理想及高温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该技术路线一直未有研发突破。

今天我们知道了固态电池按材料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技术路线:硫化物、聚合物和氧化物。

在亚洲,日本丰田很早就入局固态电池的研发了,它最主要专注于硫化物技术路线,硫化物技术具高传导率的优点,但由于硫的化学稳定性相当差,一但遇水气便会产生有毒的硫化氢,以致于材料研发及生产的难度极高,虽然丰田这种固态电池的专利量非常多,但总体仍处于固态电池基础技术研发阶段,未能突破实现落地。

而来自中国台湾的辉能则选择了氧化物体系的路线,这也被辉能定义为锂陶瓷电池技术,以解决固态电池的安全和性能的核心问题。

2013年起,这家台湾公司就陆续推出3款固态锂电池产品FLCB、PLCB和BLCB,2017年开始,辉能开始小规模试产固态电池产品,并设计商业化路线。

而当时,辉能突然发现了一个大机会!中国大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蓬勃发展,时不我待,因此杨思枏决定进军大陆市场。


3 辉能在大陆“拿了一手好牌”

进军大陆市场后,辉能迅速布局开来,特别是进入造车业的新势力们成了潜在客户,除了蔚来,辉能还与天际汽车、威马汽车、爱驰汽车等新品牌达成了电池合作。

当然除了直接面向造车企业,提供电池的业务规划,辉能还准备将自己固态电池知识产权IP拿出来合作大陆电池厂,比如2019年4月,辉能计划授权南都电源生产能量密度约为240Wh/kg的固态电池电芯,辉能提供生产技术、生产核心设备与材料,协助建厂规划与指导。

(图片说明:辉能科技与杭州临安区签约

与此同时,辉能也在积极寻求自营的电池工厂落地大陆,2020年7月,杭州临安区政府与辉能科技签订合约,杨思枏人在台湾地区,因此只能通过远程视频接入签约活动现场,但从视频看,他是非常开心的,如果能借助大陆制造业的能力与地方政府的支持,辉能将很快在大陆站住脚。

(图片说明:通过视频接入的杨思枏

双方约定辉能大陆区总部及全球产业基地项目将落地杭州临安区,项目总投资380亿元,建设2GWh、5GWh的固态锂陶瓷电池产线。

此时,立志要生产固态电池的辉能春风得意,就在几年前投资过阿里巴巴的软银找到杨思枏,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薛村禾非常看好辉能,他认为消费级固态电池未来大有可为,要知道那几年三星 Note 7 手机在全球已造成近 40 起爆炸事故,这就让安全性极佳的固态电池成为了资本追逐了对象。

而辉能也不断吸收更大量的资本入局,除了软银中国、A股上市公司滨江集团外,一汽产业基金、小米副总裁陈彤创立的丹丰资本、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胡祖六的春华资本也参与了对辉能的投资,另外,韩国浦项制铁、德国大众、法国银行等外资也纷纷加入投资大军中,其中最大牌的就是德国奔驰。

媒体报道:2022年,辉能科技获梅赛德斯-奔驰近亿欧元投资,并宣布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固态电池电芯,首批配备将用于未来几年内推出的奔驰测试车辆,奔驰的投资将用于支持电池技术的开发和辉能在欧洲产能的扩张。

可以说进军大陆这些年的台湾辉能科技拿了一手的好牌!在一次大陆的活动中,辉能掌舵者杨思枏公开解读了辉能的固态电池技术,并放出豪言:辉能领先固态电池领域研发王者丰田3-5年。

(图片说明:辉能公司商标与创始人杨思枏

但在如此“内卷”的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每家新势力、新品牌都在追求第一个盈利、实现商业化,辉能科技能站得住脚吗?


辉能不再是一家台湾公司

杨思枏在大陆不断地出席各类活动,2018高工锂电&电动车年会、2019第十一届汽车蓝皮书论坛、2019中日韩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大会,并面对媒体,不断解释辉能的技术路线,分享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的格局与未来展望。

但当日后要“拿结果”说话的时候,这家台湾电池企业在大陆的新能源牌桌上却并没有大杀四方。

(图片说明:威马汽车2023年申请破产,创始人跑路

合作的威马、爱驰、天际汽车在极其内卷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中挨个倒下,蔚来汽车也并没有采纳辉能的固态电池方案,反而转头合作了卫蓝新能源,并采用了后者的半固态电池方案。

辉能在杭州临安区的项目也没能成行,2022年,作为辉能科技的股东方,滨江集团回答投资者问题时爆出:“辉能在临安目前没有实质性落地”。而同一年,南都电源的投资者关系部门也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表示,“随着后期谈判的深入及产品认证等进展,公司与辉能尚无进一步合作”。

不少分析认为:辉能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还与现行的锂离子电池有明显差距,固态电池东西再好,如果数据提升不是非常大,价格却是普通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好几倍,这样的商业落地谁来买单?

(图片说明: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充电80%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而且杨思枏要玩的模式是类似半导体领域高通的玩法,将固态电池技术作为IP授权给其他电池厂生产,然后收专利费,但它没有成熟IP,问题还是在经济效应上,直接点说就是成本问题与商业化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激烈竞争的大陆就更被放大了,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其中中国就有7640项,占比达36.7%。近5年,中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已站稳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中国企业布局了固态电池研发外,与蔚来汽车合作出半固态电池汽车的卫蓝,已成功研发能量密度720Wh/kg全固态电池的太蓝、与上汽合作智己L6超快充固态电池(非全固态)的清陶能源,这些能打的企业目的很简单,就是疯狂“卷死”对手,辉能如何在固态电池的成本控制与商业化落地上与他们直接竞争呢?

因此,“雷声大雨点小”的辉能在大陆的新能源战场上并未通过其所谓“先进的固态电池技术”站住脚。

(图片说明:辉能官方对其固态电池技术的介绍

不过,回到台湾,辉能还是依旧很能打!2023年下半年,台湾媒体非常自豪地报道,辉能科技最先在台湾研发出了可用于电动汽车使用的固态电池,震惊了行业。2024年2月,公司又宣布将在台湾桃园工厂小规模量产,预计固态电池的产能将提供给超2万台新能源汽车。

公司掌舵者杨思枏更宣布,辉能前往法国敦刻尔克投资52亿欧元建设固态电池厂,甚至直截了当地说:公司董事会因“政治因素”不想在台湾扩大太多产能,我们不再是一家台湾公司。也就是说,现在的辉能科技不是台湾公司了,我们不会在台湾量产辉能的固态电池,此话一出,不少人气炸了,台媒也纷纷议论台湾是否因为地缘政治因素而导致投资环境恶化。

(图片说明:法国总统为在该国建厂的辉能站台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与台湾地区的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的法国,为此连法国总统马克宏都为杨思枏的辉能站台。

在大陆市场没站稳,转身回到台湾地区再出发,最后在发力新能源的欧洲法国寻找到了机会,辉能科技到底能否在远不及中国市场内卷的欧洲,获得新能源上的成功呢?答案只能留给时间来回答了。


完 | 感谢阅读
阅读推荐

如有转载需求, 请私信或者留言给我! 

欢迎点赞, 在看, 收藏, 关注!


无想隐者
主理人Harry Wu,青年产业经济学者,打造多个百万粉丝IP,目前全球游学中,原头部媒体智库总监,新媒体公司CEO,资管机构首席顾问,蒙纳士大学应用金融硕士,数据科学50人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