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是当权者的工具。
在西方世界,政府对人民减税,可以获得选票与支持率,对企业减税,可以获得企业主与背后资源的掌声与政治献金。
而对别国更具竞争力的商品加征进口税,则可以保护本国企业与工人免受国外商品利用竞争优势抢夺本土市场而带来的冲击,以获得更多的企业、工人的支持。
但对一国货物增加关税的保护主义政策,真的有利于一国经济吗?
01 英国用保护主义摧毁了印度产业经济
17世纪的印度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棉纺织品的主要供应地,印度棉布也大量向东销售,甚至输入到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可以说印度棉纺在那个时代长期称霸世界。
图片说明:当时来自于印度产的印花棉布(calico)
这便带来了欧洲人眼中的贸易失衡问题,欧洲的毛纺织和亚麻制造商受到了来自印度棉纺织品的巨大竞争压力。
1621 年,伦敦的羊毛商人就对持续增长的棉布进口表示抗议,2年后,英国议会宣布印度棉纺织品进口 “有损国家利益”,反对棉纺织品进口的声浪成为了17世纪英国政坛的主要议题。
终于在1685 年英国政府宣布对印度棉布、亚麻和丝绸制品加征 10% 的关税,五年后关税增加一倍,并在1800年代提高至70-80%。
当时王权与资产阶级贵族利益集团围绕“商业自由”而明争暗斗,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资本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英国开始盛行重商主义(Mercantilism:重商主义强调通过贸易顺差积累财富,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发展本国制造业),国家财富被认为与其金银储备紧密相关,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控制进口商品来减少黄金和白银的外流,因此对印度的棉布、亚麻和丝绸制品加征关税可以抑制这些产品的大量进口,保持国内的贸易平衡。
图片说明:重商主义支持殖民扩张的漫画
到 18 世纪,英国官方将印度棉布视为非法产品。除了关税,英国通过立法和贸易政策来禁止印度棉布等商品的进口。
1700年的《羊毛法》(Wool Act)和1721年的《印度棉布法》(Calico Act)进一步限制了印度棉布在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进口和销售。
最终,“世界的织布厂”印度的纺织产业走向崩盘,对地区经济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到18世纪末,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几乎停滞,有历史学者估计,到19世纪中叶,印度纺织品的出口量相较17世纪减少了80%以上,其中孟加拉地区的纺织品出口从1787年的85万英镑下降到1817年的不到10万英镑,整个印度地区的纺织行业已基本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同时,英国开启机械化生产,相对手工纺织品而言,廉价的英国机械化纺织品大量涌入,1815-1832年间,英国对印度的纺织品出口量增加了600%。
1830年代,英国出口到印度的棉布占到印度纺织品市场的50%以上,进一步取代了印度本地生产的产品。
最终,经济支柱被摧毁后,印度市场几乎被宗主国彻底占领,大量的印度纺织工人失业,尤其是在纺织业发达的孟加拉地区,大量手工业者失去生计,许多人被迫转向农业或其他低收入工作。
图片说明:英国的棉纺工厂
英国权力者利用关税保护本国产业并摧毁印度经济支柱的历史,告诉我们保护主义的核心是国家利益,为此所谓的自由市场与公平竞争并不存在。
就算百年后,欧美世界主导建立的WTO世界贸易组织,反思历史、不断努力完善全球化经贸机制,依旧有国家希望以自身利益出发,破坏全球化的经贸机制。
保护主义的亡魂还是复活了,欧美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向世界重生:自由市场与公平竞争要为本国利益让位。
02 欧美对华电车增关税
2023年9月, 欧洲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欧盟议会年度政策讲话中宣布,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进行调查,原因是中国电车制造商获得了大量国家补贴,导致价格相比欧洲电车更有竞争力。
这个德国对华鹰派政客认为,欧洲是欢迎竞争的,但她不认为这样的竞争是公平的。
但她似乎忽略了欧洲长期补贴与通过产业政策扶持欧洲汽车。比如,欧盟重要科研资助项目“地平线欧洲”计划(Horizon Europe),就是欧盟为未来汽车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包括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系统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从2021年到2027年,该计划的总预算为950亿欧元。
而为了应对疫情,法国和德国为其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数十亿欧元的紧急援助。欧盟还通过电池联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和“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等政策,为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和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转型,还意在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所以,欧洲的汽车产业从来不缺少产业政策与政府补贴。
冯德莱恩的反补贴调查从2023年10月正式开启,目标明确就是为了保护欧洲本地电动车产业,如大众、标致和雷诺等。
2024年,随着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美国也意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国竞争力了,虽然因为市场问题,中国汽车出海并未大规模进军北美市场。
不过美国商务部与贸易代表办公室还是开始考虑对中国进口电动车采取类似的关税措施。
而北美总统拜登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国电动车现在是世界第一,而美国前五都排不进去。
半年后,欧美的关税大锤还是砸向了中国。
2024 年 7 月 4 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征临时反补贴税,按照车企区分税费,刚打入欧洲市场的比亚迪为 17.4%,拥有沃尔沃、极星等品牌的吉利为 19.9%,拥有畅销欧洲的MG品牌(名爵)的上汽集团为 37.6%;其他中国车企按照与欧盟合作的意愿区分征收税费,从 20.8%加权平均关税到37.6%。
图片说明:今年1-4月名爵MG电动车销量欧洲第九
不过经过一系列的沟通,2024年8月底,欧盟发布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草案,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最高税率降低至36.3%。
临时关税只持续四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这件事在欧洲内部也形成激烈讨论,为了避免关税战,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德国政府,以及德国汽车工业界都希望重新考虑对华电动车关税。
但作为欧盟CEO的冯德莱恩似乎并不买账。
相比有着大量中国品牌进入的欧盟给出的最高36.3%的关税,总共没几万台车从中国出口过去的美国和它的小弟加拿大出手更狠。
2024 年 5 月 14 日,美国白宫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将从 25% 提升至 100%。4个月后,美国政府最终确定了100%的关税提高,并将于9月底开始实施。
紧跟美国步伐,6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开启为期 30 天的听证与调查,2个月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将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征收 100% 的关税,新的关税于 10 月1 日起生效。
相比于欧盟指责中国补贴,美加还不断强调中国汽车产能过剩。
9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认为对中国产业政策助长贸易顺差的担忧是“多虑的”。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牵头的这份报告指出,中国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软件、电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绿色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产品仅占中国外贸出口的很小一部分。
对于这份报告,美国彭博社报道认为,中国“产能过剩”威胁的观点在美国国内甚嚣尘上而这份报告是在“不点名”地批评了美国渲染所谓中国过剩产能威胁。
其实,在欧美世界,除了欧盟与美加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并未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反而更加欢迎中国电动车进入本国市场,他们明确着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明白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03 美欧效仿英国的手段,能成功吗?
17-18世纪的英国成功地利用了高关税与保护性法案抵挡住了印度纺织品的冲击,并在日后反杀了印度。今天的欧美似乎也想复制当年英国的做法。
不过,短期的政策反应突然出现了。
9月19日,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8月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8.3%,创下三年来最低水平。主要市场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销量均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分别下跌27.8%、24.3% 和13.4%。
图片说明:欧洲新能源车全面下滑
纯电车更是成为重灾区, 8月份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下降43.9%,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欧盟前两大电动汽车市场德国和法国出现崩盘式下滑,幅度达到68.8%和33.1%。
除了德国购车政策变动的影响外,很多分析认为是欧美世界已经在意识到电车的里程续航有限、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后,开始转投燃油车或者混动车。真的是新能源汽车不行了吗?电动车销售真会如很多媒体所言今年大幅萎缩吗?
与欧洲的雪崩不同,美国市场打了媒体分析的脸,反而平稳增长。
最新公布的美国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乘用车整体月销量148.1万辆,同比增长了6.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4.8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了13.1%、16.6%,电车的渗透率也有所增长,达到10.0%。
图片说明:美国电车与混动车的月销售走势
美国的新能源主力还是纯电车型,销量达到12.1万辆,同比增长了13.4%,而插混的销量仅2.7万辆。
而美国最强也是世界最强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部分电车是中国生产的,因此会受到美国关税影响,但9月底生效的政策也会对短期销售数据有所体现。
特斯拉美国8月销量5.3万辆,同比反而下滑了3%,如剔除特斯拉的销量后计算,其余车型销量9.5万辆,同比大涨24.7%。
在美国市场,当下没有其他中国新能源的选项时,美国人更多的去购买包括Rivian电动皮卡和SUV、日本讴歌ZDX、福特包括F-150电动皮卡和野马电车、大众ID系列、尼桑Leaf、雪佛兰Bolt等车型。
而美国之所以电车与插电混动销售继续增长,除了最新的对华关税措施外,还提供车企每辆车数千元的铺贴(税收抵免金)。
2023年11月30日联邦政府还公布了IRA敏感海外实体(FEOC)细则,其定义为“由所覆盖国家政府拥有、控制或受其管辖或指导”的外国实体。
根据细则,使用FEOC公司产品的车企将无法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其中电池组件的3750美元税收抵免限制从2024年起生效,关键矿物的3750美元税收抵免限制从2025年起生效。
这就进一步逼迫美国追求单车补贴,并增加车企本土化零组件采购与生产。
欧美对华电车关税大锤落下,结果短期市场就出现了欧洲雪崩和美国增长的态势。他们模仿英国当年对印度的保护性手段能成功吗?其实我没有准确答案,这更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请你来作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