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再也出不了下一个“周杰伦”了!正因这段“去中国化”往事!

文摘   时事   2024-04-09 12:44   加拿大  

这几天,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带着他创立的大九学堂的台湾青年们访问大陆,从“中国硅谷”深圳到广东省城广州,然后北上古都西安、首都北京,他们目睹了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览无法抹去的中华历史与文化。

旅途中,马英九多次动容哽咽,两岸的隔阂在此刻似乎被共同的中华文化所搁置。

(图片说明:马英九倾听93岁的“七七事变”亲历者讲述历史)

但在台湾岛内,却是另一番景象,与马英九和大九学堂的20位台湾青年们截然不同,对中华历史与文化有认同的台湾人已是少数,甚至将越来越少。笔者不禁感叹也许台湾再也出不了下一个创作中国风的音乐奇才周杰伦了

有人说马英九要为台湾过去十余年的“去中国化”负责,因为在其领导台湾地区期间,放任台湾教育部门的 “独派”人士修改台湾课纲,在台湾学校的课本中“删除中国历史与文化”,从基础教育开始磨灭了台湾人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图片说明: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

但这件事并非如此,或者说并没有这么简单,台湾的民族与文化认同的断带,主要原因来自一段跨越百年的“去中国化”,笔者试图简要讲述这段历史

1 日本的殖民与皇民化政策

1871年,开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再次入侵中华帝国藩属国琉球,并禁止琉球向统治中华帝国的清政府朝贡,在华琉球人纷纷向北洋大臣李鸿章请愿,祈求出兵抗日,恢复琉球王国,要知道日本拿下琉球,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古代流求”之称台湾。

当时的清政府在与盎撒洋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败,李鸿章左右为难。

同年,一艘琉球贡船在那霸遭遇台风,漂流到了台湾南部的牡丹社,船上共69人,溺死3人, 66人登岸,他们意外闯入了台湾的原住民地区,结果登陆的54人被原住民杀害,另外12人在台湾汉人的营救下逃到了台湾最大城市台南,并被清政府送回琉球,这就是“牡丹社事件”。

(图片说明:牡丹社事件中日军登台作战)

事后,日本派外务卿副岛种臣来华与大清交涉,但总理衙门坚定认为无论台湾或琉球都归属于中国,而日本却声称琉球为其藩属国,借口保护国民,日本便派遣军队入侵我国台湾地区,当时清朝正平定内乱,左宗棠力图收复新疆,水师实力不足,故李鸿章妥协签订了中日北京专约,承认日本保民义举,向日本赔偿,换取撤兵,息事宁人。

“牡丹社事件”只是大清丧失台湾控制权的开端。不久后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台湾,且吞并了琉球王国,日后改名冲绳县。

在中国东北部,日本更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最终吞并了中国的另一个藩属国朝鲜。

是可忍,孰不可忍!1894年,朝鲜半岛的东学党起义,起义军被日本军队镇压惨败后,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也乘机诱使大清政府出兵,“国运相赌”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大清居然惨败给了国家正处于破产边缘的岛国日本。

(图片说明: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惨败)

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正式割让给日本,沦为日本殖民地。

台湾沦陷后,殖民者日本在中国东南的宝岛上实施了第一波“去中国化”。

日据时期,日本殖民局党推行了多项的多项“去中国化”运动中,始于1895年,并在1937年“加大剂量”的“皇民化”教育最为代表。

1937年之前,日本殖民者就已开始试图让台湾地区慢慢融入日本社会与文化,但台湾地区有着如林少猫、简大狮、柯铁虎等具备中华文化认同的抗日义士,他们不断反抗殖民者,因此,台湾融入日本社会的进程缓慢。

(图片说明:台湾狮虎猫抗日三猛之一的简大狮,1900年被日寇杀害)

不过最终这些抗日英雄们还是被总督府袭杀了。扫清了这些抗日运动的障碍后,1937年10月,日殖民当局森冈总务长官在讲话里说:“为使本岛(指台湾)人与内地(指日本)人无所差异,实质上需要具备皇道精神,俾使对事物之看法与内地人趋于一致。又在形式上,从语言开始,姓名、风俗、习惯等外形能与内地人相同,始能谓已完全日本化。”至此,一场日本殖民者开启的“去中国化”运动正式启动了。

首先,台湾人必须将日语作为国语,台湾居民必须学习日本话,并且禁止台湾汉人的汉语文教学工作。

其次,开始全面启用日本名制度,强制台湾新生儿取日本姓名,禁取中国姓名,并于1940年2月11日起实施《改姓名条例》。

比如台独大佬李登辉就是日本皇民化的产物,其日本名为“岩里政男”,并且精通日语,甚至曾公开表示自己是“日本人”,而事实上他是福建闽西汀州府永定县客家人后裔。

除了语言与名字的改造,日本还在台湾废止宗教活动,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各地修建日本神社,发动“寺庙神升天”“寺庙整理”,妄图禁毁中国寺庙,禁止台湾地区人民拜中国的神明。

并且禁用农历与中国年号,要求台湾人必须效忠天皇,培养“皇道精神”,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因此二战期间,不少台湾人被征召或自愿加入日本军队。据日本厚生省统计,到二战日本投降为止,台湾共有近21万人进入日军服役,其中共有8万多人在一线部队服役。

1945年,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结束,《开罗宣言》确定日本必须将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有侵占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但中华大地已“山河破碎风飘絮”,挤在港口迎接中国军人进驻台湾的台湾本地居民迎来的却是被战争消磨太久、腐败不堪、早就没了精气神的中国国民党军队。

(图片说明:1945年10月17日国民党军队入台)

2 台湾本土化的转向

1946年国共内战第二阶段开启,战争最终以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与全中国的解放结束。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当局被迫离开南京退至台湾。至此,蒋家政权开启对中国台湾的经营,但国民党的一些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也损害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打压了本土文化,反作用下,促成日后的“去中国化”。

1949年后,国民党大举封杀还留在中国大陆的思想家、作家,不管他们是否是敌对党派背景,均封杀之。茅盾、老舍、冯友兰、郭沫若等新中国文坛大家与思想者,被国民党政府全面封杀,甚至鲁迅的部分作品也被封禁。

文化上,蒋家政权强行推广国语,压制了本土语言与文化的发展,闽南语、客家话等方言都不允许在学校里说,学生必须说“国语”,强行推广的京剧、昆曲并不受到本土从厦漳泉迁移到台湾的闽南后裔、客家人的喜爱,而事实上,台湾的歌仔戏、布袋戏、客家大戏等文化内容都是继承中国的传统故事而来,是闽南本土文化的遗产,这就是直接造成了对中国文化分支中的本土文化的压制。

(图片说明:郝劭文主演的电影《狗蛋大兵》学校里禁说闽南话的片段)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再加上国民党在台湾对本省人(1945年前从福建等南方省份移居台湾的汉人)实施“白色恐怖”的镇压运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黑暗面”被激发了出来。

1987年台湾地区解除戒严,此后,中国台湾地区原本结合了闽南、客家的本土文化,甚至被日本逼迫接受的部分日本文化,逐渐形成了台湾人的反抗意识,或被称为“台湾本土化运动”,这一反抗意识与对今日“独派”推动的“去中国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 台湾“触目惊心”的“去中国化”

1998年8月中国台湾《联合报》刊登了一篇社论《“去中国化”的结果会如何?》,文章以去中国化作为台湾本土化运动的定义,这篇文章确认了过去十年,台湾“主体性”与“本土化运动”有意导向“台独意识”,并将“台湾本土化运动与去中国化”对立了起来。

这进一步激化了主体来自台湾本省人的“台独”派的极端化,不久后,一场自上而下的“去中国化”计划开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当时掌权的李登辉的目标就是在文化上去除“大中国思想”,因此日后台湾必须推动教育改革,修改课纲,特别要先从历史教育下手。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独派”陈水扁当选,2002年本省人黄荣村开始主管教育部门,开始推动台湾地区的课纲修改,部分修改遭到国民党的反对,认为历史课纲的内容有意推动去中国化,因此第一次涉及“去中国化”的课纲修改被搁置了。

2004年出生于日本殖民时期的本省人杜正胜开始主管教育部门,再度推动课纲修定,中国国民党及新党等团体以“去中国化”来形容这些施政方向。

历史学者杜正胜此人非常不简单,他是本土化运动的支持者,他反对国民党曾经对本土文化的压制,而在90年代杜正胜就策划了台湾的历史课纲“去中国化”策略,他提出了所谓“同心圆”的历史课程架构,即为:第一圈是乡土史,涉及台湾岛内各个地方的历史,第二圈是台湾史,并将中国历史排序到台湾地区历史之后,也就是在第三圈才构建中国史,并在第四圈设计亚洲史,第五圈设计世界史。

乍一看难问题不大,但这是“独派”去中国化战略的第一步而已,其目标是将台湾本地历史从中国史中脱离出去,以显示“台湾的主体性”。

2008年中国国民党的马英九上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他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历史课纲“去中国化”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之后推动台湾地区高中课纲微调,而独派则强烈反对他的政策,认为是延续了国民党曾经的压制“台湾本土化”的做法。

(图片说明:马英九时期反对“去中国化”提出的课纲微调,但遭到“独派”反对)

为了获得政治上的妥协,马英九时期,教育部门的历史课纲还是再次交给了“独派”修改(修改课纲的委员会中绝大部分都是“独派”学者),最终,教育部门执行了杜正胜“同心圆”的“去中国化”策略的下一步,将独立出了台湾历史,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将课纲简化为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三部分,实现了台湾历史课本里的“去中国化”。

2012年,修改后的台湾历史课本开始使用,不少人也发现了“去中国化”的问题,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前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他将新的“去中国化”的历史课纲扫描出来,将有问题的地方高亮标注,并提交给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马看到这些“去中国化”的内容后表示简直“触目惊心”。他没想到“独派”的“去中国化”策略已经走到了这么深的一步。

正如张亚中教授所言:独派的历史文化教育战略已经成功了,台湾年轻人在教育已实现了“去中国化”。

当时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郝伯村更是惊呼:我看了外孙女读的历史课本,那我不就变成了一个“外国人”了嘛!

2016年之后,独派执政,2019年版新课纲进一步实施“去中国化”,并从历史科目延伸到了语文等科目,其中语文课纲中删除了顾炎武的《廉耻》等众多经典古文。

(图片说明:公开反对课纲“去中国化”的台湾女教师区桂芝)

台湾地区高中女教师区桂芝站出来发声:“学生不再有机会思考‘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所以这是个‘无耻’的课纲”。

2024年清明时节,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带着20位来自其创办的基金会的台湾青年访问大陆。

(图片说明: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亲祭黄帝陵)

他们漫步在长安大唐的不夜城中,遥想当年大唐盛世的繁华,他们踏足在紫禁城的朝阳下,一睹故宫里的传世国宝的风采,他们似乎也在重拾历史的碎片,去缝合两岸的文化断带。

完 | 感谢阅读

阅读推荐


如有转载需求, 请私信或者留言给我! 
欢迎点赞, 在看, 收藏, 关注!

无想隐者
主理人Harry Wu,青年产业经济学者,打造多个百万粉丝IP,目前全球游学中,原头部媒体智库总监,新媒体公司CEO,资管机构首席顾问,蒙纳士大学应用金融硕士,数据科学50人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