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二号人物、国务卿布林肯将访华。不过,这位掌舵美国国务院与外交系统的高官是带着任务来的。
明面上,中美元首去年的旧金山会晤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与成果,需要布林肯带领美方各部门负责人对接中方落实;暗面底下,为了在谈判中获取先发优势与“筹码”,美国高层会在访问中国前对华抛出极限施压的议题,以推进美国的“遏华战略”。
(图片说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比如对华温和派的财政部长耶伦今年访华前就对媒体公开提出了“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经济”的施压议题,而偏鹰派的布林肯访华前,西方媒体则曝出:美国政府正起草可能切断中国一些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制裁措施,希望“此举能阻中国对俄罗斯军工生产的支持”。中国外交部已严正驳斥了美国拱火浇油的行为以及甩锅中国的虚伪做法。
那么美国真的会切断中国银行与连接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吗?如果美国真这么做了,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呢?这些问题其实早已有一个国家给出了应对策略,它就是俄罗斯。
1美国的SWIFT金融阳谋
美国的“遏华战略”是一场所有人都懂,却没人敢公开承认的阳谋。
美国政界在击败苏联的冷战中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正是:不要让敌对的大国瞬间倒下,这样反而会损害到美国利益(美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都会受到波及),而是慢慢削弱对手的实力,最终缓慢瓦解一个大国,这样美国在短期受到的连带效应会降至最小,美国为此战略付出的综合成本也是最低的。
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关税问题、贸易摩擦,到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发起的围剿,无论谁当总统,哪派执政,这些操作本质都是“遏华战略”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路也已走进了金融领域。
美国股票市场上,中国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开始被迫退出美股,中概股在内忧为患中被美国资本市场狙击与抛售。而现在金融战线已从股市烧向了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跨境货币交易体系中。
《华尔街日报》周一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正在起草对一些中国银行的制裁措施,希望借此阻止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
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中国的银行排除在美元主导的SWIFT交易系统之外。
很多人都听说过,国际贸易支付汇款等都需要使用银行的SWIFT系统,但这个系统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金融交易结算系统。
实际上,SWIFT中文直译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它是一个国际金融信息传输系统,用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之间传递金融交易信息,它不直接处理资金转移,而仅传递交易指令,也就是说SWIFT是发号施令的信息系统。
如果你曾去银行向国外汇款过,你一定会在国内银行柜台上听过SWIFT码等专业名词,外贸进出口活动或出国留学支付学费、转账生活费等,用的比较多。
(图片说明:SWFIT BIC代码的解释)
这个系统支持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之间的国际转账等经济活动,每家银行都有一个自己的业务标识符代码(BIC),银行以标准化的方式通过SWIFT传递交易信息,银行间的每笔交易SWIFT系统都会记录,但实际上的资金的清算与支付SWIFT并不参与,而由银行完成,包括到国际贸易、跨境支付、投融资、证券与外汇交易等都要通过SWIFT系统发送交易指令信息。
(图片说明:SWIFT系统示意图)
我再说说到底谁控制了SWIFT?
SWIFT成立于1973年,由由来自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组成的合作社,总部设在欧洲的比利时,定位为一家非营利组织,设立了25个董事席位,美国、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各占2个席位,其他会员国最多有1个席位,我们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且是人口大国,但我们也就仅有1个席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席位。
SWIFT服务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截至2022年,SWIFT累计传递了12.61亿条金融报文信息。该系统在完成信息传递和确认后,相关的金融交易信息将被送往各国的清算支付系统,这些系统主要由各国央行设立,负责资金的最终划转。
SWIFT自称是一家非营利组织,尽管它公开表示组织是政治独立的,但美国在其运作中拥有显著的影响力。
最核心的原因是国际支付货币使用的是美元(目前美元在SWFIT指令中的货币占比超过40%,人民币仅只有2-3%,排名第五大货币),美元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的主导地位,另外,美国对SWIFT信息中心的地理位置(SWIFT有2个信息与数据的交换中心,一个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设在美国纽约,美国直接掌控SWIFT的金融交易数据)和后“911”事件对金融信息的访问要求(“911”恐袭事件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要求SWIFT授权美国能够调取所有金融交易信息)。
当然美国也有自己的系统,即为美国的清算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并且可以直接接入SWIFT。
(图片说明:位于比利时的SWIFT总部)
SWIFT的决策需要遵守欧盟和比利时的法律,但现实中,美国对其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只要欧洲与美国有了一致的敌对势力,欧美就会联合起来将敌对势力开除出SWIFT结算系统。
历史上有三个国家遭遇过SWIFT的封杀。2012年,因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美国为首的西方切断了伊朗与SWIFT的联系,对该国进行多项金融限制与封锁。
虽在2016年伊朗核协议签署后部分限制被解除,伊朗银行得以重新接入SWIFT,但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下的美国退出核协议后,SWIFT重启了对伊朗的制裁。另外,“与世隔绝”的朝鲜也被SWIFT限制,禁止朝鲜在外国银行的账户进行国际金融交易。
而最近的一个案例当属俄罗斯。
2022年2月末,作为对俄军攻入乌克兰境内引发俄乌大规模冲突的回应,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宣布了将部分俄罗斯银行剔除出SWIFT系统的制裁措施,这一决定是为了限制俄罗斯与全球金融系统的联系,减少其进行国际贸易和融资的能力。
同年3月1日,美国为首的欧美世界宣布将俄罗斯最大的私人银行奥特克里银行(Bank Otkritie)、服务于俄罗斯的工业企业的诺维克银行(Novikombank)、大型商业银行普罗姆斯维亚兹银行(Promsvyazbank)、俄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VEB)、俄罗斯银行(Rossiya Bank)等多家银行剔除出SWIFT系统。
西方媒体也陆续报道,“SWIFT对俄罗斯发射的金融核武”。业内专家纷纷预言: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将遭受“重击”。
但问题是:SWIFT只是一个欧美控制的指令系统,美国利用SWIFT作为金融武器打压俄罗斯的阳谋就能彻底限制住俄罗斯的跨境金融活动了吗?
2 俄罗斯如何应对“杀局”?
直接上答案:SWIFT的“杀局”直接重塑了俄罗斯的经济与金融。
为什么美国为首的西方认为SWIFT的封锁是有效的。这是一种根据历史经验的路径依赖,2012年,由于伊朗加强其核计划而被移出SWIFT系统后,伊朗几乎损失了一半的石油收入,并且外贸下降了30%。
同时,2014年,当美国和欧盟最初威胁要将俄罗斯断开SWIFT系统时,俄罗斯财政部长估计此举将导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同年,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卢布兑美元汇率下跌超过50%,并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导致GDP增长持续下降。
正是这些案例,让主导SWIFT的西方认为:俄罗斯吃不了被SWIFT剔除的“苦”。
但其实,早在因俄乌冲突SWIFT切断大部分俄罗斯银行的业务前,俄罗斯就已开始准备应对策略了。
首先,俄罗斯的策略很直接——去美元化。它试图通过多元化外汇储备,包括增持欧元和人民币,减少国债,限制部分商品的进口,减少对海外商品依赖度等手段,减少对美元和美元交易的依赖。
到2021年年底,也就是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率降低至16%,欧元比率提高至32%,另外,俄罗斯快速增持人民币,持有量占其外汇储备总量的比率增长到近20%,同步大幅增持黄金,让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到20%以上。
(图片说明:俄罗斯外储中美元和黄金走势,粉色美元,黑色黄金)
其次,俄罗斯也早早地就开始暗地里开发自己的国际贸易金融交易系统,实施备胎计划。
尽管如此,全球经贸活动还是以美元这个名义上的国际货币来完成的,因此,欧美一系列制裁下,俄罗斯经济还是遭受到巨大的冲击。
2022年的制裁生效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暴跌,国债价格也同步下行,全球投资者担心俄罗斯将无法履行未偿债务,SWIFT系统的制裁还有通过限制金融活动而影响俄罗斯出口贸易,俄罗斯作为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重要的出口国,限制俄罗斯的国际贸易结算等于削减其出口,导致这些商品在全球的价格飙升。
俄罗斯自身也陷入高通胀问题中,不过俄罗斯央行、财政部等通过各种无限量逆回购、放宽波动管制、财政直接性补助的手段,慢慢稳住了国内经济,到2023年俄罗斯GDP重回正增长(考虑到前一年低基数效应),其中俄罗斯对外的能源商品贸易居功至伟。
(图片说明:2023年开始俄罗斯季度GDP正增长)
贸易上,地缘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商品,于是俄罗斯很快就在亚洲、非洲和中东找到新的贸易伙伴。但问题就是没有SWIFT,俄罗斯如何结算?
俄罗斯有三手准备。
首先,尽管剔除SWIFT会给俄罗斯带来国际支付等金融活动上的不便,但并非俄罗斯完全无法正常贸易结算了。
俄罗斯开始开发自己的本土的金融信息系统SPFS(系统与转移财务信息的系统,或系统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финансовых сообщений,SPFS)。
SPFS并非俄罗斯被剔除出SWIFT之后诞生的,正如前文所述,早在2014年,俄罗斯央行就开始准备研发了,系统强调独立与安全性,并将一些地缘上非西方的贸易伙伴接入其中。
另外,因为SWIFT是美元货币为核心的,所以,俄罗斯就进一步实施去美元化策略,如增加黄金储备,进一步增加人民币等友好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
(图片说明:2021年俄罗斯持有全球1/3的人民币外汇储备)
用储备他国货币支付他国,这一支付模式虽然很原始,很不方便,但也是无奈之举,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还是增大本币结算规模,顺带使用友好国家货币作为补充手段,并减少在贸易结算之中使用美元。
比如,2022年11月,俄罗斯与巴西的化肥交易,双方协商一致使用了人民币进行结算,双方都有人民币的储备,都愿意支付与收款人民币。俄罗斯早就和中国达成了人民币的双边贸易协定,2023年中国又与巴西达成以人民币结算的双边贸易协议。人民币结算的这一趋势还会持续。
当然俄罗斯也有一些教训,被SWIFT制裁后,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石油,印度再转手卖给西方闷声发大财,当时俄罗斯为了赚钱,就同意在与印度的交易中使用印度的卢比,虽然印度卢比在亚洲算是大国货币,但卢比国际地位太低,以至于俄罗斯低价卖石油给印度换回数亿卢比花不出去,之后俄罗斯就不再寻求俄印贸易中使用卢比结算了。
当然如果友好国家能拥有替代性的结算工具,俄罗斯也将采纳。比如中国自研、取代SWIFT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很多早期的分析也认同俄罗斯会使用CIPS的观点。
2021年,CIPS处理了约80万亿人民币,约合12.68万亿美元的交易,比2020年增长了75%,到2022年,CIPS总结处理440万笔交易,合计金额96.7 万亿元,同比又增长了31.7%,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CIPS处理业务数量为176.43万笔,同比再增43.23%。持续增长的CIPS系统目前业务实际可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0家法人银行机构。
CIPS背后当然就是中国与人民币,可以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其实已经在缓慢地作为美元的替代货币使用,但无奈于本身国际化水平不足,发展再快,总量还是很小,更何况去年全球贸易出现明显萎缩,人民币国际化也受到影响。
不过今年伴随着中国外贸的复苏,人民币结算迅猛攀升。
当然欧美世界也懂得中国孙子兵法的战争艺术——围师必阙。尽管SWIFT封锁了大部分俄罗斯的银行,但依旧留下了一些在俄罗斯展开业务的小银行的SWIFT的缺口。
总结而言,这场SWIFT的金融“杀局”并未消灭俄罗斯的经济与金融系统,反而重塑了俄罗斯的跨境交易模式,俄罗斯的经济也重返了正增长。
SWIFT背后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贸易交易体系,本质反映的是美元的硬实力,短期谁也无法押注美元的黄昏将至,美元依然占了近60%的全球货币储备,而美元结算仍旧占了全球贸易量的2/3以上。
(图片说明: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所占比率的走势)
但如果美国不断将美元与SWIFT等相关金融系统武器化,必然有损美国与美元的权威地位。
《荷兰大人物来访,光刻机到底卖不卖?》 《这家台湾半导体公司“投奔”大陆!》 《印度给美国上了一课!》 《落后的非洲卡了全世界的脖子!》 《外媒正在“捧杀”华为》 《华为、小米救活了这家被苹果抛弃的公司》 《这家创立于台湾、成长于大陆的固态电池企业“跑路”去法国了》 《台湾“去中国化”简史》 《华为终于“废掉了”P系列手机》 《中芯国际的高端芯片靠这个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