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封测龙头,凭什么出自江苏四线城市江阴?

文摘   2024-10-17 11:29   加拿大  

江阴一座长江边的苏南小城,走在改革开放后“乡镇经济模式“的最前沿。

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恰似一部雄浑的史诗,诉说着江阴古往今来的英雄事迹,从仗剑走天涯的‌‌中国探险家徐霞客,到敢为人先带领生产大队搞经济、搞出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吴仁宝,江阴人的世界里总饱含着勇气与拼搏精神。

而在如今风云诡谲的全球芯片半导体产业大博弈中,这座长江边的苏南小城,孕育出了芯片封装测试领域的龙头企业——长电科技。

但你可知,这家国内龙头芯片企业曾是一座濒临破产的小厂。


01 为共和国而战的江阴小厂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开启对晶体管技术的研发,在军事与商业的双重赛道上推动半导体的应用落地,从仙童半导体,到日后的德州仪器、英特尔、超微AMD、镁光公司等美国企业,美国构建起了芯片的技术高墙。

而在上世纪50年代那个意识形态当道的特殊时期,西方国家针对围堵共产国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 专门下设了一个“中国委员会”,意图加强对中国的贸易管制和技术封锁。

而在当时的中国,科研人员在百废待兴中,利用极为有限的资源开启对晶体管技术的缓慢探索。 

1952年,北京电子管厂成立,投身于包括军工在内的电子管技术应用研发,这间厂就是日后中国电子技术的“黄埔军校“国营774厂,在这里科研人员研发出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集成电路系统。

图片说明:东方红一号卫星

20年后,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江苏江阴县也建起了一座江阴晶体管厂,而它的前生工厂是做衣服的成衣厂。

国营大厂能为中国的人造卫星研发集成电路,那小小一个苏南县城的电子晶体管厂能做什么特殊贡献呢?

别小看了它。在诞生十年后的1984 年,江阴县的晶体管厂的“331晶体管”就为当时中国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做出贡献,甚至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的贺电表彰。

图片说明:江阴晶体管厂‌

一战成名后,江阴晶体管厂在国内算是初步打响了名号,同时也开始了 “芯片成品制造” 的最初探索。

时代的大浪潮中,竞争是推动产业进步的永恒动力。改革初期,随着国门的打开,外资的先进集成电路企业,带着远远领先于国内的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大有横扫千军万马之势。

江阴晶体管厂也如同大量中国地方企业一样,面对外资的技术优势与降维打击,工厂濒临倒闭危机。

不过,大浪淘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02 到底谁能救活“厂子”?

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阴撤县设市,这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县级市。

图片说明:江阴废县改市

1989年,江阴市的这间晶体管厂大升级,逆风硬着头皮上项目,一条号称国内首条集成电路自动化生产线的项目投产了。

虽然,相比外商的最高级生产线技术,当时这间工厂差了十年都不止,但正是这个简单的开始,恰如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穿透黑暗,照亮了前行道路。

图片说明:王新潮从江阴染织一厂调任江阴晶体管厂

一年后,原染织厂的王新潮临危受命接任这间电子晶体管厂的副厂长,王厂长上任第一天就发表演说,他向那群站在市场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双轨路口,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工人们承诺:他要带领大家,确保企业有持续发展的后劲,确保员工收入逐年提高。

江阴人非常肯干且务实,搞发展才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人民有钱了国家才富强。

图片说明:华西村缔造者吴仁宝

比如江阴的吴仁宝书记将生产大队变成了华西村,又将村镇企业搞成了华西实业集团,成就了一村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王新潮也一样,他是朝着务实搞经济的方向去的。为了实现他承诺的“两个确保“,第一步就是要让企业能赚到钱,活下去。他召集会议讨论技术,组织生产,并主动走出去寻找新订单。

图片说明:王新潮厂长

早期工厂只有单一客户无锡的七十二厂,开拓新客户就成为王新潮重要的工作事宜;90年代中国电子产品购买需求不断攀升,也是这波机会,带来了不少订单;同时,在王厂长的领导下,工厂原本成品率不足的问题也有了提升,工人还开发出新型LED指示灯AD11电子信号灯,并成功打开市场。

因此,工厂不仅活了下来,实现扭亏为盈,生意也越做越大。

1992年,江阴晶体管厂就改名长江电子,开始规模化集成电路的生产。

图片说明:江阴晶体管厂(长江电子)生产线

不过90年代中后期,危机接踵而至。


03 走出危机

第一个到来的危机是中国大陆走私产业的爆发。

当时,因国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旺盛,采购收音机、音响、电视等产品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幅攀升,国货的产品质量比不过洋品牌,而日美欧等国家的洋货国内生产又有限,特别是在大城市流通,因此,电子产品走私活儿就变多了。

大量走私货进入中国市场,这就间接影响到了江阴长江电子公司的生意。

其次,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司业绩。

不过,王新潮和一批公司高层很快应对,提出了“规模、低成本”的竞争策略,打出粗放型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与韩国产业经济崛起的逆周期投资非常相似,在江阴人的大胆规模化扩产下,很快公司产能就增长数倍,突然公司就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分立器件制造商。

另外,洋品牌也开始大规模落地中国,开启本土化生产,王新潮敏锐察觉到了其中机会,开始大规模向这些品牌提供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

一手扩产,一手抓客户,到了 1998 年,公司的三极管销售量高达13.5亿只,产品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甚至进军国际市场寻求海外的机会。

逆境也很快过去,伴随着国家大力打击走私,以及全球经济开始转危为安,逆周期投资与出海探索的长江电子瞬间满血复活,它继续扩张产能,将公司驶进快车道。到2003年,公司分立器件年产量已达100亿只。

2000年时,长江电子改制成立了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年后,长电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的集成电路产业也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半导体,今天我们也统称为芯片,当时的长电顺势成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图片说明:长电科技宣布A股上市

2001年是个特殊年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那时候,居安思危的中国专家们认为,国外企业会如群狼一般,迅速杀入中国市场,杀的中资企业片甲不留,所以,很早中国就开始培育自己的狼群,一方面是为了防守,另一方面,也是要“照狼画狼”,让自己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图片说明:中国入世签字仪式

诞生于江苏江阴的长电科技就是我们画出来的这匹狼。

2003年上市后,长电科技开始升级设备与产线,布局新一代贴片式半导体元器件的生产,用董事长王新潮的话说,公司上市之后数年的大发展,就是靠创新换来的。

同年,在合资的浪潮中,长电也入局了。2003年9月,长电科技通过了对外投资组建中外合资公司的议案,投资700万美元与APS公司共同组建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在2006年中期报告中,公司披露其自主研发的FBP平面凸点封装技术进一步完善,市场开拓取得了较大进展,彼时就已搞定了超过30个客户,部分客户已经量产,而只是那年上半年,长电科技就申请了6项国内国际专利,包括发明专利5项,递交的4份PCT国际发明专利均收到国际专利受理通知书。

虽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但在王董事长的领导,长电每年依旧投入收入的5%左右到研发上。

同年,长电科技还通过资本运作不断壮大,收购了芯片制造商新顺微电子的75%股权。

一边创新,一边合资与并购,继续乘着半导体产业强劲增长的大势,调整产品结构,长电科技发展顺风顺水,各项财务指标保持多年的正增长,站稳国内还在国际市场收获订单。

公司股价一路向上高歌猛进,从2005年的1块多,跟随牛市涨到了2007年9月的8块多,2年翻了好几倍。

图片说明:长电科技2004-2009年股价走势

但站在那个时间节点上,长电科技真正的崛起还没有到来。


04 真正的崛起

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之一。

上世纪也在日本半导体产业遭遇美国打压,日本产业被迫转移后,新加就与韩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区一道,获得了切入半导体制造产业的机会。

这座岛国上,不少当时全球知名的芯片公司拔地而起,最具代表性的就属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和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

图片说明:曾经新加坡半导体大厂特许半导体

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成立于1987 年,是新加坡半导体代工制造产业的代表,曾一度是仅次于台积电、联华电子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晶圆厂。

2009年,被英特尔打得满地找牙的AMD超微半导体,将旗下芯片制造业务公司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出售给了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也是在同年,格罗方德收购了新加坡的Chartered Semiconductor,因此,这间美国公司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晶圆厂。

失去了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公司的新加坡,似乎有意要清仓掉自己的芯片产业。

6年后的2015年,新加坡著名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星科金朋以 47.8 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中国公司。

而中国的出资方来自长电科技,以及它联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中芯国际设立的芯电半导体。

相比于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代工的晶圆厂,半导体封装测试似乎并不被大家耳熟。

半导体封装测试是将通过晶圆制造生产出的半导体芯片进行封装保护并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芯片能正常工作并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

而伴随着各种半导体芯片的需求极度旺盛,且摩尔定律发展瓶颈到来,高端芯片制程技术向上的突破愈发困难,所以,封装测试环节变得愈发重要,直接影响到一颗半导体芯片的性能好坏。

图片说明:星科金朋工厂

新加坡的星科金朋在被长电科技收购前的2012-2013 年,全球封装测试市场的份额约为 6%左右,排名第四,与中国台湾的日月光、矽品精密,美国安靠公司分庭抗礼。而长电仅仅排名第六,市占率仅3%上下。

图片说明:2012-2013长电、星科金朋排名世界第六、第四

而正是这笔收购案,让星科金朋成为长电科技子公司,助推诞生于江苏小县城的长电科技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可以说,站在2015年的时间节点上,长电必须走出这一步,它要靠国家大基金的力量实现 “蛇吞象” 式的收购,借此一举杀入国际封装测试厂商的前五强。

而在此之前,国际客户的封测业务不会随便给到中国这样的半导体后发国家,所以,长电借机就打破了进入国际顶级客户供应链的壁垒。

同时,国际收购的资本运作与公司国际化的业务运营,更教会了长电科技如何处理中外文化差异、国际业务管理,伴随着之后长电与星科金朋的融合,长电科技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实现了升华。

这种提升更反向助力了长电吸收国际化顶尖人才。

比如,长电将原美国封测大厂安靠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星科金朋CEO李春兴,请到了首席技术官的岗位上,推动了公司在先进封装技术领域的发展。

同时,历任恩智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瑞萨电子大中华区 CEO等高级管理职务的郑力也在2019年加入长电科技,担任董事、首席执行长,全面推动长电科技的专业化、国际化。

图片说明:长电科技总部

在这批高水平国际人才的努力下,长电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全球委外封测OSAT厂商,市场占有率10%左右,仅次于中国台湾的日月光和美国的安靠。

2024年,在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大博弈中,长电科技又瞄准了新的收购对象。

长电旗下全资子公司长电科技管理有限公司以6.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68 亿元,收购西部数据旗下的晟碟半导体80%的股权。

晟碟半导体主要从事先进闪存存储产品的封装和测试,产品类型主要包括 iNAND 闪存模块等,是全球规模较大的闪存存储产品封装测试工厂之一。此次收购扩大了长电科技在存储及运算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其智能化制造水平。

而此收购案,更让人联想到了长电可能的下一步计划——突破高带宽内存HBM的先进封装技术。

伴随着AI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配合AI运算的高带宽内存(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需求爆发,韩国长期以来都是DRAM存储芯片的霸主,而在通过高级封装技术堆出DRAM的HBM领域,脱胎于现代集团半导体业的SK海力士正在借助台积电的CoWoS先进封装技术崛起,超越原本全球第一的三星。

图片说明:最新技术的HBM示意图

此时,封装测试这个原本不为人所熟知的半导体芯片制造细分领域突然被业界重视了起来。

面对这轮的AI浪潮,长电科技希望借助研发与资本运作,加速HBM封测业务的布局,对于CoWoS技术,长电科技曾披露,2021年,长电就推出了针对2.5D、3D封装要求的多维扇出封装集成的XDFOI技术平台,目前已与国内外大客户在Chiplet的产品研发及推出方面进行合作。

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坐落于江苏,曾经只是一个小县城的江阴,既然能培育出国产封测龙头,更能在未来,实现HBM先进封测技术的破局。

回望过去数十年中国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满荆棘,甚至尔虞我诈,但任凭风浪再大,总有人会站在潮头。如今,650亿市值的江阴长电科技正走向芯片半导体的海洋,准备迎浪而上,站上着潮头。


完 | 感谢阅读
欢迎关注博主的账号 ↓
阅读推荐
如有转载需求, 请私信或者留言给我! 
欢迎点赞, 在看, 收藏, 关注!


无想隐者
主理人Harry Wu,青年产业经济学者,打造多个百万粉丝IP,目前全球游学中,原头部媒体智库总监,新媒体公司CEO,资管机构首席顾问,蒙纳士大学应用金融硕士,数据科学50人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