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几年中国内地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增长,第三代半导体爆发了!
而就在3年前,一家由中国台湾地区工研院(台积电的创始单位、张忠谋曾任院长)投资孵化的第三代半导体企业,选择“投奔”中国大陆,并且在3年后的今天成为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汽车“换道超车”背后的隐形力量。
该事件并未在大陆掀起波澜,甚至鲜为人知,但台湾地区却持续讨论:为何这间来自台湾的半导体公司会转投中国大陆?
我们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第三代半导体,是一个材料学分类法,比如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硅为代表,就是“硅谷”的那个硅,而第三代半导体是指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图片说明:三代半导体材料图解)
相比前二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具有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速度、高热导率、高电子密度、高迁移率和可承受大功率等优势特点。所以,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在新能源车、充电桩、光伏、风电、5G基站、高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比如在我们熟悉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三代半导体中的代表碳化硅器件,就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功率控制单元、逆变器、车载充电器等方面,具有高效率、高温耐性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上,就可以实现降本增效。
好,故事正式开始!
1969年,中国台湾地区的技术官僚们参访韩国。当时中国台湾的科技业比较落后,而韩国则在军事强人朴正熙的领导下,正借助与日本缓和关系,换取了日本的科技与资金援助,朴政府大力发展本土产业,其中韩国设立的科技研究院就是当时吸引韩国国内外人才、孵化韩国电子业的温床。
(图片说明:孙运璿本人照片)
考察回到台湾省后,以孙运璿为代表的技术官僚开始研究韩国模式,孙的技术背景是其能成功研究效仿韩国的基础。抗战期间,孙运璿曾担任过青海西宁电厂厂长及甘肃天水电厂工程处主任,1942年被国民政府派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工作三年,1946年5月又奉国民政府命令接收台湾电力公司,任电机处长、协理兼总工程师,最终在69年开始主理经济事务。
如果科技研究院对韩国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那么为什么中国台湾不建一个类似机构呢?
4年后,孙推动了台湾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金属工业研究所等单位的合并,成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研发新科技,制定经济政策助力台湾经济起飞,这就是著名的工研院。
70年代台湾地区不仅开始学习韩国电子制造业,还派遣大量工程师赶赴先进国家学习,77年就开始在台湾本省建立4寸晶圆厂,进入半导体制造产业。
一时间,不少公司出现,其中最大的就属联华电子,也是今日台湾第二大,全球前四大晶圆厂。
80年代,一个叫李国鼎的南京人开始主管台湾地区科技与经济事务,他三顾茅庐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华人大佬张忠谋,最后,从来没有去过台湾的张忠谋被打动了,这个在美国研究半导体芯片半辈子的中国宁波人第一次踏上了中国台湾的土地。
(图片说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
日后张忠谋担任工研院院长,甚至掌舵联华电子,不过他最大的成就还是以工研院作为基础,联手荷兰飞利浦公司,创立了台积电。他在这间晶圆厂努力了20多年,一举突破技术难关,最终成为全球第一的半导体制造企业,高端芯片王者,苹果手机电脑芯片、英伟达AI芯片都需要台积电代工生产。
而工研院的使命并未因为台积电的成功而结束。自它诞生起,一直在为台湾地区招揽全球的顶尖华人专家、孵化新项目、培育高科技公司。
2004年,中国台湾工研院进军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的研究,2013年在此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并开始将部分技术转移给四家台湾公司,进行持续的商业化探索,其中一家名为台湾瀚薪科技,而投资方、大股东则是台湾地区最大半导体设备企业汉民集团。
汉民作为大企业,实力不容置疑,旗下培育出一家名为汉微科的半导体设备企业,最终几年前被光刻机霸主阿斯麦收购。
本以为借助工研院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技术研发,结合大股东汉民集团的实力,这间瀚薪科技一定能取得成功。确实起初瀚薪的第三代半导体逐渐在台湾地区的新能源与充电桩研发领域落地了,甚至一时间这间公司成为了台湾地区的“独角兽”企业。
但没想到,2021年台湾瀚薪科技突然破产解散了!
在台湾当时的大环境,产业没有聚焦在电动车产业,也没有市场能将碳化硅材料的半导体商业化,结果就是年年亏损,研发经费不足更限制了发展。最终,因无法获得资金输血,股东们开会决定于2021年2月清盘解散!
就在瀚薪台湾公司倒闭新闻放出之后,媒体挖出早在2019年就有一家叫上海瀚薪科技的半导体企业出现了,不少业内人士惊呼:瀚薪居然在中国大陆又复活了!
而且上海瀚薪的技术与人才都是台湾地区过来的,可以说上海瀚薪科技公司的组成就是台湾瀚薪科技的核心人员。
因此,不少台湾媒体气急败坏,指责瀚薪将台湾地区工研院转移给台湾瀚薪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又偷偷转移给中国大陆!
但台湾地区经济部门调查后仅发现:当初工研院给瀚薪科技的技术本来就很初级,而瀚薪转给上海公司的技术本来就是不同于工研院早期的研发成果,这就堵住了部分台媒的嘴。
我觉得这件事的逻辑很简单:台湾地区没有第三代半导体落地应用的市场,中国内地市场大,来自台湾半导体团队将第三代碳化硅技术用在有新能源汽车的巨大市场,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经济、社会价值角度,都是无可厚非的。
(图片说明: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新能源上的应用)
2021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国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造车新势力与老牌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层出不穷,碳化硅器件的需求非常旺盛,瀚薪科技此时将业务重心放在大陆,融入新能源产业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就在几年前台湾瀚薪科技捶死之际,内地的上海瀚薪科技就在2021年1月完成pre-A轮融资,几个月后又完成了6亿元的A轮融资,23年又完成了5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业绩也连续增长甚至实现营收的翻倍。有消息传:瀚薪已经是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半导体供应商,甚至网传包括比亚迪。
3月底,上海2024年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浦东临港片区管委会与上汽、理想、蔚来等车企,以及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掌舵的积塔半导体等数十家半导体企业宣布,共同构建宽禁带半导体产业联盟,而宽禁带就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这个联盟成员名单中更出现了上海瀚薪的名字!
完 | 感谢阅读
推荐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