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继逵
早在一九三四年,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九六四年秋,原新化县委县政府发出兴修周头水库的号召,一个千军万马齐上阵、浩浩荡荡的民工队伍开进了原周头大队。
出发的第一天,由大队民兵营长带队,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歌曲,不知不觉到了李某某(我们大队李海田的姨妹夫)家。
李家是一栋四扇的土砖瓦房,下面是业主和办公室,在主屋的旁边搭建了一个简易房子作为食堂。我们大队共计四十多人都住在楼上,冬天刮风下雪时,冷冽的寒风从耳边飘过,雪打在脸上,大家只有把头捂到被子里挡风遮雪。摊在楼板上的连铺,几个人挤在一床破旧被子里,那种异味把人都熏晕了。到了夏天,热得要命,零点以后才能降温。最讨厌的是蚊子,像“轰炸机”一样在身上盘旋,咬得身上血迹斑斑,大家捡来一个破砂锅,摘一些青蒿和草叶等伴着麦秆点燃,用烟去驱赶蚊子。
生活上苦累交加,每天八两饭票,一斤红薯票,蔬菜以萝卜,南瓜,豆角为主,有时没有蔬菜就喝盐水汤,汤里看不到半点油星星。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伴严寒,斗酷暑的环境下还要出夜工,由于劳动过度,有些体质差的人昏倒在工地上。
回忆起兴修水库那如火如荼的日子,尽管生活艰苦,但那种克服困难、昂扬向上的劳动热潮,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那种出工和收工时打着旗,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氛围令人难以忘怀。
当时没有机械化施工条件,全部靠锄挖肩挑。挑土队伍唱着山歌,你追我赶挑到目的地。大坝上打夯的四人一组,抬着二百多斤重的青石头,编成顺口溜,喊着“鼓干劲,争上游,修水库,抗旱涝,夯得紧,保质量,固千秋,早受益”等动情悦耳的号子,大家忘记了疲劳,连汗也顾不上擦。
文艺宣传队也经常来工地慰问演出。当时冷水江是新化的一个区,毛易人民公社管辖毛易,梓龙,岩口,铎山四个片,分别每月来工地演出一次,还有一些学校的师生打着旗,唱着歌,载歌载舞来到工地上慰问。
通过三年多不懈努力,工程于一九六六年底蓄水。现在的周头水库是冷水江市最大的,集灌溉、饮用、休闲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是娄底市目前十大水库之一,库容量为1040万立方米,承担渣渡、铎山、沙办、中连等四镇和毛易农场的灌溉,负责数万人的饮用水。我在这里曾度过一年多的艰苦岁月,那时,只有十五岁。
前年,我们到渣渡去庆贺姐夫九十大寿时路过水库,看到了那栋依然如故,见证了六十年前的风风雨雨,为周头水库的建设做出贡献的土砖屋;看到了繁花似锦、碧水蓝天的周头水库;看到了水库两岸星星点点、如诗如画的民宿美景。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一桩桩涌上心头。
在周头水库修建六十年之际,作诗一首以示纪念:
注:柳溪是一条河,周头水库是柳溪河的上游。
2024年11月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