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璐璐,湖南省文明传播大使,双峰县文明双峰宣传推广大使,湖南省美好推荐官,双峰县政协委员,双峰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文 | 彭璐璐
一 前奏
公元768年,杜甫的那些至交好友,那些年把酒酬唱的故旧,都已陆续辞世。
761年王维辞世于长安,762年李白在当涂病故,763年房琯死于阆州,764年郑虔故于台州,765年春天高适离世,同年四月严武故去,诗人们友人们都走了,仿佛人间和心灵都荒芜了,只留下57岁的杜甫孤独漂泊于重庆夔州。
而整个大唐,此时也是一片乱象,官军残暴,人民在混战中流亡。
求索半生,却壮志不酬的杜甫,在哀意与悲凉中,写下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后,收拾好回忆与心伤,想北归,去长安,回洛阳,但却因沿途叛军作乱,无法成行,最后飘泊到了湖南岳阳。
二 岳阳
长年的漂泊和生活的困顿,让他在到达洞庭湖畔时,身体已经非常衰弱。不仅身患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等,而且右手臂已经几乎偏枯了,牙齿也掉落了大半,耳朵也近聋了,甚至连眼睛也已经看不太清事物,但就是在此时,就是在这里,他低声吟诵出了那首,被誉为“古今登楼诗第一”“五律之冠”的《登岳阳楼》:
诗歌以平静的陈述开始,承接的是神州的动荡,和自己凄惨的现状,但最后一句中的泪流,却不是为个人而流,而是为这刚安定又战乱、满目疮痍的人世间而流,为天下人为流,无尽壮阔,又无尽凄楚。
所以,如果说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那杜甫眉头一蹙又补全了半个乱世。
三 长沙
公元769年正月,杜甫离开岳阳,乘舟赴衡阳,为的是投奔旧友衡阳刺史韦之晋,在半路上得知韦之晋改任了长沙刺史,于是又调转船头来到长沙,但此时韦之晋已骤然离世。生活失去了所有依靠的杜甫,境况愈加凄凉,要知道,这两年,他大多数时间住在船上,且只能靠在渔市上卖药艰难为生。
公元770年春天,杜甫在长沙街头偶遇了李龟年。李龟年,何许人也?唐朝乐圣,同时也是象征大唐盛世风华的标志,是唐朝乐坛top1。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衰败,李龟年流落到了南方,一代巨星只能靠街头卖艺为生,他的听众,也从当年岐王宅中的王公贵族,变成了市井百姓。曾经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少年,再相遇,却都已在困苦的漂泊中垂垂老者,于是所有的唏嘘感慨都化作了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 耒阳
公元770年4月的一个夜晚,臧玠于长沙作乱,长沙城内火光冲天,杜甫不得不携带妻儿,驾着小船,南下郴州投奔远亲崔伟,舟行至耒阳,遇江水暴涨,停泊在方田驿,一家人五天没吃到任何东西,耒阳县令聂某得知消息,派人送来酒肉才得以相救。杜甫非常感动,写了首长诗来感谢聂县令。
数日后,江水回落,聂县令派人寻找杜甫,却已不见踪迹,以为杜甫溺死,便在耒阳建了座空坟以纪念杜甫。
五 湘江
公元770年冬,杜甫乘着那条送他离开四川来到湖南的旧船,漂泊于湘江。他想回长沙,想北上去武汉、襄阳,甚至想回到他阔别多年的故乡洛阳,回到他想实现人生理想的长安。但长期的贫穷、疾病、漂泊和忧愁,使杜甫的生命孤舟最终停留在了湘江之上。
长沙 杜甫江阁 网络图(侵删)
六 尾声
1254年后的2024年,我在长沙,随着人流,登上杜甫江阁。当年杜甫在长沙,境况略好的时候,就会从小舟上岸,住到江边破旧的小屋里。他诗意地将这小屋命名为“江阁”。后来,湖南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江边,修建了这座“杜甫江阁”。
如今的杜甫江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雍容大气,每日人流如织,人们仿佛是在用极尽的“奢华”来弥补心中无限的伤感与遗憾。
2024年的秋天,我走遍了小半个湖南,我到了衡阳,到了郴州,而后又到了长沙,益阳,常德,岳阳。我穿梭在历史文化与城市烟火中,感受着风清水美、鱼肥菜香,领略了先生当年想都不敢想,无论如何想也想不到的“万千气象的现代化的湖南”。
我隔着洞庭湖,心里遥念着“先生,您当年想要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已替你实现。
(本文转自“土著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