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交谈高声碰杯的客人,手脚麻利续杯迅速的店员,步行可达的距离,火候值得称赞的烧鸟,以及两小时无限畅饮的酒水券,以上是我第二次光顾这家连锁居酒屋的原因。
轻车熟路坐在无人的吧台区,点酒,烧鸟,冷豆腐,从手袋里掏出书来翻看。Highball的优点是哪怕独饮,也会越喝越兴致高昂,一不小心就喝到脸颊红红的。在第二杯与第三杯之间的空隙,有个蓄着胡须的年轻男子走过来搭讪,第一反应以为是店主做调研,而后他开口询问能否加微信,理由是“你走进来时我便看见了,特别符合我的审美”。礼貌地感谢这份欣赏并拒绝了。随口说给女朋友说,她问:对方不在你的审美上吗?回想了下,单以形象评判的话,对方是大部分异性不会拒绝相识的类型,我也并不反感。当女孩子聊起被搭讪的经历时,我记忆里寥寥可数。去看演出,被一袭黑衣涂黑色指甲油的英国男人拖着尬聊,聊天终止在提出加微信为止。和闺蜜一同喝酒,被人邀请一起喝一杯,我总是脱口而出:不用了,谢谢。口吻和面对健身、美容推销时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和我这样的人搭讪的失败率是100%. 想来或许和早年学广告学相关,我最擅长逃离的就是消费陷阱,最擅长看破的也是各色营销。在我心底必然是觉得,那些花枝招展主动出击的狩猎者,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偶尔会听到女生说“哎呀,拒绝别人多伤人心”,大可不必有这份担忧。愿意轻易开口搭讪的人,是自信乐观且无所谓的,就如同我会一再用“谢谢,不需要”拒绝别人那般,他们也会一次次向不同类型的异性发出相识邀约。这行为本身,很像是散发免费的展会门票,要不要进来逛一圈呢?反正也是打发时间,如果选购到自己喜欢的,可就赚到了哦~ 我还停留在千禧年的世代,和一个人认识后,哪怕隔着12小时时差也孜孜不倦地分享着日常生活,对路人的观察,心里细微的感受。在某个夜晚说过晚安后,追加一句“你若不回NY就好了”。又或者是,并不熟悉的对方突然说有演出赠票,约在剧院门前交付。微醺地站在台阶上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对话,忍住别把那句“你真好看”说出口,坐在前排调暗手机屏幕,用最后的电量同他讨论着对戏剧作品的看法。然后他隔日突然冒雨出现在我的店门口,然后邀约一起看樱花。 只有曲折含蓄,循循渐进着的微妙情感才能被我认可。曾经大家都是如此,如今我却成为快要绝食的熊猫。喝完第五杯,摇摇晃晃走出居酒屋,即使是熊猫,也是一只有酒喝的熊猫啊,这可真是值得庆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