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吃货的辗转征程是怎样的?小学三年级因为厌倦父母千篇一律的东北菜,开始自己下厨房。既做出过蒜香熏人的四喜丸子,也做出过我爸妈吃了很惊喜的水煮牛肉。
大学在武汉也没闲着,暑假跑去重庆男朋友家里当试验场,一边到处吃,一边学本地家常菜。要么就是去同学家,研究当时土菜馆很流行的啤酒鸭和干锅茶树菇,征服了同学全家,一致表示“这个姑娘伢菜烧得蛮扎实”。
2016年底,我在武汉积玉桥的家里开设「淮安食堂」,不定期设计不同菜式,邀请朋友来家里吃。没想过盈利,就是图个好玩,勉强覆盖食材费用。
2017年初,和朋友合作在武昌的咖啡馆里做私厨,按人均百元收费,只做外面吃不到的私房菜品。(大老王2018年的出品,摄影师是我)2018年,我推掉了《十二道锋味》的编导邀约,很诚恳地说“我还有太多料理技能没准备好”,跑去大老王的厨房里学法餐。也是那时,意识到自己的体力并不适合成为全职厨师,无法每天10小时高强度地备菜出餐。但我没放弃做菜,去云贵旅行,回来当天早晨去篆新买薄荷、买茨菇、买火腿,当晚放了行李箱就钻进厨房烹饪,家宴招待朋友。一个人发自内心热爱美食时,只想把那些美味带给其他人,让他们也和自己一样被经验、被幸福充满。辛苦可以退到第二位。2019年,整个夏天我在大理一个叫做钏邑的村子里度过,除了赶集、买菜很少出门。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是集市那些陌生的食材、亲切热情兜售的爹爹婆婆把我拉回人间。2023年,在杭州第三年的时候,我开始了「流浪餐桌」计划。“没有固定时间,没有固定地点,以应季新鲜食材款待”,同时它也是个I人友好的社交场域。以食物为圆心,打开话题,随心地聊聊记忆里的味道或不同地域的故事。2024的夏天,我又回到了大理。本来应该在六月末飞回杭州,但心却已经到了武汉,买好机票直接问大老王:我们一起做场实验性质「流浪餐桌」吧?
主打不赚钱,主打来的人吃得惊奇,吃得开心,吃得意犹未尽但不再有续集。两个人一拍即合,前前后后花了三小时沟通菜单,而我则是在菜场逛断了腿。五年的诺邓火腿跟三年的有何风味差异?这家的玫瑰酱凭什么秒杀全古城?面对几十款本地辣酱如何筛选出适合与法式餐品融合的?答案是顶着老板的不耐烦和白眼一遍遍试,厚着脸皮多提问。没有这样的决心,我就辜负了「流浪餐桌」的初次联名合作。之前在杭州的几场,尽管食客捧场称美味,但我自己还是不够满足。我只做到了把天南海北的菜式放在一桌呈现,却没有精力改造成自己想要的Fusion料理。6月28,我和大老王玩场不一样的“跨界”混搭,云南本地风物与法式烹饪手法融合,让味蕾经历一场探险旅行。你吃到的每一口,都是云南的夏日,也是南法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