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答案及解析】
【79-1】B。据所学可知,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使大土地所有制得到显著发展,人口与土地之间的依附关系明显削弱,B正确。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座高峰,A错误;两宋时期,城市的“坊”、“市”界限被打破,里坊制崩溃、街巷制产生,C错误;两宋时期,国家政权对民众的人身控制和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较前代而言有明显松动,这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措施,而不是“管理失控”,D错误。
【79-2】C。据题干描述及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工商业繁荣。为便于征收工商业税,朝廷制定并划分了城市户籍,C正确。本题考察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未涉及政治制度。且北宋通过在中央设立“二府三司”以加强君主专制(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66)·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上)—中枢权力机制的变化)、实行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66)·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故A、B错误。两宋时期,工商业得到明显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错误。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80)·理学
理学是起源于北宋、繁荣于南宋的儒学哲学思想体系,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称之为“理学”。理学在唐朝儒学复兴运动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佛教、道教的思想观念,因探讨“性命之理”及“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又称之为“道学”。
【教材链接1】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唐)韩愈《原道》
理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此处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分述:
一、思想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北宋)石介《中国论》
二、政治方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三、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道德式微。
要了解第一代理学家的世界,我们不妨设想一名生活在公元1050年的士子,会怎么理解他自己的时代与盛唐的区别。这名士子会知道宋朝不再像唐朝一样,派出大量军队活动于丝绸之路一带,而且宋朝在把周边部落和政权纳入帝国体系方面也明显不足……他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在一个经济力量独立于政治运作的时代,道德到底是什么? (美)包弼德《历史上的理学》
两宋时期,社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奠定了理学诞生的基础:
一、政治方面:北宋崇文抑武,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北宋)蔡襄《国论要目》
二、经济方面:工商业发达,奠定了文化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那时大约有12700名文官,其中的一半通过科考入仕……他在官学图书馆中看到或是从书肆中买来的书已有一部分是刻本。 《历史上的理学》
宋朝儒学复兴运动兴起于北宋中期,主张为现实需求服务。其中,被称之为“理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包括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由于北宋儒学家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之为“理学”。
【教材链接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张子语录》
理学的主要内容可归纳概括为宇宙观、人生观和认识论三个方面。
一、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指人们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高于“气”,即具体的万事万物。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也,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南宋)朱熹《答黄道夫书》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 《朱子语类》
二、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人欲”即超过延续生存条件、违背伦理道德原则的欲望。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三、认识论:“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其中,“格物”指考察、研究具体事物,“致知”指获取事物之理、并尽量加以扩充积累。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不尽也。
朱熹《大学章句》
【教材链接3】朱熹还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 读物。《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从南宋后期起,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案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后为明、清两朝所沿用。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转引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理学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演进中趋于强化的君主专制政体。但在另一方面,理学所宣扬的封建纲常伦理也使之成为统治者禁锢人民思想、加强专制统治和扼杀人民自然欲求的工具。
图:1279年,南宋残余抵抗力量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歼灭,十万军民投海殉节。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
悠悠我新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巩固练习80-1】宋人的宫廷画作《折槛图》描绘了西汉成帝时,一名臣子因纠举宰相触怒皇帝,成帝下令将他处死,这名臣子紧抓殿槛不放,以至槛折,后来在大臣的力保下,这名臣子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成帝下令将殿槛保持原状,藉以表彰忠臣。宋人作此画作意在彰显
A.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B.皇帝与士大夫的共生关系
C.士大夫振衰启弊的政治抱负
D.宋代统治者对文臣的重视
【巩固练习80-2】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务?”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巩固练习80-3】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巩固练习80-4】朱熹所著《家礼》,旨在“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他的《小学》,专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同时理学家还通过书院讲学的方式,向社会各阶层宣扬封建伦理纲常。这体现出
A.儒家学说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
B.理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的传播推动理学成熟
D.儒学开启了宗教化进程
(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