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答案及解析】
【80-1】A。据题干描述,这名官员因纠举宰相而得罪皇帝,后在群臣力保下未受到惩罚。而这名官员与宰相、皇帝结怨并非出于私利,而是出于公心。宋人作此画的目的在于褒扬这名官员忠君爱国的义举,体现了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的体现,A正确。在帝制时代,皇帝与士大夫是君臣关系,而非共生关系,B错误;此处未提及宋朝的积弊(三冗两积),C错误;两宋崇文抑武,此处未体现,D错误。
【80-2】B。据所学可知,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另外据题干所引用的材料“以正风俗”和“合二姓之好”可知,两宋理学家仍然重视宗族观念和维护宗族观念。故B正确、A错误。两宋时期,理学深入基层治理,C错误;两宋时期,“婚姻不问阀阅”,“榜下捉婿”盛行,理学家批判这一现象,D错误。
【80-3】B。据题干描述及所学可知,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促成了儒学的复兴,故B正确。A与史实不符,排除;此处未体现官方尊崇理学,C排除;王阳明是明朝人,D排除。
【80-4】B。据材料及所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学教育的发展作出极大贡献。并且,理学在当时已深入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在教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故B正确。儒学早在西汉便开始影响民众生活,A错误;此处未体现“纲常伦理”,C错误;儒学宗教化进程开始于西汉,D错误。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81)·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萌芽于唐朝,兴盛于两宋。
图:白鹿洞书院
宋朝书院兴盛的原因包括:
1.两宋时期,科举取士规模持续扩大。仅靠官学不能满足读书人学习、参加科举考试的需要。因此,书院的产生填补了官学的空白。
表格数据来源:邓小南《王安石和他的时代》
2.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鼓励民间办学。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北宋)蔡襄《国论要目》
3.儒学复兴和理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佛教文化、特别是寺院的影响(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65)·三教合一与佛教本土化)。
4.造纸、印刷业的发展便利了信息的记载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
图: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代刻本书的价格亦当为抄本书的1/10左右……平均一册300文左右。 袁逸《明代以前书籍交易及书价考》
书院教育培养了人才,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材链接】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南宋)朱熹《童蒙须知》
【巩固练习81-1】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体现的办学理念是
A.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
B.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
C.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
D.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
【巩固练习81-2】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由26个增加到564个,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经济格局的变化
C.科举制度的改革
D.儒学地位的强化
(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