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往事】机掩吴淞月,炮掀黄浦波

文摘   2024-08-13 23:53   四川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图: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队机枪阵地
【教材链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今日•往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全面爆发。7月17日,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中日两国自近代以来的第二次战争逐渐由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

图:“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鉴于日军得陇望蜀、步步紧逼,且有可能沿平汉线南下大举进攻,国民政府决定强化以南京、上海为核心的华东地区的备战——国民政府的最高决策层认为,由于日军尚未进行总动员,17个常设师团已经有6个被派往华北作战。就算日军有出兵华东的计划,从批准到实施是有时间差的。因此,如果中国军队能够在华东主动出击,不是没有取得战场主动权的可能。同时,上海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也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国关切之处。如果能够在国际上引起更多关注,中国有可能从西方获得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图:中国军队向上海集结
我令一团化妆为上海保安队,入驻虹桥、龙华西飞机场,加强警戒;一团化妆为宪兵,开驻松江。
《张治中回忆录》
忽见无数军服辉煌的国军,威风凛凛地在闸北布防。闸北老百姓看到这种情况,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国军准备作战,惧的是祸及己身。数十万老百姓,扶老携幼地由闸北逃入租界。
陈存仁《抗战时代生活史》

自1932年《淞沪停战协议》签订后,中国的正规军便不得在上海市区驻防因此,根据京沪警备司令官张治中将军的命令,国军第2师补充旅两个团,分别化妆为保安团和宪兵,试图寻找有利时机——第2师补充旅是首批完成“调整”的部队之一,配备有德国装备并受过德式训练,战斗力较强。随后,京沪警备司令部原有的87师和88师,以及炮兵第10团第一营的八门s.FH18型榴弹炮也于8月11日被部署在上海。

图:驻屯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图:日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
沪市紧张情形,宛如“一·二八前夕(【今日&往事】十三载春秋,从山河沉沦到日月重光)……虹口、闸北一带断绝交通,仅见日军架设机枪之机车往来频仍;公共租界之万国商团全体出动,在边界一带布防……”
《大公报》,1937年8月12日

在中国军队调兵遣将的同时,日本方面也没有闲着——“八·一三”事变前,日军在上海即部署有约2500人的上海特别陆战队。“七·七”事变后,日军还抽调吴镇第二特别陆战队和佐镇第一特别陆战队各一部前往上海增援。至“八·一三”当日,日军在上海的地面部队已超过5000人。除此之外,日军在海上还占据着接近于“∞:1”的优势——除了原先部署在上海的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以外,日军还先后投入了四艘轻巡洋舰、22艘一等驱逐舰和十余艘其它各型舰船,以及搭乘三艘航空母舰的第一、第二航空战队。即便不算水上飞机母舰和巡洋舰的载机,日本海军航空兵在上海地区的飞机数量也超过了两百架——也就是说,在开战伊始,中国军队便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局面。

图:虹桥机场事件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军官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要藏在虹桥机场向中国守军挑衅时,被守军当场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调动第三舰队各部向黄浦江沿岸集结。8月13日,近卫文麿内阁决定向中国大举增兵。同日,根据第三舰队司令官、海军大将长谷川清的命令,日本海军航空兵向上海、南京、广德、南昌等多地发动空袭,并以海军舰炮火力向上海闸北的中国驻军阵地、乃至和平居民区开火——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八·一三”事变。当日下午,国军第88师262旅523团1营在八字桥与日军遭遇——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8月14日,由高志航上校率领的中国空军第四驱逐机大队在笕桥上空与号称“虎之子”的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遭遇。我空军健儿一举击落日军轰炸机两架,另有两架日机被我军击伤、在返航途中坠机。从此,8月14日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空军节”。时至今日,我国台湾地区仍然将此作为正式节日。一时间,空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成为了誉满全国的民族英雄群体。

图:笕桥空战大捷

八一三上海事变……后来居上,发展为中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决战。
郑浪平《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根据日本内阁、军部的计划,日军将同时在华北、华东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即淞沪会战与太原会战)。此时,天皇已下令组建上海派遣军,由陆军大将松井石根担任司令官——这是继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在五年内经历的第二场战争。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相继投入85个师和几乎全部海军、空军,总兵力在70万人左右;日军亦先后投入9个师团和海军陆战队一部,加上数十艘军舰和500余架飞机,总共参战兵力约30万。

那时,最高统帅部坚决地确保这个远东最大的都市,便尽量挹注兵力与淞沪方面,京沪、沪杭两铁路的军车日夜不间断地奔驰,把一师又一师的部队送来,加入填补火线,其情况好像1916年法军为挽救凡尔登要塞的危急,从巴黎运送增援部队的状况相似。
《张发奎口述自传》

全面抗战爆发前,依托于“黄金十年(1927—1937)”的经济建设成就,在德国的帮助下,国民政府组建了一批装备和训练都较为精良的“调整师”,即俗称的“德械师”,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军事工业。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试图集中精锐部队和几乎全部海军、空军,试图实现先发制人、夺取战场主动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军“闪电战”思想的影响,客观而言,国民政府的军事思想实际上并不算落后)。实际上,在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的确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整体上看,中日两国的国力、军力之对比仍然极为悬殊——具备较强战力的“德械师”仅仅是数百万国军当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极度缺乏重武器。而日军在租界内修建了严密、复杂而坚固的防御工事,面对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可以做到凭险据守,并借助海军优势抵消中国军队的兵力优势,以致于中方精心策划的先发进攻最终功败垂成。

图:上海妇女代表慰问参战官兵

1937年8月22日,国军第36师攻击至日军的调动枢纽——汇山码头附近,遭到日军舰炮阻拦射击,被迫撤回位于唐山路的阵地。同日,日军上海派遣军由本土抵沪,在浏河、川沙口至吴淞口间建立多个登陆场,并快速建立阵地,威胁中国军队左翼,并向罗店发起进攻。敌我双方围绕罗店镇展开激烈争夺,阵地几度易手,罗店镇俨然成为了一间“血肉磨坊”。尽管国军各级官兵浴血奋战、不畏牺牲,但迫于日军的强大战力,战至9月初,国军被迫全线后撤、转入防御。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且地域发展极不均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从省份出发、赶赴上海参战的国军,至少需要数个星期才能抵达战场。而日军凭借海军和海运上的优势,从本土出发仅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加上日军在重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在一马平川、易攻难守的黄浦江沿岸,中国军队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伤亡惨重。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将军曾回忆:“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融化了!

图:日军炮兵

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极大地出乎日方决策层的意料。10月20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增派第10军和海军一部,在杭州湾登陆,以期迅速占领上海。11月5日,日军舰队驶抵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全公亭外海——这是中国军队防线的薄弱点。在舰炮和航空兵火力的掩护下,日军登陆部队相继占领金山卫、全公亭,并沿着沪杭铁路前进。11月9日,松江陷落——中国军队顿时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当中。此时,苏州河北岸的日军也突破了国军的防线,上海失陷已经不可避免,淞沪会战遂进入撤退阶段。11月12日,上海沦陷。

君不见、北岸上,飘扬在烟云里。
昨夜黄昏挂起, 黎明仍高悬空中
鲜明青天白日,红光照满地。
赵元任《苏州河北的大国旗》

10月26日,国军第88师524团1营,对外号称有800余人,在团部附员谢晋元中校、营长杨瑞符少校的指挥下,继续留守在88师的司令部所在地——四行仓库这里在战前曾是四大银行的金库,墙体坚固,足以抵抗轻武器的射击。且此处位于苏州河沿岸,毗邻英美租界。日军既不敢出动飞机轰炸、又不敢使用重炮攻坚。留守在四行仓库的一营官兵,大多来自湖北的保安团(不是很多人想当然以为的德式精锐)。这支孤军被赋予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已经沦陷的上海继续坚持抵抗,以实际行动告诉全国、全世界:上海还在,中国军人还在!

图:四行仓库
图:谢晋元

10月27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在苏州河沿岸搜索前进时,四行孤军营突然开火。在此后的几天,双方进行了若干次零星的交战。10月28日,女童军杨慧敏冒将一面中华民国的国旗送进了仓库,极大地鼓舞了官兵们的士气——谢晋元决定,次日将这面国旗在仓库升起

10月29日早晨,在谢团附和杨营长的指挥下,孤军营将这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升起在四行仓库的屋顶。恼羞成怒的日军遂调集重兵向四行仓库猛扑——由于日军不敢与英美列强公开翻脸,只能出动配有小口径机炮的装甲车掩护陆战队员攻击前进。而守军早有应对,以机枪和手榴弹从容应对,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此时,由于宣传任务已经完成,孤军营奉命撤入租界。“八百壮士”的英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八百孤军守四行、万国齐景仰。
抗战胜利纪念歌曲《虎贲万岁》

尽管中国军队最终未能守住上海,但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不仅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野心,也为沿海工业和高校的内迁争取了时间。参战部队各级官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不畏牺牲,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教材链接: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②《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卢比肯河畔
以小见大,寻千秋悲欢离合;见微知著,感万代抑扬褒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