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54)·均田制

文摘   2024-08-03 23:56   四川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53)·西晋占田制

【上期答案及解析】

[53-1]B。据题干描述及所学可知,占田制事实上承认了士族对土地、人口的占有,维护了士族的特权,B正确。士族大量圈占土地,导致土地兼并加剧、百姓负担增加,也加剧了政治的腐败,其余选项错误。

[53-2]A。据题干描述和所学可知,西晋至南朝的土地制度承认了世家大族对土地和人口的大量占有。隋唐时期,均田制(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因此从魏晋至隋唐,自耕农数量因土地政策的不同而有相应反复,A正确。其余选项在题目中未涉及,排除。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54)·均田制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首创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由于黄河流域历经长期战乱,国家政权能够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当时,朝廷实行计口授田,即按性别、年龄把由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国家的“授田”分为露田、桑田两种类型,前者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后者不必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买卖,实际上并未触及土地私有制。同时,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服徭役、兵役(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中国古代史(50)·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所有的田土归皇帝所有,各人只钦许而有使用权:每一男丁十五岁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减半,奴婢及丁牛又有附加,以上系供耕种米麦之用,老免及身没归还政府(露田)。其他种植桑麻蔬果之田土另为一畴,可以继承且在限制之内得以买卖(桑田)。
《中国大历史》

均田制的实施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推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和政权巩固;同时也在另一方面加强了国家政权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此后,北齐、北周、隋、唐历代王朝都实行均田制。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兼并趋于严重,国家政权能够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废除。


【典型例题54-1】西魏大统十三年(547)计账文书记载,在西魏的均田制下,课税户分为上、中、下三等,调的负担一样,租有所区别,上户一夫一妇纳租四石,下户两石,户内如有丁婢、耕牛,相应增加租调。这反映出西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是

A.调整土地关系

B.缓和社会矛盾

C.方便政府征收租调

D.促进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典型例题54-2】北魏始行的均田制一直推行至唐中叶。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一定程度上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与权力。均田制的推行

A.抑制了土地兼并与买卖之风

B.有利于推动选官制度转型

C.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典型例题54-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用“庄园”指圈占的成片土地。至唐朝,“庄园”一词使用更为普遍。这说明

A.北魏至唐初恢复了井田制

B.均田制的实行消除了土地私有

C.土地兼并仍然存在

D.庄园由国家直接管理



(答案见下期)

卢比肯河畔
以小见大,寻千秋悲欢离合;见微知著,感万代抑扬褒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