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汤不建议冬天喝,医生提醒:特别是孩子,喝多了伤脾胃

文摘   2024-12-31 18:25   重庆  

王阿姨是个特别注重养生的妈妈,听说冬天喝汤好,能给孩子补营养,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儿子熬汤。

早上是一碗浓浓的猪骨汤,中午红枣桂圆汤,晚上再来个蔬菜汤,王阿姨觉得这才是爱孩子的表现。

最近,原本活蹦乱跳的儿子小宝却变得有些反常。吃饭没胃口不说,肚子老是胀,饭后还经常喊难受。

王阿姨有点担心,赶紧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她,小宝的脾胃出了问题,根源就出在这些看似营养满满的汤上。

王阿姨愣住了,怎么会呢?汤不是补身体的吗?怎么会伤了脾胃?

医生耐心地解释,汤虽然好,但不是什么汤都适合孩子喝,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或偏热性质的汤,喝多了反而会让孩子的脾胃吃不消。听完医生的分析,王阿姨又急又悔,连连追问:“那该怎么办?”    

看着王阿姨焦急的模样,不禁让人想到,我们平时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误区?总以为越补越好,却没想到不合适的“好心”反而可能害了孩子。你家的汤,喝对了吗?

1. 高汤类食品

在很多家庭里,猪骨汤、牛骨汤、鸡汤等高汤一直被认为是“冬季滋补之王”。家长们觉得,这些汤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氨基酸,对孩子长高、增强免疫力大有好处。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如此。

高汤虽然美味,但它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尤其是长时间熬煮后,骨骼中的嘌呤、油脂也会大量析出。

这些物质对成人可能无害,但对于脾胃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却是个负担。消化系统无法快速分解这些复杂成分,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食欲下降、腹胀、甚至营养吸收不良。

健康建议

减少油脂摄入:熬汤时尽量去掉肉类的肥油,出锅前撇去浮油。

汤与食物搭配:让孩子喝汤时适量搭配蔬菜、主食,避免单独喝浓汤。

控制频率:高汤一周喝1-2次即可,切忌天天“浓汤泡饭”。    

2. 红枣桂圆汤

红枣桂圆汤香甜可口,不少家长冬天喜欢用它给孩子“补血益气”。但在中医看来,红枣和桂圆都属于温热性食材,若孩子本身湿气重或脾胃虚弱,喝多了反而容易“火上浇油”。

红枣和桂圆的甜度高、糖分丰富,过量食用容易增加脾胃负担,导致积食、胀气等问题。有些孩子喝了几周后,会出现食欲减退、便秘等症状。

特别是湿热体质的孩子(如爱出汗、舌苔厚腻、经常嗓子疼),红枣桂圆汤只会让他们更难受。

健康建议

根据体质选择:湿热体质的孩子不适宜频繁喝温热性汤品。

控制糖分摄入:红枣和桂圆用量要适当,避免加糖炖煮。

加点清补食材:可以搭配枸杞、山药中和温热性质。

3. 蔬菜汤

蔬菜汤一直被认为是最健康的汤之一,维生素丰富、热量低。很多家长会用番茄、西兰花、黄瓜等蔬菜炖汤,觉得适合孩子。但在冬天,这类寒凉性质的蔬菜汤,喝多了反而可能影响脾胃功能。    

寒凉食材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孩子(如手脚冰凉、经常腹泻)。

有孩子因为喝了过多寒凉蔬菜汤,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甚至脾胃虚弱等情况。

健康建议

选择温补蔬菜:冬天适合用胡萝卜、南瓜、土豆等温补性质的蔬菜炖汤。

避免寒凉搭配:减少黄瓜、番茄、青瓜等寒凉蔬菜的使用。

加点姜片驱寒:适量放些生姜片,有助于暖胃驱寒。

4.滋补汤

滋补汤(如鸽子汤、乌鸡汤、排骨汤)是冬天的热门选择,家长们寄希望于这些汤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然而,滋补过度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滋补汤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饮用会让孩子的消化系统超负荷,导致便秘、食欲下降。特别是脾胃功能本就偏弱的孩子,经常喝大补汤可能引起脾胃运化失调,营养无法吸收,还可能加重体内湿气。

健康建议

适量饮用:一周喝1-2次滋补汤即可,注意控制量。    

合理搭配:适当加入红枣、枸杞等温和滋补食材,避免汤品过于油腻。

观察身体反应:如发现孩子消化不良,应减少滋补汤的摄入。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汤,不仅能够驱寒,还能滋补身体,因此成为许多家庭的冬季“必备”。

然而,过多喝一些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汤品,可能会无形中给孩子的脾胃带来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引发一些胃肠不适的症状。

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汤品时,应该更加关注食材的搭配和汤的性质,避免因为不当的饮食方式而影响孩子的健康。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重庆城市TV生活
隶属于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