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泳中,什么因素最为关键?有人会强调呼吸的重要性,有人担心深水区的紧张感而认为踩水技能至关重要,还有人考虑到开放水域中装备的必要性,以及紧急情况下冷静的重要性。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它们忽略了一个核心要素:模式切换。
就像手机有多种工作模式、汽车有多个档位一样,游泳也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情况,有着不同的模式。掌握在这些模式间灵活切换的能力,直至这种切换成为一种本能,是至关重要的。
有句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句话经常被不会游泳的人挂在嘴边。但实际上,这句话并没有太多意义,就如同“噎死的都是吃饭的”一样。在水里,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人相比,谁更有可能遭遇不幸?答案显而易见。
那些对尝试新事物的人嗤之以鼻的人,尤其是对失败者冷嘲热讽的人,如果我们要完整地表述那句俗话,应该是:“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只是他们游得还不够好,或者缺乏对水的敬畏。”
游泳爱好者需要做的,是努力熟悉水性,始终保持对水的敬畏,并学会在水中切换自己的游泳模式。
1. 换气模式
无论采用哪种泳姿,换气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仰泳——唯一口鼻都在水面上的泳姿,也是进水呛水最多的泳姿。
换气模式的关键在于理解两点:一是鼻子吐气通常比嘴巴吐气更舒适,嘴巴吐气吸气比鼻子吸气呼气更有效率;二是换气要与游进动作协调。动作节奏快时需要更多的氧气,换气时间也更短。以自由泳为例,能否在一划一换气和三划一换气之间平顺调整,是衡量换气能力的重要标准。
2. 泳姿切换
在游进过程中,如果练习自由泳时呛水,能否立即切换到更熟悉的蛙泳?如果游得太累导致腿抽筋,能否切换到仰漂休息?在开放水域遇到风浪时,能否从蛙泳立即切换到自由泳,穿浪而行?如果想打喷嚏或打嗝时,能否切换为抬头蛙泳?如果泳道里闲聊的人太多,能否切换到蝶泳,开启清场模式?请忽略最后一句玩笑。
3. 节奏切换
在开放水域游泳时,如果突然遇到漩涡,能否及时从放松游模式切换到短距离速游模式,保证双腿打水的爆发力?在泳池游累了,却不愿靠池边休息,能否将节奏放缓,像散步一样轻松游进?自由泳三划一换气感到疲惫时,能否切换到一划一换气,而不是停下来?
4. 心理切换
游泳时,如果突然被其他泳道的水呛到,或者被前方的蛙泳腿蹬到,或者被自由泳的手指尖戳中,能否保持心情平和,继续游泳练习?还是要上岸理论一番?在开放水域游泳时,如果突然发现已经偏离方向,能否保持呼吸平和,冷静地评估自己的状况,第一时间趴在漂包上,之后再做下一步决定?
总的来说,水中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作为游泳爱好者,在保持对水敬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游泳技术,熟悉掌握各种模式的切换,使之成为身体本能,这是最积极的态度。
我有幸通过运动爱好结识了许多朋友,而泳友的素质是最高的,他们似乎天生具有坦诚、直爽、友好、热情、愉快交流等优点,没有其他运动群友的一些让人不快的缺憾。虽然我不清楚原因,但我很高兴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顺便说一句,游泳和救人是两回事,不要以为会游泳就能救人。许多游泳者试图救人却反被拖沉。遇到溺水者,第一时间呼救,同时扔两个空的大瓶可乐瓶就可以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