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E “秀”
1
患者:男性,49岁
主诉:突发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2小时
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在单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有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小便失禁,急诊送至我院,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入院。
查体:BP 159/96mmHg,神志模糊,GCS11分,H-H 3级,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直径2.5mm,光反应灵敏,颈抵抗,四肢刺痛定位,双侧巴氏征阴性。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不规律服药,未监测血压。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2
入院头颅CT
3
入院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2.高血压病
3.吸入性肺炎
治疗措施:入院后急诊行DSA检查(经远桡)。
术者:袁雪松、陆彬—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4
术前Dyna-CT
DSA
路图下导丝超选进入
桡动脉解剖变异。肱桡动脉(高位桡动脉)?
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10mm*8mm*7.6mm,瘤颈约5mm
5
目前诊断:
1.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2.高血压病
3.吸入性肺炎
诊疗计划:
1.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2.双微导管弹簧圈栓塞术
6
1.泥鳅导丝0.035″
2.6F泰尔茂桡动脉薄壁鞘
3.6F 105cm Tethys 中间导引导管
4.5F 125cm Simmon 2导管
4.微导丝(Traxcess 14)
5.微导管(TJMC-14)
6.弹簧圈(TJCHYF)
7
在路图下超选
建立通路
Trust技术将6F 中间导引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
工作角度造影
将2根TJMC-14微导管在Traxcess导丝作用下分别置入动脉瘤腔内
通过第1根微导管填入8mm*30cm 3D弹簧圈
通过第2根微导管填入6mm*20cm 3D弹簧圈
继续通过第2根微导管填圈
依次填入两枚5mm*15cm 3D弹簧圈,一枚4mm*8cm 3D弹簧圈,两枚3mm*6cm 3D弹簧圈,一枚2mm*4cm 3D弹簧圈
术后3D
术毕加压包扎
复查头颅CT
复查桡动脉B超
8
高位桡动脉又称肱桡动脉( Brachioradialis Artery,BrA)、高起源的桡动脉等,属于桡动脉起源异常,其发生率约为7%,源自于胚胎时期浅肱动脉和正常肱动脉之间未发育出吻合血管,或形成吻合后浅肱动脉近端退化不完全所导致。属于一种无害的血管变异。
胚胎时期,颈部第6或第7节间动脉(intersegmental artery)发出腋动脉并延续为肱动脉(Brachial),后者继续延续为前臂骨间动脉及手部动脉(图1A)。随着发育的进行,骨间动脉远端退化,代之以中间动脉(Median)供应手部(图1B)。中间动脉形成,随之骨间动脉继续分化出尺动脉(图1C)。尺动脉形成后,浅肱动脉(Superficial brachial artery)开始发育并向掌部延伸(图1D)。浅肱动脉与掌部血管吻合后,前者与肱动脉之间开始形成吻合支(图1E)。浅肱动脉与肱动脉吻合支形成后,吻合后近端血管退化,远端延续为桡动脉(图1F)。
9
根据浅肱动脉退化程度以及是否发育出吻合血管等因素,可将BrA分为四种类型:
① a型为发育出桥血管,且浅肱动脉有一定程度退化,这也是最接近正常情况的一种类型;
② b型具有桥血管但浅肱动脉未明显退化;
③ c型具有发育不良的桥血管,浅肱动脉未退化;
④ d型无桥血管且浅肱动脉未退化。
10
1.c型和d型不具备发育良好的桥血管,若术前即知晓该情况,应直接选择经尺动脉入路或经肱动脉入路,否则一旦穿刺桡动脉,只有通过BrA实施后续操作(无法通过桥血管将导管改换到肱动脉里);
2.对于b型而言,若桥血管近端的BrA管径够粗,则直接通过BrA进行操作也是可行的,或者可以通过桥血管将导管走行到肱动脉里,可能使操作更加顺畅且安全,但这样做之前也要评估桥血管的角度和迂曲程度,包括导管的特性以及术者经验等;
3.对于a型而言,退化纤细的BrA近端往往无法容纳导管安全通过,强行置入导管可能引起强烈痉挛导致操作困难或导管抱死,此时通过桥血管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若导管无法通过桥血管,则需要重新穿刺改换入路。
术者介绍
点击卡片
关注我们
神经介入新生代(RACE CLUB)是国内神经介入领域专家、企业机构等自行发起的介入技术交流平台。经桡动脉介入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技术路径,具有安全、快速、直接、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跨越了心、脑、肾等血管性疾病,备受临床关注。RACE是:Radial Access For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的首字母简称。
神经介入新生代依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开展创新化、学术化的交流与合作,旨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经桡动脉介入的科研、培训及交流等学术活动。神经介入新生代成员思维活跃,紧贴临床,共同探索并发症更少、患者更舒适的经桡动脉入路的神经介入策略。
欢迎神经介入领域同仁共同参与RACE CLUB!一起营造平等互助、医工融合、医企共进的交流新模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神经介入新生代RACE CLUB
微信群持续招募中
联系人员:医千在线-陶千柳(RACE CLUB运营)
联系方式:18510008678(电话及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RACECLUB@yeah.net
声明:本文来源于神经介入新生代(RACE CLUB)成员及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专家姓名+神经介入新生代(RACE CLUB))。文内观点针对特定病例,不具备广泛临床指导意义,请勿简单模仿,以免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盲目模仿文中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 神经介入新生代(RACE CLUB)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