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 加
冬天一到,锡矿山上就比城里冷,山沟里的机电厂会更冷,槽子风硬,树叶被抽落,枯草也全部败倒,还会把人的脸颊扇得通红,路上披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魔芋冻(新化话魔芋窖),走路一不小心就摔倒。孩子们只能猫在家里,热切地盼着过年,好像过年的热闹,就能驱散这寒冬腊月的寒冷,和冷冰冰的无聊寒假。
过了腊八,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各家就开始大扫除。巷子里老杨家,两口子平常都上班,到了礼拜天,全家人一大早就忙活了。机电厂的住宅由厂房结构改建过来,窗玻璃特别高,几个儿子爬窗户的爬窗户,搓抹布的搓抹布,分工合作,很快把房前屋后的窗玻璃擦得光亮。然后又把扫把捆上根长竹杆,把屋顶和墙旮旯的蜘蛛网和霉团扫干净。由于长年累月使用煤火灶做饭,家里的墙壁都熏黑了,就在墙上再刷上一层白石灰水,墙面倒是焕新洁白了,但像是请回一尊菩萨,挨不得碰不得。倘若人坐下背一靠墙,衣背上会留下一大片白灰,只能在墙上糊上几张报纸,大煞风景啊。后来家属区里不知道谁脑瓜子开窍,用矿里的锑白粉兑水刷墙,不仅刷得白,还不沾衣服,脏了用湿抹布一擦又白了,比原来的白石灰强好多倍,于是一到过年,就托炼厂上班的人,带个三五斤回来。把家里的墙壁刷得雪白雪白。
到了年三十,过年还有好些事没做,年前的最后时候得抓紧,老杨家男人一大早把鸡杀了鱼剁了,人多发的豆腐票也多,买来整板的水豆腐,切成方方正正小块,在油锅里炸得金黄,这可是年后解油腻的上乘菜。男人正儿八经锡矿山人,讨了个涟源妇人做堂客,生了五个崽,家里嘴巴多,吃的东西比别人家要多些。男人在矿里供应科上班,更像是食堂的小采购,时时刻刻惦记着家里那几个崽的吃。每年“五·一”“十·一”固定去梅花洞水库钓一个礼拜鱼,每次都拎着一大旅行袋小干鱼回家,嘴里说是钓的,估摸着大都是买来的。就是随车出差去长沙提物质,也会在宁乡带回半桶泥鳅。年前单位褔利分牛肉,男人也是凑拢去帮忙,只为多分一份牛筋、牛蹄,让儿子们吃饱吃好。
机电厂家属区的人来自天南地北,过年也各不相同,都按照自己的传承习俗过年。那些外面来的人,大部分人家入乡随俗,慢慢过上本地年了。新化年俗是年夜饭和新年初一凌晨吃早饭,年夜饭就两道菜,砧板肉(新化话丁板英)和红薯粉。
年三十吃过晚饭放下碗,夜幕还没降临,老杨家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的食材,腊肉是最好的那块,半瘦半肥的五花肉,切成两到三段,用淘米水洗刷掉腊肉表面那层熏得墨黑的油污,放入砂锅中,在火灶上炖三个小时,待到守岁时刚好出锅。平常日子的腊肉,到了年三十晚上,用砂锅一炖,就换了个身份叫砧板肉了。
夜晚十二点,年夜饭开始。油光发亮香飘四溢的砧板肉闪亮登场,老杨家男人郑重其事地把腊肉切成手指宽的厚片,往往肉还在砧板上几个小孩就抢先吃了。腊肉吃到嘴里,瘦肉带来十足的纤维感,肥肉又增添了油脂的润滑,这种难得的大口吃肉满嘴留香的满足感,真是回味无穷!
红薯粉到各家情况又不一样了,湘中地区盛产红薯粉,但各地粉条粗细、颜色、松软又不尽相同,也就加了地域的称呼。准备年夜饭时,老杨家男人就会问今年煮新化粉呷啊,妇人会立马反驳呷涟源粉,涟源粉软和。妇人离乡一个人嫁入矿山,家人来了带来涟源红薯粉,其实新化粉同涟源粉没有大区别,每年男人都有意提一下年夜饭的食粉,就是想勾起妇人家乡的味蕾,留住对故乡的念想,就这样过新化年吃涟源粉了。两碗砧板肉,两碗红薯粉,再加每人一小碗甜酒,一家人围坐在火架桌子边谈天说地、吃肉喝酒,年夜饭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能不能放鞭炮是过年和平常日子的区别,孩子们的心思在鞭炮上。男人会拿出几挂百响鞭炮,分发给几个小孩。得了赏赐后,孩子们兴奋地撕掉红色鞭炮纸,一点一点解开捆扎的白线,编织缠绕一根绳的引线连着鞭炮会一个一个松掉,整挂鞭炮就拆下来了。零零碎碎的鞭炮把裤兜塞得鼓鼓囊囊的。这时,妇人就会松开一包过年用来招待客人的纸烟,给孩子们每人派发一根,边递边说这是过年,平常不准呷烟啊。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熟练地把烟点燃,又对男人说,你看看他们几个呷烟的姿势,都有模有样的,你那些烤烟叶子,不知道被他们几个呷了好多了。
屋外依稀响了几下鞭炮声,像集结号一样,把孩子们的心勾得痒痒的,飞快跑到家属区南头那高堡坎边聚集,小伙伴们一个个都肆无忌惮地呷着纸烟,从裤兜里掏出一个鞭炮,点燃引线一丟,啪地一声清脆悦耳,阔气点的人从家里拿来彩珠筒炮,拖着尾巴的彩珠一个个抛向天空。久了,伙伴开始比赛,看谁吐的烟圈吐得又圆又飘,看谁点燃鞭炮引线捏在手指上,等快燃到鞭炮根时才扔掉,如果是刚脱手的瞬间鞭炮就炸了,必定得到大家的喝彩。不知道谁拿来崔阿嫂家门口喂鸡食的搪瓷碗,点燃鞭炮扣上碗,小的鞭炮只会闷响一声,雷鸣炮则会把碗炸得抬起老高,引来又一阵尖叫声。
巷子口五结巴六结巴两兄弟今年放上了火箭炮,大家都围拢去,家属区就他们家的炮最好,他们家的炮是两个女婿从城里带来的。五结巴家两姐四弟,老四说话口吃,叫四结巴,老五老六说话利索,但外号也顺数叫五结巴六结巴。火箭炮炮如其名,尾巴插着长长的细棍,点燃后呼啸冲上天空,不知谁说了句,把火箭炮往河对面放。还真是个好主意!机电厂家属区座落在山沟里,一条小河从家属区穿过,西低东高。在东边堡坎边放火箭炮,只要把细棍平放,炮就会冲过小河,直接炸到西边房屋的门口。从那以后,过年小伙伴们最喜欢买火箭炮,每个人一大把,一排一排的放,像极了战争电影中的大炮齐射,场面十分震撼。西边的孩子也不甘示弱,也买来了火箭炮对射,奈何人少地势低,反击力度不大,往后过年,小河两岸对射火箭炮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年初一,孩子们睡梦中被拉起床,老杨家妇人早早地拿出自己给孩子们缝制的新衣服,每人一套,衣服早已试过,都很恰身。妇人刚嫁矿山时,也不会裁缝,生了几个小孩后,家里衣服需求渐渐多了起来,就要男人买来缝纫机,先用报纸试着裁剪了几套衣服,心中有底了,便直接扯来新布,在家里车缝起了衣服。妇人能干,家里井井有条,五个崽衣着整洁,应季换衣,不见补丁,过年更是每人一套新棉袄,不但包了一家人的衣服,邻居们要给小孩做新衣也找上了门。
穿上新衣就吃饭,孩子们睡眼朦胧中上了桌,没睡醒味口也差了很多,只有四崽见到美味佳肴不一样,他喜欢满口吃东西,狼吞虎咽,胡吃海塞,扒拉几下,一碗饭就干完了,常常是他吃了两碗饭其他人才吃下一碗。一到吃砧板肉,他是嘴里咬着一块,筷子夹着一块,眼睛还盯着一块,生怕落下一片腊肉!家里看他个头高了,没限制他吃,他就放飞自我了,吃完年夜饭,清早又吃早饭,上午拜年到各家又不停吃了许多零食,结果各种食物塞进肚子里,把人吃撑了,肚皮都胀得鼓鼓的,食物发生了化学反应,中午时就喊肚子疼,慢慢开始闹肚子,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直接把春节的喜庆,变成了渡劫的日子。
大家吃过早饭,也不能出门玩,要到八点后才能去拜年。妇人就拿出一些零食、水果,给每人泡杯茉莉花茶。看到外面有人走动,开始拜年了。孩子们就拉开门往外冲,妇人在后面不停嘱咐先从李把把家开始拜年啊!这还用叮嘱吗?李把把家的烟最好,肯定是从他家开始拜年的。机电厂过年有个习俗,拜年时男孩发烟,女孩发糖。只要是男孩,到各家拜年会派发香烟。李把把的几个崽在外面工作,每年轮着回家过年,带回的香烟、糖果每年都不一样,十分精美、档次很高。小孩子拜完年对比谁家的烟最好,每年都是李把把家的烟排第一。
过年的压轴戏是初一中午去工人俱乐部看电影,五分钱的戏票,大多是《英雄儿女》之类的电影,如果到俱乐部早了,电影没开映,肚子又饿了,就会到俱乐部边上的面馆部吃碗面条。平常看电影都是去大食堂买馒头吃,过年兜里有钱,面馆部大清早开门了,就进去吃碗面。一毛四一碗的光面,很筋道,再加七分钱的肉丝臊子,香味扑鼻,汤鲜醇厚,特别好吃。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能吃饱肚子是很奢侈的事,能任性地吃喝玩乐还只有过年了,那时候的年,过得真有味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