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荣 || 宋淇的用心

文摘   2025-02-03 12:01   安徽  
本文原载《书屋》2025年第1期第35—36页。谢谢《书屋》新年伊始刊载小文!
陆机《文赋》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为文之用心”也特别属意。译界耆宿王佐良生前他推崇严复,也曾探究“严复的用心”。宋淇多才多艺,一生涉足商海,但同时旁涉文艺批评、翻译、话剧和电影诸多领域,著、译、编三方面成果都非常丰厚,在在有其用心。

宋淇乃中国现代戏剧先驱宋春舫哲嗣,浙江吴兴人,又名宋奇或宋悌芬,英文名为Stephen C. Soong,常用笔名为林以亮,还以余怀、飞腾、杨晋、唐文冰、欧阳竟、欧阳询、旁观清、竺磊和梁文星等笔名发表大量创作与译作。

他家学渊源,热爱文学,早年便热心文学创作。青年时,他先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就读,主修西洋文学;后因战乱而转入光华大学英文系,与夏济安、柳存仁等同学。毕业不久,他撰写剧本《皆大欢喜》,脍炙人口,轰动一时。照此发展,似乎写出他理想的“五幕的悲剧”指日可待。不过,日寇侵华,战火纷飞,最终他只好避走香港。创作之梦戛然而止,曾想专攻《红楼梦》研究,其代表性成果就是<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红楼梦西游记:细评红楼梦新英译》算是其余绪,以红学家身份来评述霍克思《红楼梦》英译,可谓强强“联”手之作。

创作不成,翻译也就从副业转为主业。从1954年起,他译有《自由与文化》(林以亮、娄贻哲合译,今日世界社,1954年)、《攻心记》(火炬编译社,1956年)。1951年,执掌美国新闻处书刊编译部后,他网罗了一大批中英文俱佳的翻译好手,第一位网罗到的就是张爱玲这位知名作家,由她来翻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此外,除《美国诗选》中的余光中等之外,有名的还有夏济安夏志清昆仲、徐诚斌主教、汤新楣(后任香港《读者文摘》主编)和方馨(即邝文美,邝文美另有杨文静、梅文静等不同笔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些美国名著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欧文的《李伯大梦》(即《睡谷传奇》,邝文美译)、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乔志高译)、菲茨杰拉德的《大亨小传》(乔志高译)和菲茨杰拉德的《夜未央》(汤新楣译)等纷纷有了高质量的中译本,对于美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他自己继续从事翻译,先后译有《美国文学批评选》(与吴鲁芹、夏志清、夏济安、思果、张爱玲等合译)、《美国诗选》(与余光中、张爱玲、梁实秋、邢光祖、夏菁等合译)、《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张爱玲、於黎华和叶珊合译)等。

宋淇主理美新处译书部之后,一改该部门前五年没有出一本书的状况,其中主要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翻译酬金,比以前的酬金高五六倍,这间接解决了一些学(译)者的经济窘境,例如张爱玲、夏济安等莫不如此。夏济安在致其弟夏志清的书信中多次提及此事,可见翻译这些书稿所获稿酬确实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其实,宋淇先生不仅文学创作方面未能一扬其才,翻译实践方面也无巨制。对此,他曾自述伊夫林·沃的《兴仁岭重临记》“第三章中有几句并不容易翻译,我总算硬着头皮对付过去了,自己不太满意。译第四章时,发现困难越来越多,不论抒情写景,长达半页的句子,字眼中若隐若现的含意,都令发展进度越来越慢,最后只好挂免战牌。”从中可见,未受过专门的翻译教育是他翻译无以为继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日后他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特别注重翻译教育的根本原因。

办刊恰好能把这两方面都结合一起。宋淇早在1940年就开始办刊物。他曾在1940年办了两份杂志:《西洋文学》(19405月创刊)、《燕京文学》(194011月创刊)。1972年,宋淇受胡文虎长女胡仙所邀而创办《文林》月刊。在宋淇创办的各种刊物中,最为重要的是《译丛》。该刊享誉海内外,深受西方知识界的欢迎。1972年筹建,1973年宋淇便在各方支持下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创办了学术期刊《译丛》,首任主任聘请了他的好朋友,从“美国之音”退休的资深中英双语学者高克毅(即翻译家乔志高)担任,两年后宋淇继任,一直到1985年卸任。宋淇与高克毅创办《译丛》之初便决定学习西方办刊经验,不仅出版半年刊《译丛》这一刊物本身,而且出版衍生产品“《译丛》丛书”,包括“《译丛》文丛”和“《译丛》文库”。在这一系列中,宋淇曾独编或与闵福德合编五种著作《昨日今日》《朦胧诗选》《无曲之诗:中国词选》《山上有木:中国新诗选》《知音集:中国诗歌与诗学》。《译丛》取得成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译丛》有一批优秀的中外学有专攻的学者担任译者,二是宋淇和高克毅卓有成效的编辑原则。

好学而无友是人生一大憾事。在这方面,宋淇可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他与夏济安夏志清昆仲、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和张芝联等人均有深交。他们夫妇尤其与张爱玲的关系密切,夏志清最初读张爱玲、钱锺书的作品是宋淇推荐的,夏志清在《现代小说史》中扬钱张而抑鲁茅即与此息息相关;由此,原本不被世人看重的作为作家钱锺书、张爱玲,得以进入了纯文学领域。作为香港电懋公司制片主任,宋淇促成了张爱玲八部电影剧本的产生。195511月到196310月,张爱玲在宋淇的介绍下,先后为国际电影懋业公司(简称“电懋”)写了八部电影剧本(已拍摄),草拟过几个电影故事大纲,并完成未拍摄的《魂归离恨天》《红楼梦》剧本。

他曾以宋悌芬之名发表散文诗《题目》中表达了他想创作出长篇巨制的理想:五幕的悲剧、几千行诗史和二十厚册的历史小说等等。可惜,即便他天纵奇才,怎奈世事难料,在那颠沛流离、战祸纷起、家里无法安放一张书桌的年代,他再有用心也枉然。

宋淇哲嗣宋以郎曾说他父亲的著作大致包括文艺评论、新诗、剧本、序跋、翻译论文、翻译作品和红学论文,不适合出全集。陈子善认为,在世人眼里,宋淇除了是张爱玲挚友、“张迷”和张爱玲研究专家外,他也是知名的“珍迷”、红迷,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翻译家、诗人和编辑家,他在文学乃至文化领域里建树甚多,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特别是香港文化史上,理应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这也许算是部分实现了宋淇的用心吧。








作者简介:

李伟荣,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员。


钱锺书研究
介绍钱锺书先生及其家人生平与学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关注最新钱学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