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洵美書評節鈔

文摘   2025-01-14 12:02   安徽  

《見聞》三十五年七月第二卷第一期邵洵美評《英文中國年鑑》【註一】



在價值上無疑更永恆的,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中國文學論》,最令人反復吟誦的一章。錢先生寫的是中國文學論,不是史。他給我們的綜合的批評,是一個悟透了中西文化的學者的批評。他繁富的徵引【註二】,祇使我們感到他觀點之新,而他又處理得那麼乾淨。他引了五種文字裏(英、法、義、德、拉丁)能與中國文學相互發明的材料,給我們一個新的啟示,新的論衡,使我們心頭眼底,有豁然開朗、霍然稱快之妙,也有心遊目想、移晷忘倦之感。年鑑的執筆人中不乏碩學之士,不過很少有像錢先生那樣能寫英文寫得筆底生花的。像錢氏那樣,眞可謂美具難并矣【註三】

——————



【註一】綃紅《聽楊絳憶邵洵美》(《文匯讀書週報》二〇〇九年八月七日)記張培基言:《中國年鑑》總編輯是外交部派來的,姓張。我和陳[sic.]少雲任副總編,許國璋任編輯。那本年鑑需要一篇論中國詩歌的文章,我去找邵先生,邵先生認爲請錢鍾書先生寫更爲得當。我就去辣斐德路錢府約稿(在中學時我就認識錢先生,他的堂弟錢鍾[]我的同學),錢先生一口答應,不幾日就寄來一篇長長的英文文章。The Chinese Year Book 1944-1945(Seventh Issue)The 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國際問題研究會)編,總編輯曹文彥,編輯張培揚、張培基、鄭少雲、許國璋。錢先生任顧問編輯(Consulting Editor),所作“Chinese Literature”(非但“論中國詩”)必自覺自發,初不待他人之“約稿”也。人言“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信哉。

【註二】邵洵美《說話與聽話的藝術》(《論語》三十七年五月第一五二期):最近讀到楊絳女士的《聽話的藝術》,眞是一篇不易多覯的優秀散文。楊女士和錢鍾書先生,這一對夫婦,有修養,有才情,而最難得的是兩個人都有濃厚的幽默感。他們會寫引經據典的論文,會寫俏皮活潑的喜劇,會寫曲折纏綿的小說,又會寫短小精緻的散文。而楊女士的筆調風格卻比她丈夫,更自然,更天眞。正像是戴著一滴水般透明的玻璃翠戒指洗手,你要依舊能不受拘束,不慌張;你要依舊能隨隨便便地動作。這篇小文章裏到處是警句,可是作者像在無意間透露了眞理,而讀者卻在無意間長進了智慧。按邵洵美被眼謾耳。《聽話的藝術》書卷富贍,筆舌冷雋,實乃錢先生替婦操觚。楊季康未嘗“寫引經據典的論文”,所作三數賦物小品,一味白描,繁彩勿務

【註三】柳葉《邵洵美和錢鍾書》(《信報財經新聞》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七日)援據邵綃紅說:邵洵美極推崇錢鍾書,認爲他學養精深,同時期的學者無出其右。


謝謝訂閱。歡迎留言指教和批評。




長按二維碼請關注錢默存圖書館


钱锺书研究
介绍钱锺书先生及其家人生平与学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关注最新钱学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