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赐字“雪作须眉”的刘谦吉,刊印《茶史》并写序

文摘   2024-10-18 06:00   江苏  


茶巷











【编者按】

1703年康熙帝南巡,经过板闸前往淮安府城,在家颐养天年的刘谦吉,换好官服跪拜迎驾。康熙看到81岁老臣刘谦吉,须发全白,还前来行礼,心有不忍,挥毫写下“雪作须眉”四个大字赐予他。
1675年刘谦吉刊印父亲所著《茶史》,除了因为“世务渐靡,忧从中来,每得先君子一杯茶,则神融气平,如坐松风竹月之下”,还有哪些缘由呢?答案就在此篇序言中。原文是文言文,为方便阅读,特编写白话文,以飨读者。



《<茶史>序》(白话文)

史书里记载,茶适合有良好品行和道德修养的人。并不是说只有具有良好品行和道德修养的人才开始喝茶,而是这类人对茶的领略有所不同,寄托的意趣也略有差别。
先父过了四十岁就无心仕途,到了老年时每天拿着一本书,各家的书籍史书无不阅览,疲倦了就睡个好觉,醒来后叫童子询问“苦节君”(茶的别称)的情况,滤好水看着火候烹煮点茶,喝上两三杯,清风吹来,接着读书,每天像这样重复两次。先父曾说:“别人一天不充实度过,我却过了两天。”
说到像白居易那样举行集会活动,一定会携带茶具,各位长辈高谈阔论,先父就左手拿着书册,右手拿着白色的笼子,下面放一张榻,边躺着边听他们谈论。又曾说黄色的书卷、甜美的睡眠、清澈的泉水是我的三个癖好,存满水的坛子堆满屋子。有懂得品茶的客人来,先父不害怕亲自接待,烟雾隐隐从竹林外飘来,就吟诵“纱帽笼头自煎吃”的诗句。
这部书,也只是讲讲大概情况而已,山水花卉树木时常有变化,对它们的评价也因此不同,即使有没看到听到的情况,宁可空缺也不要怀疑猜测,这就是这部史书得名的原因。哎呀!天下的灵木、瑞草、名泉、大川,有幸被笃学好古的人赏识,而不幸被埋没不能流传的,又哪里说得完呢!
我这个不孝之子,面对世间事务逐渐衰败,忧愁从心中生起,每当喝到先父泡的一杯茶,就觉得神情舒畅、气息平和,如同坐在松风竹月之下,也可以由此看出先父排除烦恼、洗涤忧虑,在性情方面有独特的感悟。

先父手抄《廿一史略》《古今要言笺释》《华严经》《金刚经》等各种经书,每种大约一尺来长,这部《茶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读着父亲的书,上面还有他的手泽,我感慨唏嘘不能读完。偶然拿起那些断简残纸,也都是有关风化和性命的言论,由此又知道先父这样的正人君子做学问是不随便的。
同一年同榜登科的陆咸一先生,每次来访一起谈论茶事,遂宁夫子也逐渐增加自己的见解,于是先把这部书刊印出来,其他书依次刊印,希望让观看阅览的人能够想见先父的为人。

儿子谦吉记。




【作者简介】

刘谦吉(1623-1709),字訒庵,一字六皆,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今淮安区河下古镇)人,据说故居在茶巷。刘谦吉的祖父是刘宗远,在广西担任过小官,死于任上。其父刘源长,字介祉,一生著书甚丰,死后祀山阳县乡贤祠中。康熙三年(1664),刘谦吉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他初官中书,在抚远大将军幕下,为大将军拟定用兵方略,深得器重。后入补刑部主事,主持审判各种案件,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后又出任思南府(今贵州思南县)知府,由于思南府地处西南边陲,文化落后,民风彪悍,刘谦吉到任后惩治颠倒黑白的包揽讼师,严厉打击投机奸商,振兴文教事业,地方面貌焕然一新。在任期间,所辖有四人中了举人,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其后,刘谦吉被举荐为山东提学佥事,期满后告老还乡,在淮安城外河下镇筑“一篑园”,吟诗作对,课教子孙,颐养天年。著有《雪作须眉诗钞》、泉水诗《游趵突泉次旧韵》《访白雪楼旧址怀李沧溟(二首)》《白雪楼怀李于鳞先生》等。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河下古镇赋

有一个地方,叫河下

千年古镇河下之歌

清代淮安盐商的文学素养

河下古镇 :用好旅游资源

淮安的茶文化

茶巷里的查二爷

勺湖草堂茶社

老虎灶

老虎灶在我家的那些年

和你聊聊老虎灶的那些事

茶巷:时光深处的悠悠余韵

淮安人刘源长著《茶史》

康熙帝师李仙根为《茶史》写序言

配享太庙的张廷玉为何为《茶史》作序

刘谦吉:康熙南巡至淮安山阳,赐字81岁老臣“雪作须眉”

淮上会

淮安文化 · 教育故事 · 生活感悟

请点击关注上面的二维码

淮上会
名城文化、教育故事、生活感悟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