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光禄第

文摘   2024-10-24 06:03   江苏  
       
今天凌晨344分,我突然醒来,脑海里立即显现出“光禄第”三个大字。我感到好奇怪,怎么会冒出“光禄第”这个名词来呢?我的大脑开始搜索,查找原因。不一会儿,我想起来了,前两天我在御膳房饭局上,听到朋友们议论茶巷新景区时,提到过“光禄第”,当时我并没有参与朋友间的议论!怎么我脑子里贮存了“光禄第”这个信息呢?于是我决定,今天一定要去拜访拜访这座“光禄第”。

吃过早饭,拿了照相机,在女儿的搀扶下,我们从二帝阁走估衣东街到百寿坊,走城河街到承恩桥,过桥向西,从“状元府邸”门前经过,这时一座巨大的石制牌坊,耸立在我的面前,“光禄第”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印入了我的眼帘。我愕然了,“光禄第怎么是座牌坊?怎么是座牌坊?”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了。女儿惊奇地看着我惊讶的表情,轻声地对我说:“爸爸,你怎么啦?”女儿的呼唤,让我从茫然中醒来,我说:“刚才‘光禄第’三个字卡住了我的喉咙。”女儿笑了:“你也没有吃它?怎么会卡住你的喉咙呢?”我看了看她纯真的笑脸,领着她,把高大石牌坊两旁的楹联,读了两遍,没有带纸带笔,尽量记在心里。

我们看了看牌坊正面,又穿过牌坊看了看牌坊背面,背面的横额上写着“人杰地灵”。石柱上的楹联我们也读了两遍。

我们已经走进了大门,女儿忙着拍照片,我站在那里,环视了牌坊西边的整个场景,是一个非常宽弘的广场。南面是专门划开的汽车停车场;北面是湘泉巷,向北一直通到估衣街;向西就是茶巷大街了,没有一栋宅第建筑;走不远,见到一座钟鼓楼,上面书写着“晨钟暮鼓”;再往西北方向走,有一座四角方亭,叫“毓秀亭”,里面置有石台石櫈。女儿忙着拍照,我确实也是有点累了,于是对孩子说,“我们到亭子里休息休息好吧?”女儿搀扶着我上了亭台,在石櫈上坐下。这时女儿坐在我的身旁,两只手抚慰在我的膝盖上,轻声细语地对我说:“爸爸,我知道你一定有故事要对我讲!”“你这个机灵鬼,”我问她,“你知道这个‘光禄第’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吗?”她说:“我知道,‘第’字有多种用处,形容次序有第一、第二、第三,形容住处有府第、门第、私第,形容等级高低的有品第、次第、科第、等第等等,科举时代称考中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关于‘光禄’二字我就不知道了。”我告诉她:“光禄第,就是‘光禄大夫’的府第。”

“光禄大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战国时期称中大夫,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大夫。曹魏官制九品,光禄大夫被列为三品,可见光禄大夫的地位和朝廷的重视。到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还有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品第都在一品、二品、三品。到了清代,升为正一品官衔。光禄大夫在诸大夫中地位是最尊的。

全国历朝历代中有好多个光禄大夫,留下了好多个光禄第宅。据我所知,在全国所有“光禄第”宅中,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张弼士光禄大夫的“光禄第”故居,是最最出名的。

张弼士先生,祖籍广东大埔县人,从小替人放牛,18岁远走南洋,先在纸行当杂工,得老板信任升为账房。他刻苦耐劳,经过几十年不懈拼搏,发展成为当时东南亚首富。

清光绪二十九年,他觐见了光绪皇帝,获授太仆侍卿、光禄大夫的称号;民国初年,张弼士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他是著名的爱国侨胞的领袖,是客家八贤之一。

张弼士先生,在广东大埔县建设的“光禄第”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很有名气,北靠山,屋前是一片稻田。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由三堂四横一围构成,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共花了11年时间,最多时能住100多人。整座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中厅两旁斗拱有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大院门前有清政府御赐“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牌坊,正门上的“光禄第”匾额为清代名臣李鸿章手书。2002年“光禄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淮安光禄大夫,不很出名。据《淮安河下志》载:“光禄第巷程氏家谱载,程开祮,字仲秩,号二安,官南京光禄寺署正。”旧宅在茶巷东小巷内,后来小巷就传为光禄第巷。

“这儿就是光禄第巷,牌坊上如果写光禄第巷,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现在是‘光禄第’牌坊,不伦不类,光禄大夫的宅第在哪里?”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两三个上了岁数的人,站在我的身后,听我给女儿讲“光禄第”的故事。他们听到我说光禄第巷,就插上了话,我调转头来向他们点头微笑,亲热地问,“您几位是光禄第巷的人吗?请问光禄第巷的应受红先生还健在吗?”这时,他们才明白,我是淮安人,忙着向我请教。我站起身来,抱拳向他们施礼,告诉他们85年前我就出生在河下这片沃土上,在一阵寒喧笑语中,女儿搀扶着我踏上了归程。

我一边走,一边对女儿说,“城河街的东面建有一座‘百寿坊’,把一座人伦表坊,搬到没有改造的社区,改成了坊巷名字,爸爸在今年530日写了一篇《河下百寿坊》。现在,城河街的西面又建设了一座‘光禄第’大牌坊,把一条空空荡荡的巷陌,变成了光禄大夫的宅第。好一对姐妹建筑啊!我回家后,要把今天的经过写一篇《河下光禄第》,与《河下百寿坊》成为姐妹篇,留给世人笑阅。”

【注】本文写于2024年10月17日,10月23日修改。





作者简介



王福林,江苏淮安河下古镇人,19403月出生,1959年淮安中学毕业,考取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河南省新乡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时兼任新乡地区水利学会副秘书长;水利部黄委会引黄灌溉试验站站长,同时兼任新乡市水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金堤河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5年退休后,回到河下古镇,创作出版《古淮水痕》《古淮史迹》等书。其他主要著作有:《新乡地区水事浅议》《金堤河地区水事纠纷》《求索之路水事札集》和诗集《水魂》等。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老水利专家王福林的精彩人生

美哉古淮水  亲兮家乡人

王福林先生:壮心未与年俱老

茶巷:时光深处的悠悠余韵

河下古镇义贞祠

淮安人刘源长著《茶史》

康熙帝师李仙根为《茶史》写序

配享太庙的张廷玉为《茶史》作序

“雪作须眉”的刘谦吉刊印《茶史》

福建文宗陆求可为《茶史》写序

茶巷里的查二爷

淮安的茶文化


 王福林作品 

如鱼得“水”  心“潮”澎湃
秦王灭楚,置淮阴县,县治在哪里
南北气候分界线地标应设在淮安何处
马头镇?码头镇的石头不能丢!
建造祠墓祭祀漂母无可厚非
所谓的“甘罗城”不是甘罗建造
张福河应该是古淮河故道
“胯下之辱”与“胯下桥”
淮阴侯韩信身世探析
河下古镇用好旅游资源
古镇河下手工产品独特可人
人在旅途:昆明湖畔观海鸥
北辰堰究竟何时建造
下关古镇的历史渊源
山阳大湾的坎坷命运
跌宕起伏的码头古镇
甘罗城是人为编造的故事
韩信祖籍在临淮,成长在山阳
漂母饭信与漂母墓
山阳大湾的坎坷命运
韩信故里不是码头镇而是……
河下百寿坊

淮上会

淮安文化 · 教育故事 · 生活感悟

请点击关注上面的二维码

淮上会
名城文化、教育故事、生活感悟等
 最新文章